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之1989(9)管理就是用人

济南农民夜深沉

<p class="ql-block">       虽然是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但是咱毕竟不是技术出身,而车间主任和科室主管不同,不懂技术是十分麻烦的。当然,咱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理论上还是知道一些的,要不三年大学岂不白上啦!这里说的是相对而言的短板,嘴把式与那些动手派的同事们还是有区别的。</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到任后,在车间党支部书记张鸿琴的支持下,我们从骨干中选了四位同志,参加车间的分片管理,事实上享受副主任的待遇。他们是设备口的马大鲁(儒)、马挺春(电器)、工艺管理的伊继强、轮班管理的张华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鲁是土生土长的维修工,一家两代好几口子都是丝绸厂的职工,昵称老马;马挺春是山工大的本科生,俗称马子;小伊和华平先后毕业于山东省丝绸学校,后来小伊业余学习一直读到复旦的本科。他们几位也的确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工作十分出色,马挺春、伊继强后来担任了副厂长、马大鲁和张华平也都担任了车间正职,成为喷水车间的骄傲!后来,喷水车间许多学生官成为各部门的精英,还有许多去了其他单位也都是骨干:张京斌、郑芳、丁月斌、黄永芹、孟凡慧、滕淑贞、王淑英......</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喷水车间,大气候不好不说,还屡屡遭受限电、停水的困扰,车间基础管理问题比较多,历史欠账让人头疼。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车间管理终于慢慢的走上正轨。虽然这个部门后来随着济南丝绸厂的破产早就不存在了,但是我们忘不了那些曾经共同战斗的岁月,忘不了在那里的经历和付出。</p> <p class="ql-block">       1989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济南经三纬四便宜坊饭店见到了同班战友柴伟。当年在宣传队时俺曾经给他当了一年班长。他是路经济南,通过114查号台找到厂子总机然后找到我的。我们在便宜坊小聚,之后,他踏上出国的路程。再后来,小老弟奋斗成为一名成功商人——秦皇岛最大的地产商。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一如既往的战友情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