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p><p class="ql-block">油菜花儿黄麦苗儿绿,游子归来心忧伤。</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清明节到来了,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一项隆重的民间活动,子欲孝,亲不待,有的人在这一天来到了亲人们的坟墓前,哭得声泪</p><p class="ql-block">惧下,痛不欲生,然而,该过去的,不该过去的,一切如大江东去,日出日落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永远地过去了,留不住的岁月毕竟是留不住的,留不住的亲人也是毕竟留不住的。</p><p class="ql-block">清明既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一种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说是民俗,全国各地到处都在响应,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在响应,说是文化,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清明节也称寒食节,冬至日到清明节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到了收麦子也就是六十天,两个月的光景,在旧中国,清明节过后,乡村就进入了普遍的春荒,人们渴望麦子的成熟,渴望着能早日吃上新麦子。</p><p class="ql-block">说是一种历史传承,就历史坐标与传说远及我国的春秋战国年代。</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国人的精神寄托,对逝去的亲人一千个不舍,一万个思念,一百个回忆,都在清明节在逝者的坟墓前哭几声,焚烧一把香纸便会使一切得得释放与解脱,人死如灯灭,天人相隔,生死两茫茫也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清明节上坟,七十岁以上的人不上坟,十二岁以下的小孩不上坟,体力差的人不上坟。</p><p class="ql-block">人死了以后有没有灵魂,大概还是有吧。</p><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诗, 题为《清明》:</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一年一个清明节,这个节日铜岭人很重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p><p class="ql-block">清明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侯,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亲手送到了重耳的手里,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从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来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理好行装,便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放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冲天大火烧遍绵山,烧死了许多野兽飞禽,却没有见介子推的身影,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被山火烧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至。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p><p class="ql-block">每年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寻根、祭祖的日子。清明节前几天至清明节那天,在外工作的铜岭人便纷纷回乡,开始把先祖的牌位或照片搜集出来敬在桌上,放几碗凉面及四花馍作为祭品,儿孙行跪拜礼。礼毕,一行人便扛着铁锨,带着纸钱冥币与酒器,为祖先的墓园培土、除草,植树,祭奠。在铜岭民间,清明祭祖是男人们的事,女人是不参加的。推崇了几十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一些人的家庭里便也生男生女都一样,笑意盈盈,鲜见男丁了,没有男人怎么办?铜岭县的女人们便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勇敢地走进了祭祖者的队伍,人们把玉米用来喂猪,用矿泉水洗澡。专家们说:“妈妈只生我一个。”</p><p class="ql-block">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准备了许多冥币,有100万、50万、10万,也有100元,50元的,有的还焚烧棉被,房子,纸衣、汽车,电视,冰箱,侍女,总之,凡是人间能享受到的,逝者一般都能享受。