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春游的第五站是岳阳楼。</p><p class="ql-block">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街道,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清代原构的史迹。</p> <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鲁肃始建阅军楼,西晋时改为“巴陵城楼”,南朝时由军事设施转变为观赏楼,唐贞观年间重修,开元四年张说扩建取名南楼,乾元二年李白首称岳阳楼,后沿用此名。</p><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请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地标。现存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的,1984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的建筑特色有三:</p><p class="ql-block">一是纯木结构:整楼采用纯木结构,通高19.42米,主体由四根楠木金柱贯通支撑,三层建筑通过精巧的梁枋勾连,未用一钉一铳。 </p><p class="ql-block"> 二是盔形屋顶:标志性的盔形屋顶重达10吨,通过72组榫卯构件与立柱完美咬合,是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屋顶没有正脊,各垂脊交汇于屋顶正中,形成宝鼎,曲线流畅。</p><p class="ql-block"> 三是独特结构:二层有“明三暗五”结构,外看三间实则五进;檐角的螭吻走兽不仅是装饰,也是屋面排水系统的重要部分;每层门窗雕花风格各异,对应不同历史时期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主楼三层门楣上“岳阳楼”三字匾额,是由郭沫若题写的。</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其书法风格独特,为岳阳楼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使岳阳楼成为勤政爱民、心忧天下的政治象征,也成为儒家精神的具象化表达。</p> <p class="ql-block">楼内陈设着许多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雕屏等文物。在一楼悬挂的《岳阳楼记》雕屏,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岳阳楼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登上岳阳楼,可前瞰洞庭湖,湖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欣赏到“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以及湖面上的波光粼粼、云影徘徊。近观可见岳阳楼周边的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附属建筑,造型精美,各具特色,与岳阳楼主体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古建筑群画卷。</p> <p class="ql-block">双公祠: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双公祠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门额“双公祠”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孙范敬宜题写。门联“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由北大教授龙协涛撰联,原书协主席沈鹏书。</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的周边景观正在修缮施工中。新碑廊建筑呈北斗七星状,全长240米。共分四个碑区:领袖碑区、古代名家碑区、当代名家碑区、岳阳楼记碑区、共嵌石80余方,新增作品59幅,其中29幅属首次面世。</p> <p class="ql-block">汴河街是岳阳楼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历史上该地区被称为汴河区,仿古街因此得名。街道全长300余米,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清一色敞轩结构。建筑皆为青砖青瓦白墙,雕窗画栋飞檐,采用麻石板铺成道路,有完全古式的亭台楼阁、碧水小池,街中有景、景中有楼,古朴典雅,150多个店铺生意兴隆。汴河街定期会有民俗文化表演,如岳阳地方民俗戏曲、巴陵戏、花鼓戏等。</p> <p class="ql-block">《后羿斩巴蛇》的巨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瞻岳门:古城岳阳的南城门,据《巴陵县志》记载"南门迎薰门又名瞻岳门",城门上"瞻岳门"三字由华国锋所题写。现今瞻岳门依照明清时期的制式,以麻石奠基,青砖筑砌,古色古香,雄伟大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