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手机里的乡愁》

峡江甜歌

<p class="ql-block">在创作《手机里的乡愁》时,首先要深刻理解“乡愁”这一核心概念。“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眷恋之情,它包含着对故乡的人、事、物、景的怀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底的情感,即使岁月流转、距离遥远,这种情感也不会消逝。</p><p class="ql-block">而题目中特别提到了“手机”,这是本次征文的关键融合元素。手机,在现代社会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连接世界、承载记忆的载体。那么如何将手机与乡愁自然融合,从而避免偏题、跑题呢?</p> 一、手机中的故乡记忆 <p class="ql-block">可以通过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来展现乡愁。例如,讲述手机相册里保存着故乡老房子的照片。那斑驳的墙壁、古旧的门窗,每次看到这些照片,就仿佛能看到童年时在老房子前玩耍的自己,能听到长辈们在屋子里唠着家常的声音。这些照片可能是自己在旅行时特意拍摄的,也可能是家人从故乡发过来的。它们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大门,里面装满了对故乡往昔岁月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又或者是手机里一段故乡过年时的视频。视频里有热闹的集市,人们欢声笑语地采购年货;有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的喜庆场景;还有长辈们发放红包时那充满慈爱的笑容。看到这段视频,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故乡过年氛围的怀念,更是对故乡浓浓的乡愁。</p> 二、手机连接故乡的人 <p class="ql-block">手机让我们能够跨越空间的距离与故乡的人保持联系,这也是乡愁的一种体现。可以写与故乡父母的语音或视频通话。在电话里听父亲讲述村里的琐事,比如哪家的母猪下崽了,哪棵老树又开花了;听母亲唠叨自己的饮食起居,叮嘱要多吃点,注意身体。这些琐碎的通话内容,都饱含着乡愁的丝线。</p><p class="ql-block">或者讲述通过手机与故乡的老友重新建立联系的故事。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和故乡的朋友逐渐疏远,但是因为手机社交软件,偶然间重新联系上。互相分享着自己现在的生活,回忆着小时候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比如一起在田野里捉蚂蚱、在河里摸鱼。这种通过手机重新拾起的友谊,背后是对故乡同窗情谊的乡愁。</p> 三、手机传播故乡文化 <p class="ql-block">借助手机来讲述故乡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乡愁。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故乡传统手工艺的宣传视频。那精美的刺绣、古朴的陶艺,什么堂戏、皮影戏都承载着故乡的文化底蕴。因为对故乡的热爱,看到这些内容时,一方面为故乡文化的传承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不能时常陪伴在故乡、亲身参与文化传承而感到一种淡淡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又或者是阅读手机上故乡作家的书籍。书中描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那些熟悉的场景跃然纸上,唤起自己内心深处对故乡的记忆。这种通过手机接触故乡文化作品,从而引发的乡愁是独特的。</p> 四、避免单纯的往事回忆 <p class="ql-block">要始终牢记手机这个元素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像写个人回忆录一样,单纯地叙述自己小时候在故乡的种种经历,却丝毫不提及手机。例如,只是说自己小时候如何在故乡的山坡上放风筝,如何在河边捉鱼。如果这样写,就完全忽略了“手机里的乡愁”这一主题要求。</p><p class="ql-block">要巧妙地把这些回忆和手机联系起来,比如可以讲述现在自己在城市里看到某个场景,手机里搜索到小时候故乡类似场景的照片,从而引发了乡愁;或者是看到手机上的旅游攻略,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的探险经历等等。</p> 五、避免混淆乡愁和乡情 <p class="ql-block">乡愁更多的是一种思念和眷恋,带有一定的惆怅感。虽然乡情也包含对故乡的情感,但乡愁的情感浓度更深,更具有一种无法排解的忧伤和思念。在创作中要准确把握这种情绪的区别,用文字表达出那种深入骨髓的乡愁,而不是简单地描写故乡的美好、和乡亲们的和睦相处这种比较单纯表达乡情的内容。</p><p class="ql-block">总之,在创作《手机里的乡愁》时,要深入挖掘手机与乡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如手机中的记忆、与故乡人的联系、故乡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入手,避免跑题、偏题,同时,既然是征文,就有明确的要求,请认真阅读主持人策划的征文启事和选用的规范文例,准确把握“乡愁”的情感内涵,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文.图//峡江甜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网络歌曲//故乡的云(思乡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