重温烈士家书

庐州常青树986220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前言</b></p><p class="ql-block"> 在烽火岁月书写的“家书”, 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战火纷飞的战场。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抒发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读烈士家书,让我们随着各个时期英烈们的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去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感悟先辈们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们去蜀山烈士陵园扫墓,遇到安徽电视台在组织“孩子们读烈士家书”活动,就应邀一起参加了该活动。</p><p class="ql-block"> 英烈离去了,但他们当年胸怀大义、英勇牺牲的事迹,却以家书的形式,留在了烈士陵园展览室里。这些家书,讲述着血与火的历史,展示着英烈们用生命和忠诚践行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b>  一、家书是形象化语言。</b>读家书,就是把形象化、情节化的描述进行影像再现。英烈的故事,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深入人心的,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发人深思的,由此内化于心,会成为一种根植灵魂的信念。“当一个英雄的家书被大家一直所知晓时,他就鲜活地永存于世。”清明节前后,给英烈深情鞠个躬、庄重敬个礼,然后静下心来重温他们的家书,就会知道当年的他们是如何将年轻的生命,铺展成灿烂的晚霞;是如何把悲壮的牺牲,化作胜利的黎明。</p> <p class="ql-block"><b>  二、家书是活着的历史。</b>在一些孩子们心里,英烈既是遥远的存在,也是模糊的影像,往往在历史课本上那几行字,就是英雄的一生。每一名为国捐躯的先烈都应被敬仰,每一种舍身报国的壮举都应被铭记。在烈士陵园里,在英烈雕塑前,重温英烈的故事,与英魂“对话”、与崇高“并肩”,英烈的形象就会在我们心中复活再现,强国的斗志就会更加澎湃激昂,强军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b>  三、家书充满英雄魂。</b>静心重温英烈的家书,他们“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凌云壮志就会具象,“救国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的英雄气概就会泛活。童长荣烈士家书,读着读着,就会“听到”他们鏖战沙场的怒吼,就会“看到”他们昂首刑场的背影。这样的诵读,让生者有那永恒的爱,让逝者有那不朽的名。</p> <p class="ql-block"><b>  四、家书激荡着英雄气。</b>“读着英烈的家书,我觉得童长荣烈士复活了!”孙长文说;</p><p class="ql-block"> “童长荣烈士家书,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曾希照说;</p><p class="ql-block"> “读完英烈的家书,我的心静了、思想净了,身上更有劲了!”大家一致认为。</p><p class="ql-block"> 清明,重温绿叶对根的情感,用英烈的家书点亮我们的心灯,把敬仰之情转化为强军之志,就一定能在品味家书中,感受英烈魂,激荡英雄气,得到心灵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特殊家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上家书万万千,永恒厚爱记心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牺牲小我恩如海,造福人民德似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烈士遗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烈士胸怀大如天,战斗岁月刻书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烛光笑问心更寒,子夜鸿书生死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童长荣烈士家书》片段</b></p><p class="ql-block">母亲大人:</p><p class="ql-block"> 好久没有写信回家了,劳你老人们挂念,心实不能安。老人们或者以为我忘了家罢,其实我决不,我无日不想回去看看乡里的沧桑、家庭的状况和你老母的平安!</p><p class="ql-block"> 想回去而不回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来回要百多元。春假了,还是欲归不得!</p><p class="ql-block"> 乡里的兵匪之乱,还未得平静吧。这是不能平静的呵,在社会未有变革,上下未颠倒之前。这不独是中国,全世界都走到五叔所常说的“大劫”的关头,但也是黑暗和光明的天晓。日本近日在全国捕去了千多革命者。但是劳农的反抗也就随着更加高涨起来,压不下去的。</p><p class="ql-block"> 我在求学之时,听到或者看到这些事情,就常常不禁浩叹:我家为什么这样破落?你老人家年老了,为什么不能得到侍养?我读书之年为什么没钱读书?怎样解决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 又听说广东东江和海南岛一带的小百姓全部赤化起来,田塍也废掉了,田契债据都烧毁掉了,生意也兴盛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一一他们胆子可真大啊!</p> <p class="ql-block"><b>  编后语:</b>清明节前后,给英烈深情鞠个躬、庄重敬个礼,然后静下心来重温他们的家书,就会知道当年的他们是如何将年轻的生命,铺展成灿烂的晚霞;是如何把悲壮的牺牲,化作胜利的黎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