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父亲

独来独往

<p class="ql-block"> <b>记忆中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 回忆就像一场无休止的暴风雨,一次次将我卷入悲伤的漩涡,迫使我不得不再拿起笔,记下这难忘的时刻。快四十年了啊,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去是如此匆忙,却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安详,那平静的面容上仿佛有对我们儿女无尽的眷恋与难舍。那是一段至今仍深深刺痛我心房的记忆,也是令我永远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还处于低谷之中,我们一家也不例外。我,作为家中兄弟姐妹里最小的一个,年纪轻轻(当时还未到二十七岁),便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要独自操持一个四口人之家。父亲的突然离去,就像是天塌了下来,把我原本就有些懵懂和迷茫的生活冲击得七零八落。家庭里里外外的事务、田间需要耕种的土地、学校里繁重的教学工作……这一切的一切像重重的山峦,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直依赖着父亲的我,失去了那温暖的依靠;没有了父亲充满爱意的抚慰;听不到他那智慧的点拨与引导,于是我就像一只失去方向的鸟儿,在黑暗中不知所措,陷入了深深的低谷,情绪和精神都被黑暗紧紧包裹着。</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记忆如同沙漏中的细沙,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流逝,很多都已模糊不清,可父亲对我的爱却犹如璀璨星辰,一直闪耀在我的心间。尤其是退休后的日子,闲瑕的生活让我的思绪肆意蔓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父亲一生中那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他的为人品格如同熠熠生辉的宝藏,值得我用心去挖掘、去铭记。</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小的时候,每次父亲去赶集遇会,我总是在家门口的路上眼巴巴地等着他回来。那时的我,没有太多的奢望,不像现在的孩子渴望精美的玩具,毕竟那个年代玩具的匮乏是常态,集市上也很少看到售卖玩具的摊位。在大多数孩子眼中,能吃上美味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奢望。陕北有名的干炉,那就是孩子们心中的美味,虽然当时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每次赶集回来都不会让我失望。当时家里的条件很艰苦,可我在家里吃着“小灶”,所谓的“小灶”也只不过是比平常更用心地准备些粗茶淡饭,对我来说,那却是最美好的佳肴,也是父母满满的爱。</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在教育方面,虽然没有给予我高深的理论知识,却用他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我,严格要求着我。记得有一回,我刚开始上学,一天早晨走到半路上,就逃学了,也没有回家,就在上学的路上玩,恰好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从此我便安分守己地上学,再没有滋生逃学的念头。在我的记忆长河中,父亲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沉默而坚实,用他的人格魅力默默影响着我成长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生活中始终秉持着简朴的原则,他的衣服穿了很多年,领口和袖口都被磨破了,但他总是让母亲把衣服缝补好后再接着穿。他常说:“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好,没必要总是追求新的。”家里的农具虽然陈旧,但每一件都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甑明瓦亮。他对物质的要求极低,更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浪费钱财。记得还是农业社的时候,林业队安排父亲管理村里的苹果园,苦轻一点,父亲就中午不回家吃饭,认为自己不干体力活不饿,其实他是想把粮食节省下来卖成钱供我们上学,而自己却饿得两腿发肿。后来知道这些,我们都哽咽了。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也从不乱花一分钱,懂得了简朴生活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父亲待人极为和蔼,像春天里的阳光,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熟悉的邻居家,还是路上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他总是带着微笑,热情地打招呼。邻居家有困难时,父亲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生病住院了,家里一时凑不齐医药费。父亲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把家里仅有的积蓄拿出来送到邻居家,还安慰他们说:“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先让孩子把病治好再说。”他那和蔼的态度和真诚的帮助,让邻居们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而对于我们家人,他更是充满了关爱。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烦恼或者困难,他都会耐心地倾听,然后用温和的话语给我们鼓励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勤劳也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八十年代中期,土地刚刚承包给个人不久,父亲每天总是早早地起床,开始一天辛勤的劳作。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活,还是家里的各种琐事,他都认真对待。春天的时候,他会早早地去田里翻地、播种,细心地呵护着每一颗种子;夏天的烈日下,他顶着酷暑给庄稼拔苗、松土、除草,从不喊累;秋天收获的时候,他才满脸堆笑,那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集体、为他人做事的态度,更是给我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父亲是个大公无私、一心为集体,为他人着想的人。他心里总是装着集体利益,把自己的事放在脑后。平时村子里,不管是谁遇到困难,父亲都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他为人和善大度,从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斤斤计较。在与他人相处时,父亲谨言慎行,他说的话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做的事也让人觉得靠谱、踏实。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苛,勤劳艰辛了一辈子,一直保持着朴素的作风和良好的卫生爱好习惯,虽然生活艰苦,但却从不抱怨,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p><p class="ql-block"> 农业社的时候,父亲是村上的贫协主席,虽然官不大,但在当时也算是苗红根正,深受乡亲们的爱戴。他也是村上的保管员,生产队产的粮食以及生产生活用品都由他们三个人保管员负责,有掌管钥匙的,有管账务的,有在粮仓粮食堆上打印记的,分工不同,密切合作,被村上人誉为“红管家”。村上的苹果园每年都是父亲在管理,因为父亲认真负责,细致入微,又大公无私,不徇私舞弊,自然得到村民和领导赏识认可。</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凡艰难,过的平平庸庸,并不富裕,但也算温顺安康,心安理得。然而从父亲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认真负责,和善为怀等品格。这不斤斤是一种品格,而是升华为一种精神。父亲就是用他自己这样的一生,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篇章,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他的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想起他,满是温暖与力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