在坟堆顶部压上一张方方正正的白纸,在坟地采上一些柏枝,回家插在大门上,清明祭祖便就各扫门前,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铜岭人在清明那天吃什么?因为按照民俗不许举火做饭,便把先一天准备好的四花馍,凉面摆上祭桌。凉面是细细的,长长的。有白面条,也有绿菜面条作为饭食,清明天过了,一切便恢复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铜岭的乡村又升腾起缕缕炊烟。</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铜岭民间掀起了寻根热,修谱热,树碑热。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便去蒲城,富平,白水一带购回上好的石料、石材。少的数千元,多的上万。为先祖树碑纪念,以昭示家族兴旺、后继有人。</p><p class="ql-block">除了清明祭祖,每年的阴历五月端五,八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日,婚丧嫁娶。新年新节,铜岭各地均有民间祭祖活动。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日,讲究的人家还要去先祖坟地提壶奠汤。</p><p class="ql-block">铜岭的阳春四月正值清明节,清明节的计算办法距冬至日一百零五天。野外踏青,别有一番兴致。举目四望,绿油油的麦田掀起波浪,黄黄的油菜花随风搖曳。盛开着粉红色桃花的桃树上吐出了絲絲新绿,白色的梨树园宛若使人走进了雪白色的梦境。飘来了一片花香。迎春花开,和风细柳,小溪流淌着清清的水,喜鹊几声带有吉祥的‘喳喳’叫,驱展双翅,跃上了高树枝头。百草丰茂,飞蝶闹春。这一切,使铜岭映入了春意盎然的画图中。美丽铜岭的春天充满着诗意,使多少归来游子驻足兴叹,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3、铜岭人的葬礼</p><p class="ql-block">人总是要死的,人死了以后就要安葬。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每个人都有最后离开世界的那一天,那一天不是选择,而是必然。</p><p class="ql-block">对于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非常恐惧,有的人非常淡定。著名秦腔演员阎振俗性格豁达,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同行们去看他,大家说:“你不能死,你死了是秦腔艺术的一大损失,你死了大家就少了欢笑。”他说了一个顺口溜: “地球像个大西瓜,住你住我都没啥。假若人人都不死,这个世界着不下。”</p><p class="ql-block">人死了,便有了不同的葬礼,不一样的民俗。这里说说铜岭一带汉民族的葬礼。</p><p class="ql-block">人死如灯灭,在铜岭城乡,自从一个人逝世的那一刻起,整个家族和村人都处于一片悲哀和忙乱中,从那一刻起,先找人净身、剃头。然后族人在大门外的村道上焚烧倒头纸,从那一刻开始,族中男女积极准备逝者后事,其身份便被确认为孝男孝女。披孝之人,是不能随意在村邻家走动的。要通知什么事。都把人从家里呼唤出来,有事在门外说。否则冒然走进去,便是对别人家最大的不敬与忌讳,对别人家不吉利。等到人死后第八天,过了头七,一切便恢复既往。</p><p class="ql-block">下一个步骤,就是找来村里能主事的人,称执事。先确定安葬的日期,逢七不入,逢八不出。等日子确定好了,便由主事人找来村人,订好通知单,便安排人四面八方,由远及近地去报丧。</p><p class="ql-block">一般重要亲戚先要前去吊唁,说说死因,说说病因,说说还有什么困难,说说还有什么忙要帮。家中成员较弱的,便由重要亲属坐镇处理,事无巨细,全方位介入。</p><p class="ql-block">主事人要干的工作很多,比如协调家族内部矛盾,负担分成,礼单收益分成。协调亲族之间的矛盾,制定几天内的工作计划和办事程序,由哪些人报丧,由哪些人挖墓。由那些人购买棺木,由哪些人联系酒席,由哪些人负责乐队,由那些人灵前点香、倒酒。由哪些人负责收礼、还礼。由哪些人负责接待乡下亲戚,由哪些人负责接待单位同事、城里亲戚,由哪些人负责音响,由哪些人负责编写对联与悼词,哪些人负责联系八抬与灵车,哪些人负责席前招待,一切列出行之有效的执事单,甚至全程抽什么烟,喝什么酒,出什么规格的席,一切都在计划中。有钱也不能多用,一切不能欺村压社,不能超出正常的村民消费水平,防止盲目攀比,加大村人负担。</p><p class="ql-block">几天内的约定俗成的不成文法形成了,具体责任到人,一切按规矩办,一切按程序办,件件有安排,事事有着落,村里的一切事或提前,或退后,全部都得为丧葬那天设想让路。</p><p class="ql-block">葬礼的前一天, 下午二至三时,乐队成员便风尘扑扑地从外村赶到,先在事主门前吹拉弹唱,热闹一番。乐队也称自乐班,享受服务费。人员组成由一些村子的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搭班组成,较为专业,也有行规,救场如救火。</p><p class="ql-block">乐队的介入便把丧葬礼仪推向高潮,挂灯、贴联,入殓、家族迎像、主祭起乐、诸坟迎魂,新坟扫墓,夜间表演,全部都是乐队需要协助的工作。