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2336377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龙仔、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龙仔,音乐:阿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及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了理想毕生奋斗。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很确幸的是,我们五人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行驶在自驾的路上;一边听着张韶涵美妙的歌声,开启了曲阜两天之旅的游程,本次出游"三孔"非常开心,非常顺利,也非常难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曾是华夏、东夷两族祖先繁衍生息之地,商为奄国都,周为鲁国都。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如今为曲阜市。曲阜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东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曲阜拥有孔庙、孔府、孔林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孔大典、鲁班传说、曲阜楷木雕刻等,共计有145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令世人瞩目。曲阜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有“三孔”景区、孔子六艺城、尼山孔庙及书院、石门山绿色休闲风景区等国家的A级景区15处,还有文化国际慢城、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文化旅游新项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孔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的三孔,指的是孔庙、孔府、孔林。孔庙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的478年,鲁哀公在孔子故居基础上改建而成,后经西汉到明清历代帝王不断加封谥号、整修扩建,规模逐渐扩大。孔庙的建筑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其主要建筑有:棂星门为孔庙大门,六楹四柱,石质结构;圣时门取意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为孔庙正门;弘道门为明代所建,取意《论语》“人能弘道”;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同文门寓意统一文字,为清代所建;奎文阁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十三碑亭存放了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碑刻;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众多古迹,大成殿甚称第一圣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棵南洋杉古树,矗立在孔庙的庭院中,成为了孔庙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庙的正门为圣时门。孔庙内的主要建筑还有:棂星门:孔庙的大门,六楹四柱,石质结构,建于清乾隆十九年,额枋上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圣时门:为孔庙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取意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门的两侧有掖门,供人们进出。弘道门:位于圣时门内,建于明代,取意《论语》“人能弘道”,门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中门:宋金时期孔庙的大门,明代重修,门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后有回廊,门内有明代的“弘治碑”和“嘉靖碑”。同文门:寓意统一文字,建于清朝时期,等等皆为历史悠久的古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是在孔子逝世后,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用于祭祀孔子。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也历经多次整修扩建,规模逐渐扩大。它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327亩,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类建筑疏密有致,布局严谨。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而且艺术精湛,主要采用了木石混合结构,斗栱布置和细部做法灵活,根据需要,每间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长不一,甚至为了弥补视觉上的空缺感,将厢栱、万栱、瓜栱加长,使同一建筑物相邻两间斗栱的栱长不一,都是非常有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木水杉是孔庙景区的一大特色,它们见证了孔庙的悠久历史,参天的古树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孔庙的一砖一瓦,也都透露着历史的痕迹。古树与古建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生平在幼年时期,他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但幼年时家境已经没落。尽管生活艰苦,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早年的经历,在年轻时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也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最终离开了官场,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生涯中,孔子一生收徒众多,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开创了私学之风,不论出身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他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孔子的思想学说,其最核心的内容是“仁”和“礼”。“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境界,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和包容,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则注重遵循社会的礼仪规范,被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在他的晚年时期又回到了鲁国,专注于整理和修订古代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这些典籍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学说不仅在中国传承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尼山,是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尼山原名尼丘山,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与泗水县、邹城市交界处,属泰山山脉,由20多座山头组成,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海拔高340余米。因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为避讳孔子名中的“丘”字,后简称为尼山。尼山是孔子诞生地,也是儒家文化发源地,文化积淀丰厚,有众多与孔子相关的生活遗迹和传说,如观川亭、夫子洞、鲁源村、颜母庄等,历史人文资源富集。尼山、昌平山、颜母山等山脉蜿蜒连绵,圣水湖碧波荡漾,尼山圣境恢弘壮丽,形成山湖交织的秀丽景色。周边夫子洞村、圣源村等特色古村点缀其中,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的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尤其注重"仁"与"礼"二字。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情感与品德,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境界。而礼则注重遵循社会的礼仪规范,包括各种典礼仪式、行为准则等,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仁”是内在道德情感,“礼”是外在行为规范,二者相互依存。游览中我们还欣赏到三孔的每一处古建筑,都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包括木构架体系、斗拱、彩画等传统建筑元素,体现了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在文物艺术方面,三孔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如碑刻、书画、青铜器、陶瓷等,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创作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能让参观者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庙中这棵古老奇特的桧树,树干盘着一条蚊龙,被人们称为乾隆皇帝的化身。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重要的文化象征,承载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对于孔子的敬仰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道德准则方面,孔子一生都注重讲究孝悌。“孝”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悌”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若能做到孝悌,就不容易犯上作乱,进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在 忠信方面他又注重“忠”字,强调"忠"对他人、对事业的忠诚和尽心竭力,而“信”即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品德,被视为立身处世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的政治理念讲究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以道德为基础进行治理,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通过道德感化和礼仪规范来引导百姓,使百姓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而不是单纯依靠刑罚。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强调要明确社会各阶层的名分和职责,使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行事,以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的自然风光,其类别主要包括尼山圣境景区: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是文化修贤度假胜地。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像,高72米,还有尼山圣迹牌坊、大学堂等景点,以及《金声玉振》等精彩演出。石门山绿色休闲风景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山上有许多奇峰异石、清泉飞瀑,还有古老的寺庙和碑刻,是休闲度假和登山探险的好去处。九仙山风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上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九仙庙、十八盘等,是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先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认为不论贵贱、贫富,人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权利,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其次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其教育理念在当时和现今,都有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孔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府的历史渊源,它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宋宝元年间开始扩建,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后经多次重修拓广。