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是英雄?

桃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是英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描写英雄群像最出名的一部小说就是《三国演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曹操、周瑜、刘关张、诸葛亮,他们是历代文人写怀古之词的首选。但是我最近读了庄子《逍遥游》以后,他却让我在一个更大尺度上理解了“英雄”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逍遥游》也是我们语文课本里面学过的篇章,它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画面。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么大。而且奋起高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垂天之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种翻译说是把天都遮住了,是鸟,也就这只大鸟,海风大作的时候,汹涌的波涛会把他带到南海去。所以你看他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的,他要“借势”,这个势就是海域。包括后面也讲到,在《齐谐》这本书里说,大鹏鸟要往南海迁徙的时候,水击3000里,水面激起3000里的波涛,它拍打着翅膀盘旋而上,飞到9万里的高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这里,我们肯定会说,那我知道时势造英雄,英雄的诞生肯定都是要乘着时代的红利的,都是要借势。没错,英雄需要借势的。但我认为在借势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叫做蓄势。你看这段话的后半句,大鹏鸟是乘风而去的,什么时候的风呢?去以六月息者也。6月刮起的大风。那我们就要问了,那他12345月在干嘛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继续往下看,如果聚集的水不够深,那就没有力量去负载一艘大船。如果聚集的风不够猛,那就没有力量去负载这么大的翅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词叫做“培风”,你要乘风而去,就要等待培育积蓄。而且,如果你是一艘大船,那你要等待的时间更久。因为大风不会天天来。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诸葛亮在见到刘备之前,当了整整10年的农民,17岁到27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拿来躬耕蛰伏。刘备更惨,46岁遇到诸葛亮之前,投奔这个投奔那个,常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和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喝酒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大腿内侧因为常年骑马而消失的肥肉又长了起来,不禁伤心流泪,发出了髀肉之叹。更不用说姜子牙,他在70岁以前毫无成就,周文王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垂钓于渭水之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艺术家更是数不胜数。黄公望的艺术生命是从50岁以后开始的,齐白石在七八十岁的时候才迎来自己的艺术巅峰。一朝成名的背后,是多少年耐得住的寂?只有向下生长的根系扎的足够牢,才有那个无穷的向上的力量去长出参天大树。那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就要问了,怎么判断呢?我们想去问庄子,你怎么知道我到底是那一个正在蛰伏的英雄,还是那个已经碌碌无为的那个“熊”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逍遥游》其实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庄子把答案藏在了故事里,他说寒蝉和小灰雀看到大鹏这个样子,就嘲笑他说,你干嘛要飞到9万里那么高呢?而且你还得等风来,你看我们都不用等风来,我们自己忽闪一下就飞了。庄子在这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经常在史书上也看到,英雄们常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觉得这里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倒不是这两只小东西,而是庄子描写的这只大鹏鸟。你看,他是不说话的,是故事的主角,但是在整个故事里面,他只做一件事,就是飞。等风来,然后飞。他从来不跟这两只小鸟去耗费精力争辩什么,他甚至也许都听不见他们的嘲笑。所以,真正的“英雄”,他从来不会耗费力气在外物之上,也从来不会着急的要去证明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的叙事是带着远见,带着格局的,就像庄子在后面举到的例子,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什么是一天,只活一季的寒蝉不知道什么是一年,但是上古时代的大椿树,它可以把8000年当成一个春天,8000年当成秋天。当你站在一个宏大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时候,你的心量自然就宽了,眼界自然也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冬老师在讲庄子的时候说过一个故事很启发我,他说99.9%的父母都会要求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但是只有0.1%的父母会告诉孩子说,外面有很多人在找工作,麻烦你为大家创造一份工作。我有一个朋友叫宝宝,她也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说很多孩子一出去玩儿的时候呢,就会吵着爸妈说要买玩具。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跟孩子说,别买了,家里已经很多了。但是她曾经跟孩子讲过一句话,他说,孩子,全世界都是你的,你暂且把这个玩具放在这里,我们先去别的地方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有没有觉得这个角度一下就打开了?就当你发现全世界都可以是你可调配的资源的时候,你想我们的内心还会有那种非常强烈的匮乏感。所以我认为英雄的内心肯定是宽广的,你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是怎么形容英雄的?他说服英雄者,胸怀大志,富有良策,又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至者也。宇宙天地就在他的心中,那是怎样的一种魄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当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时候,它在天空中所能看到的视角肯定与我们不同。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把英雄的特质好像总结完了,就两点,一点是蓄势能,蓄势能,借势能屈能伸,一点是不争,格局大,视野大,能看长远,对吧?但我觉得还不够,就是当你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凡建功立业者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比比皆是。我认为英雄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境界,这就是我看庄子的《逍遥游》,我觉得特别痛快的一个原因,它的尺度是非常大的。庄子说了一个故事,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好了,主管祭祀的人是不能越俎代庖去做厨子的活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大家各司其职,你走吧,我要这天下无用。我在这个故事里读到什么呢?我觉得我读到了一个词,叫各安天命。天命就是宇宙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天赋不同,所见功业不同。也许许由看到了自己的天赋并不是治理天下,就放下了那一颗想要建功立业的心,他安于天命,反而成为了尧舜禹三位君主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近越来越发现,天命是不可抗拒的,比如生老病死,你无法躲避,承住坏空,也是一个事物从诞生到消亡的必经过程。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产生平常心。如果生命走到了终点,那就放他离开,大不了乘愿再来,如果事业的下坡已经无法拯救,那就去寻找下一条曲线,再玩一次成住坏空的游戏。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看到并且尊重宇宙规律本身,因此他们会知道,在低谷的时候,他们终究有一天能够突破那个至暗时刻,迎来光明。在风光得意之时,在众星拱月之中,他们也能够冷静地看到,这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他们消减了我执,反而能够把自己融入到天地大道之中,我觉得这才做到了庄子那句很经典的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人忘掉了小我,神人化解了功利,圣人不求名声。如果真有这样的英雄,我认为他才能够真正做到三国演义开篇杨慎写到的那个境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