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书话

吊脚楼

<p class="ql-block">  省厅的傅厅长来襄阳,一众部下餐叙至午夜。好几年没见过他了,似乎变化不大,尤其他那招牌式笑容,看着很亲切。回家时在小区丰巢取出几包书,这是前几天网购的,三大梱,很沉,提至家竟然气喘吁吁。</p><p class="ql-block"> 这次买书,先是在当当网转悠,年轻人写的文学类书籍没多少感兴趣的,想买几本人文社科及方志,还是放弃了。现在,时不时告诫自己,能节制就节制,能不买就不买,能少买就少买,家里的书柜快放不下了,买多了也看不过来。最后还是没克制住,在孔网购了金克木的《人生与读书》,上下两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六月出版,二〇二三年二月二次印刷。这应该是后来编辑的集子,作者不一定看见过,金先生是2000年去世的。此书内容分三辑,文化随想、历史漫议、与书为友,我数了数,收文正好六十篇。</p><p class="ql-block"> 金氏文集过去买过一些,估计重复的内容不在少数。不过眼下买的这本书开本小,收文精炼,比较喜欢。《古书真伪常识》,是梁启超的演讲稿,周传儒等人作的笔记,中华书局二〇一六年六月出版。另一册为《马瑞芳讲聊斋》,中华书局二〇〇五年四月出版。后边这两本书,因为没有翻阅,不好评价。</p><p class="ql-block"> 在淘宝也买了几本,最先是郑培凯著《遨游于艺》,广东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出版,看过书后的丛书目录,加购了刘涛的《古今同观》,该社二0一七年八月出版;还有一册唐吟方著《艺林烟云》,该社二0一七年八月出版。唐著为作者《雀巢语屑》的延续,它的原版、修订版都曾买过,阅读的感觉有点像读郑逸梅。</p><p class="ql-block"> 这一类书,大致从《世说新语》一路过来,偶尔玩味,读起来倒是有点小意思,读多了亦会趣味逐渐消减的。郑著买过几本,好些年前作者在东津“看见”书店签名售书,我曾经见过他。港派文风短平快,语言俏皮,守旧中又有些拓展,有点西化,这是董桥的风格,也是当年很想学的范本,因爱董桥的文字似乎也有些爱屋及乌地喜欢郑培凯的书了。</p><p class="ql-block"> 今日收书中还有广州书友韩磊的著作,印制很考究。某年韩磊、文川、杜宇、王怡红、何炜、张鑫一众及我一众书友视频聊天,韩说这是一场神仙会,他还说我、杜宇、张鑫三人口音重,影响交流。记得话题过多说的是李锐、钟叔河先生,《开卷》杂志等;还提到年轻的著名音乐人王伟的身体状况实在是糟糕。前天,王伟是真的辞世了,它是很有才气的一位音乐人,人也帅气而聪慧。</p><p class="ql-block"> 记得何炜在聊天中为三三堂赋过一楹联,是陆放翁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此联对多年前我亦喜欢,又看了放翁全诗一回,很是感喟他的惨淡经营的日子,我的心境亦随之今之视昔、黯然神伤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断断续续地读《东坡小品》,已读毕。雷凡又发来《东坡志林》电子版,繁体竖排,明焦竑评,明末朱墨套印本,想着继续阅读一过,先收藏着。纸质本亦有,是中华书局的本子,已读过一次。很喜欢苏轼《初到黄州》一诗,这些天,“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诗人此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时写下的。是啊,此时他也就四十三、四的样子,可为什么就说自己老了呢?</p><p class="ql-block"> 2025/03/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