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赏邮话风筝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清明到了,我习惯地打开邮册,欣赏相关邮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2010年发行的《清明节》邮票第2枚“踏青”,绿色渐起的郊野,几位孩童正在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一只在蔚蓝的天空中与白云齐飞,还有几只被握在孩童手中,等着腾起与伙伴争高下。</p> <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2015年我国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一)》邮票第5枚“清明”,画面上亦是几个孩童放风筝:</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我国邮政发行了1枚邮资片《放风筝》,笔者收集的寄往法国的实寄片上盖有2015年山东胶州启用的“清明节”宣传邮资日戳(该戳金额为0,似乎不太规范),戳图上一位儿童正在放“雏燕”风筝,两只真燕子围绕着“纸燕子”一起翱翔。</p> <p class="ql-block">  由上述邮品看来,放风筝与清明节的联系可谓密矣!究其原因,放风筝需要有风,且风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清明时节之风正符合放风筝要求。</p> <p class="ql-block">  当然,放风筝也不是清明节的专利,只要有合适的风就可以。春天一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2017年《春夏秋冬》邮票第1枚“春”上几个孩子正在比试自己的风筝:</p> <p class="ql-block">  更有性急的孩子,不顾春寒料峭,只要东风一起,便戴着帽子、围巾、手套,出门放风筝了。</p> <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儿童生活》邮票第12枚,1963)</p> <p class="ql-block">  风筝起源于我国,其前身早在春秋战国之交就出现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将发明权归到墨子(公元前476/480 -公元前390/420)头上:“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木鸢”即用木片制作的鸟形器具,虽则只飞(蜚)一天就坏了,但在二千五六百年前已经很不简单了。</p> <p class="ql-block"> 墨子(《古代思想家(一)》邮票第5枚,2000)</p> <p class="ql-block">  《墨子·鲁问》说公输班,亦即鲁班(公元前507 -公元前444)将墨子的木鸢加以改造,材料换成较轻的竹片,取得了成功:“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后世风筝大多以竹篾为骨架制成,看来是承袭鲁班的。笔者儿时扎风筝也是“削竹木”为之。</p> <p class="ql-block"> 鲁班(《鲁班》邮票小型张,2019)</p> <p class="ql-block">  墨子、公输班作“木鳶”、“竹鹊”初衷,当然不像后世风筝那样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军事需要,唐代余知古《渚宫旧事》称:“(公输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东汉蔡伦造纸,南北朝时期“木鳶”便改成“纸鸢”了。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梁武帝被围建邺(今南京),作纸鸢携带诏令向外求援,可惜被叛军发现击落。《资治通鉴》卷一六二记之甚详:“台城与援军信命久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p> <p class="ql-block">  作为娱乐之用的风筝最晚唐代就很普及了,有唐诗为证:元稹《纸鸢》:“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p> <p class="ql-block">  “风筝”之名起于五代,明人陈沂《询刍录》:“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笔者依稀记忆中,儿时放风筝,曾用一小截竹管串在风筝线上,风筝飞入高空后,竹管就会发出哨声。此记忆倒符合《询刍录》所云,只是后来带儿孙放风筝,怎么也无法复原自己儿时的做法了。</p> <p class="ql-block">  风筝造型多模仿禽鸟虫鱼,最早是鸟类,旧时我国南方称风筝为“鹞子”,北方呼为“纸鸢”,清代有本书,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相传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所著,鹞、鸢皆鹰之属。风筝类型有硬翅、软翅、平板、立体等。我国1980年5月10日发行《风筝》邮票,共4枚,图案选自《南鹞北鸢考工志》,分别为“雏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四种硬翅风筝。</p> <p class="ql-block">  山东潍坊是风筝发祥地,当年墨子造“木鸢”即在此。现在依旧是中国风筝之乡。《潍县志》称:“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1984年4月1日举办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新加坡、日本、德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团队与会。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也设在潍坊。1987年4月1日为迎接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我国邮政发行第二组《风筝》邮票,也是4枚。和第一组静态展示不同,这组邮票采取动态构图,而且是两枚横联的方式让“鹰”和“龙头蜈蚣”、“八卦”和“凤凰”四款风筝在蓝天中翱翔竞技。“鹰”、“凤凰”属软翅类,“龙头蜈蚣”风筝属立体类,“八卦”属平板类。“龙头蜈蚣”全长30多米,最能体现潍坊风筝特色。</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9日我国邮政发行第三组《风筝》邮票4枚,这次选择了山东、天津、江苏多地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风筝为图案。第1枚“金玉满堂”表现的是由金鱼、荷花图案组合而成的一种硬翅风筝,为山东风筝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第2枚“瑞狮如意”由瑞狮、八宝如意图案组合而成的硬板子风筝,为江苏南派风筝代表作。这风筝还装有哨口,风筝升空后会发出悦耳的哨声。</p> <p class="ql-block">  第3枚邮票“仙鹤童子”也是山东硬翅风筝,图案为童子手持灵芝骑在仙鹤背上、仙鹤口衔仙桃展翅飞翔。</p> <p class="ql-block">  第4枚邮票“葫芦万代”属组合软翅风筝,乃天津风筝代表作。可折叠、组装,图案为数只蝴蝶围绕花丛,下方拖尾处有葫芦造型。</p> <p class="ql-block">  我国香港特区1998年11月15日发行1套《香港风筝》邮票,全套也是4枚,不过还加了1枚小全张。图案分别是“蜻蜓风筝”、“巨龙风筝”、“蝴蝶风筝”和“金鱼风筝”。附带说一下,网上有说第4枚也是“蝴蝶风筝”,不确。此风筝外形有些像蝴蝶,主要是方便放飞,仔细端详,可知实为金鱼(如眼为金鱼眼、背部有鱼鳞图案)。当年香港邮政署的公告、我国出版的包括港澳特区邮票在内的中国邮票目录都明确标注为“金鱼风筝”。</p> <p class="ql-block">  我国澳门地区1996年10月21日发行4枚风筝邮票和1枚小型张。邮票采用四方联形式印制,分别为“蜻蜓风筝”、“猫头鹰风筝”、“蝴蝶风筝”和“雏燕风筝”风筝,小型张为“龙头蜈蚣风筝”。</p> <p class="ql-block">  风筝造型大多含有吉祥、喜庆寓意,形态或优美或刚健,春和景明之际,仰望碧空中飘飞的各色各样风筝,放飞者、观赏者无不心旷神怡,宠辱尽忘。愿风筝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