稍有轻慢,便招来合众的一片飞骂声:“跑到这里是日你妈来咧,钱就这么好挣?不行,换人,换班子!”</p><p class="ql-block">主事满脸堆笑,递过香烟一支:“我说亲家,咱这事可不能这样弄么,应人事小,误人事大,我一手拖两家,把你们请来,你们把喔脸也顾上一点,把人家主家的事当事一点,吃起喝起有你们,叫人都没办法说,听我的话,把劲带上,把事弄美,鼓乐煽起!”</p><p class="ql-block">于是,乐队领班也不脸红,也不生气,只见那人夺过一条凳子,飞身跃起,象打了鸡血一样,拿出了他的师传绝活,看家夲领,一曲荡气回肠的锁呐表演,鼻孔里插上两支香烟,且吹且冒,如泣如诉,进入佳境,掌声四起。于是,一片恶骂声又转为一片喝采。看来,南山核桃还是要砸着吃,把怂不骂一顿他心里不会舒服,还以为他就是爷。</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后,主家门内猜拳置酒,门外灯火辉煌。村子里顿时有了久违了的表演,人们习惯把乐队成员称为亲家。不管认识不认识,一见如故。</p><p class="ql-block">入夜后,便开始了灵堂祭祀,重要的亲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倍受重视,职务越高的人越没有架子,行跪拜祭酒礼,逝者儿女同时跪地还礼,以示尊重。整个过程,乐队是最忙的,刚刚停下来,又在一片激情中阳刚奏响。否则主人是不高兴的。反而地位较低的人放不下身段,对逝者行脱帽鞠躬礼。村祭结束后,家族祭、亲朋祭又在一片悲壮的锁呐声中论资排辈,徐徐开始。谁饥饿了,就去灶房夹个馍,族人是没有人招待的。</p><p class="ql-block">与时俱进,秦腔、眉胡老戏在丧事中的体现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杂耍、相声。整个凌晨前,村子里歌声飞扬,声腔高亢,人们忘记了一天的劳顿,卷入一片狂欢,村人评价:“那个一生节俭、一毛不拔的老家伙终于舍得让村人吃了他几顿。”于是抱着小孩,用架子车拉来不能走动的老人,前去进入吃饭场合。来的都是客,本村的,外村的,人们使劲抽烟,互相打笑,张大着嘴巴谈论着地里的庄稼。从克灵顿到奥巴马,变成了农村人长久不倦的保留话题。“老大干什么,老二干什么,老三干什么。他村里有个他,你村里有个你,你两个都一样,能坐在一条板凳上,谁也别笑话谁。”一边说,一边夹起大肉片子,脸上洋溢着温情的笑,并且说,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越来越多。全村人卷入了吃饭的热情与狂欢,找到了五八年吃大灶的良好感觉。</p><p class="ql-block">主家的妇人从前院跑到后院,又从后院跑到前院。一会要烟,一会要布,忙得脚不落地,不亦忙乎。一会儿说:“ⅩⅩⅩ叫不来, 要你亲自去请,你去了,你给她个台阶下,她就来了。”反正乱,也就那两天。红事叫,白事到。他妈的,谁的家里不死人,就他会端架子。有经验的男人去族人家里找个房间蒙头呼呼大睡,反正乱马都要从桥上过。人埋了,我看他还找谁要?</p><p class="ql-block">大门前,敬业的乐队一曲一曲的唱,一场一场的耍。《青藏高原》,《父老乡亲》,《一壶老酒》,《常回家看看》,《庄稼汉》,《父亲》,《养儿难》,《儿行千里母担忧》,嘶声裂肺,划破夜空。</p><p class="ql-block">掰一块太阳送给你,</p><p class="ql-block">怕你嫌热。</p><p class="ql-block">掰一块月亮送给你,</p><p class="ql-block">怕你嫌凉。</p><p class="ql-block">死了,活了。</p><p class="ql-block">都在这泥土圪瘩,</p><p class="ql-block">泥土圪瘩上。</p><p class="ql-block">不时响起的《哀乐》,给整个村子平添了几份悲凉与忧伤,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掰着指头细数着逝去的同龄人,并且估计着,下一个该轮到谁。</p><p class="ql-block">朝阳从东方渐渐升起,随着几声纸炮响,《哀乐》声掠过整个村庄,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今天全村要集体送灵了。</p><p class="ql-block">儿哭一声惊天地,女哭一声惊万民,儿媳痛哭做样子。</p><p class="ql-block">填柜、加冠、拜锨、迎罩、向遗体告别,孝男孝女哭声动地,亲属和村人列成一队,陆续走出,人们感念逝者的生前,抹着眼泪,讲述着他的生前故事,和谁打过架,和谁偷过情,掰过那块地里的玉米,偷过哪块地里的西瓜,村人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大家说,他是一个好人。</p><p class="ql-block">女儿哭:“进了咱家门,你让我叫谁呀,如果有来世,我还做你的女儿!”</p><p class="ql-block">孙子哭:“爷爷,你为什么不打我?是因为你打不动了,我真希望你再能打上我一次,让我懂事一次,让我快快长大,知道啥就叫做人难,啥就叫眉高眼低,如果有来世,我还做你的孙子。”</p><p class="ql-block">老伴哭: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这个家你说让我咋办呀!有你在,睡在那里都是整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