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构壮年就禅位于养子

讷言

<p class="ql-block">  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为什么在55岁正值壮年的时候就禅位,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的子孙赵昚了呢?这一决定背后有多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 ‌身心疲惫与厌倦权力‌</p><p class="ql-block">赵构在登基后经历了长期的动荡与压力。父亲和哥哥徽钦二宗在“靖康之变”被金人虏走,自己侥幸逃脱,到建立南宋政权,他始终面临金国的军事威胁和内部叛乱。长期的逃亡、战争和朝政纷争让他身心俱疲,甚至未到中年就已白发苍苍‌。禅位时,他虽身体康健,但内心已对皇位和权力感到厌倦,渴望卸下这条重担‌。</p><p class="ql-block">2. ‌对金国的恐惧与自己的议和倾向‌</p><p class="ql-block">赵构对金国始终心存畏惧,认为南宋难以彻底击败金国。他倾向于通过议和换取和平,而非持续战争。为了满足金国的义和条件,不惜把主战的岳飞杀死。禅位后,他仍以太上皇身份参与朝政,确保议和政策得以延续‌。他杀死岳飞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担心岳飞军权在握,一旦有了反心,自己的皇位就会不保;二是担心岳飞打垮了金军迎回了“徽钦二宗”,自己的地位也不保了,基于这两方面的考量,他才对岳飞起了杀心。</p><p class="ql-block">3. ‌权力交接的稳妥安排‌</p><p class="ql-block">赵构曾经有一个亲生儿子,但在3岁的时候,就被来犯的金军的强烈气焰给吓死了。可见当时的宋军多么不堪一击。现在赵构的皇上也当够了。自己又没有了亲生儿子,于是就选择了禅位给赵匡胤一脉的赵昚,这样既避免了皇位继承的纷争,也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这一决定体现了他对南宋未来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自身退位后安全的考量‌。</p><p class="ql-block">4. ‌历史教训与个人经历‌</p><p class="ql-block">赵构亲身经历了“靖康之变”的惨痛教训,深知皇位更迭的风险。他选择在身体尚健时禅位,可能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确保自己在退位后仍能享有尊荣与安全‌。<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赵构选择赵昚继位是因为赵匡胤曾经托梦给他,赵匡胤在梦中说,你的祖上赵光义篡夺了我的皇位,现在是还给我们的时候了。</span></p><p class="ql-block">5.担心朝中非议他的求和政策</p><p class="ql-block">后来虞允文在采石矶之战中以1.8万人的兵力战胜了完颜亮率领的40万金军,朝中士气大振。这个时候的赵构就更担心了。要是朝中文武百官这样议论:假如朝中既有岳飞,又有虞允文这样的大将,就足能打败金军,那么自己的义和主张不就站不住脚了吗?杀岳飞也不就成了错误的,不如提前退位。现在我退位了,成了太上皇,你们怎么议论我听不到了,你们爱说啥说啥。我隐居后宫,只有皇上才能进入,一般人见不到我。</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赵构的禅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的身心疲惫与权力厌倦,也有对金国的恐惧、对政权稳定的考量,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