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晋祠位于太原西南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之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也是山西历史文脉的象征。现存建筑以宋、金、元、明、清各代遗存为主,集古代祠庙建筑、园林艺术、雕塑壁画和碑刻艺术于一体,梁思成先生曾赞叹其“集宋元明清建筑艺术之大成”,可谓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b></p> <p class="ql-block">在晋祠中轴线的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晋祠的主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大殿采用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以木质结构为主,屋顶覆盖青瓦,古朴而庄重,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建筑的国宝和晋祠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为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檐柱侧角升起明显,给人以腾飞之感。大殿四周26根廊柱全部向内倾斜,形成侧角,增强了抗震性。殿内外采用“减柱法”,扩大了殿内空间,有专家说:圣母殿的形制、规格和构造方法,都是中国宋式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的盘龙廊柱,共有八根,每根柱子上都一条木雕盘龙。盘龙柱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孤品,也是宋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八根廊柱与八条盘龙的设计是取阴数最高数“八”,对应圣母(王后)身份,区别于象征帝王“九五之尊”的阳数。站在廊柱下,清晰可见龙身与柱子是分开雕琢,通过榫卯结构拼接,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八条龙整体排列为左右各四,兼具互动感与律动美,居中的两条称作应龙,代表风雨雷电;其次是蟠龙,象征着守护大地;再次是蛟龙,主宰江河湖海;最外侧的是无角螭龙,则彰显神秘威严。</p> <p class="ql-block">八条龙形象生动逼真,有的怒目昂首,如欲腾空而起;有的俯冲盘旋,似洞察世间万物;有的张口咆哮,宛若喷云吐雾,虽姿态各异却无不气势磅礴,威严而不失灵动,让人感受到一股涌动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这些盘龙中,有一条因龙爪呈“剪刀手”造型而备受瞩目,被网友称为“比耶龙”,还有一条被称为“点赞龙”。盘龙们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整,鳞片清晰、须髯分明、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材料的优质。</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的盘龙柱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龙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力量和好运,盘龙柱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敬和崇拜。这些盘龙们日夜守护着圣母殿,见证着晋祠千年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殿外的过道上挂满了牌匾,很是壮观。殿正中央的牌匾是“显灵昭济圣母”,为我国国宝级楹联匾额之一。其余多为清朝光绪年间的,大部分都是四字牌匾,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者大财主特意雕刻悬挂的。</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殿前还有两尊雕像,是宋代的将军,约有4米高。有说,雕像原身是《封神演义》中商朝的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后来被唐朝的秦琼、敬德两将军所替代,无比威猛,雕像刻画精巧,色彩鲜明。这里也是1986年西游记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除建筑之美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殿中布列的43尊宋代彩塑,就是享誉世界的“晋祠三绝”之一。圣母邑姜像位居正中,头戴凤冠、身着蟒袍,端庄高贵,面部静谧慈祥。周围42尊为随员侍从像,其中有宦官像5尊,着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p> <p class="ql-block">这些造像陈设方式取自宋代皇太后仪卫之制,整组塑像宛如一支浩荡的宫廷队伍,每尊都有专职。神龛之下、御座之前,两位待从宦官分列左右,衣着华丽,地位明显高于他人,负责典仪司礼。</p> <p class="ql-block">随驾的女官、官女、宦官列于神台下两侧,或奉饮食,或侍起居,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这些塑像造型生动,衣纹灵动,每一尊都拥有着独特的神情,并透露出各自的故事,将侍女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北宋的工匠们以其巧夺天工的技艺,赋予侍女们独特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侍女塑像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双面俏侍女”最负盛名,此女左半脸含笑,右半脸含悲,被郭沫若称为“中国古代人性化雕塑的启蒙之作”。她旁边的是秉烛侍女,还有捧印侍女、胭脂女官等等,每一尊都是独特的</span>穿越时空的女性之美!</p> <p class="ql-block">这组塑像写实传神,是我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宋代宫廷人物的造像,并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展现了宋代皇室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被誉为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艺术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还有周柏和难老泉。周柏是在圣母殿一侧挺立着的一棵周代古柏,高18米,树围5.6米,树干向南倾斜,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得名“卧龙柏”,也称为“齐年柏”。</p> <p class="ql-block">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游晋祠时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周柏历经近三千年依然枝干苍劲,郁郁葱葱,见证了晋祠的悠久历史,被网友誉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时光对话的生命奇迹!这周柏也</span>被视为祥瑞和长寿的象征,是国家一级珍稀古树。</p> <p class="ql-block">晋祠第三绝难老泉,在圣母殿另一侧有一座北齐天保创建的难老泉亭,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span style="font-size:18px;">冬暖夏凉,清澈见底,被誉为“晋阳第一泉”。</span>“难老”出自《诗经》中的“永锡难老”,寓意生生不息、青春永驻。</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至此,曾盛赞“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难老泉亭中挂着明末清初书画家傅山题写的“难老”牌匾,笔法苍劲洗练,颇具神韵,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水质优良,含有多种矿物质,使得晋祠大米等农产品品质上乘,享有盛誉。泉水从龙口流出,哗啦啦的水声吸引着游客们纷纷排队接取泉水,据说可以带来清新的感觉和好运气!</p> <p class="ql-block">晋祠除中线外,还有北部和南部建筑,北部建筑依山势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取胜,<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建筑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等。</span></p> <p class="ql-block">南部建筑既有楼塔耸峙,又有泉水环流,风景优美,主要包括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等。</p> <p class="ql-block">晋祠以“千年古建、活水园林、艺术殿堂”的独特风貌,展现着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将古代建筑技艺、雕塑技艺和铸造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是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处处渗透着千年的墨香。漫步其中,仿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静静体会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