其建筑特色为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是典型的封建社会衙宅合一建筑。其主要建筑有:孔府大门为五间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二门门楣高悬“圣人之门”竖匾;重光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门楣悬“恩赐重光”匾额;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等的地方;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令在今址重建。明清时期,历经数十次重修与扩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形成现有规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对孔府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整修,基本完整保持了明清时期的主体格局。其建筑宏大,布局规整,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院落,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东路为东学;西路为西学,后为花园。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强调对称、平衡与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装饰上采用丰富的彩绘和雕刻,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其工艺都十分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府的主要景点有孔府大门:坐北朝南,粉白照壁前有一对两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大门上镶嵌狻猊铺首,门正中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为严嵩手书,两侧楹联为纪昀题写。重光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门楣悬“恩赐重光”匾额,又称“垂花门”“塞门”,是孔府各建筑中的主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明城墙位于曲阜市区,是为护卫孔庙而建的城垣式建筑,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落成于嘉靖元年(1522年),历时近10年。规模形制:全长5339米,底宽8米,上宽4.5米,高9米,略呈方形。共有五座城门,分别是南门仰圣门(后改为万仞宫墙)、北门廷恩门、东门秉礼门、西门宗鲁门、东南门崇信门。 建筑风格:城墙与孔庙、孔府等古建筑风格一致,协调一体。城门建有高大的城门楼,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明长城的文化内涵,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明城墙是为保护孔庙、孔府而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见证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尊崇。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它又是曲阜历史上第一座砖砌城廓,见证了曲阜的历史变迁,城内分布着孔庙、孔府、颜庙等众多文物古迹,是曲阜城市历史风貌最集中的体现。明故城墙与孔庙、孔府等共同构成了明故城(三孔)景区,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在文化交流方面,曲阜明城墙,还成功地加入了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国际古城墙(堡)联盟,加强了全球范围内古城墙(堡)的保护与利用,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府内主要景点有:孔府大门,位于曲阜城中心,坐北朝南,门前有粉白照壁和两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大门上镶嵌狻猊铺首,门上方高悬明朝严嵩手书的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楹联为清代纪昀题写。重光门:它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是明代木构建筑,门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因门楣悬有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又因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彩绘屋顶,前后各缀四个倒垂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大堂:它是孔府主体建筑之一,为当年衍圣公府举行迎接圣驾、宣读圣旨、衍圣公继位等重大仪式的场所。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具有明代风格。中央有绘流云、八宝暖阁,椅前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正中悬挂“统摄宗姓”匾,两旁及后部陈列正一品爵位的仪仗。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阜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著名景点。三孔景区由孔庙、孔府、孔林组成,是纪念孔子的圣地,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红墙琉璃瓦,建筑宏伟,极具东方特色;孔府是孔子后裔居住的府第,雕梁画栋,规模庞大;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树木葱茏,历史悠久。孔子博物馆:以仿汉式建筑为基调,是一座主题鲜明、具备综合性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馆藏丰富,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等。周公庙:为祭祀周公姬旦的庙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庙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是了解周公文化的重要场所。颜庙: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庙内保存了许多历代碑刻和文物,对于研究儒家文化和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孔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林在历史中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其规模布局占地3000余亩,围墙长度达5600多米,内有上千类、10万余株的古树名木,林内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其主要建筑:孔子墓位于孔林的中心,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孔鲤墓在孔子墓东侧,孔伋墓在孔子墓前,这种“携子抱孙”的墓葬布局体现了儒家的宗法观念;此外,林内还有子贡庐墓处、万古长春坊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1千米,占地约3000亩,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1961年,孔林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秦汉时期,坟被高筑,随着孔子地位提高,孔林规模逐渐扩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当时孔林“地不过一顷”。元文宗至顺二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大修了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首先是自省,强调个人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不断反思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次讲究中庸,主张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度和不及,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认为这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林的主要景观建筑有万古长春坊: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雕有盘龙、舞凤等精美图案。孔林大门至圣林坊: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添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仿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坊明间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雕镌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林大门至圣林坊: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添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仿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坊明间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镌的石狮一对。孔林二门:神道尽头处,门额石刻篆书“至圣林”三字,系清雍正十年(1732年)敕修。洙水桥: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座"孔子生迹园牌坊"的牌楼,该牌坊作为园区的入口标志,承载着对孔子生平事迹的纪念与传承。园内不仅设有孔子生平事迹与展览,还有儒家文化讲堂等,供人们游览、参观与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三孔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具有很好的作用。三孔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文物和历史遗迹。这些实物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同时可以见证历史的传承,孔庙、孔府的建筑规制、祭祀仪式以及孔林的家族墓葬传承,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文化传承和家族延续的重视,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生动例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顺利地游览了曲阜三孔景区,非常开心,这即是难得的一次自驾之旅,又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确幸。游曲阜三孔,它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首先可以充分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孔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展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其次,通过参观游览三个景区,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学说以及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最后,这次曲阜之旅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教育,三孔所蕴含的儒家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对每位参观者、游览者都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本次行程可谓收获满满,也终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