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28万,首府银川市。</p> <p class="ql-block"> 宁夏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朝设北地郡,汉代大规模屯垦,唐代成为西北边防要地。1038年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后被蒙古所灭,元朝取“西夏安宁”之意命名“宁夏”。境内留存水洞沟遗址、西夏陵、古长城等遗迹,被誉为“长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黄土地貌为主,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主要山脉有贺兰山(天然屏障)和六盘山(重要林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昼夜温差大,南部湿润、北部干旱。</p> <p class="ql-block"> 宁夏依托黄河灌溉,形成“塞上江南”农业优势,是“枸杞之乡”“滩羊之乡”。九大重点产业包括枸杞、葡萄酒、奶产业、清洁能源等,其中枸杞、硒砂瓜、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闻名全国。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p> <p class="ql-block">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形自南向北分为六盘山山地、黄土丘陵、台地和平原四大地貌单元。</p> <p class="ql-block"> 踏上宁夏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雕琢的梦幻之境。这里有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而吴忠,这座镶嵌在宁夏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吴忠市北部,地处黄河中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隔黄河与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和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至明边墙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北连银川市永宁县。</p> <p class="ql-block"> 青铜峡市建置较早,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境内鸽子山就有人类生息繁衍。青铜峡有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牛首山旅游景区、中华黄河坛、金沙湾等,其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是宁夏第五个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吴忠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陶醉。在这里,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味。早茶,是吴忠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吴忠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清晨,走进一家早茶店,店内早已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找个空位坐下,不一会儿,服务员便会端上一壶热气腾腾的八宝茶。</p> <p class="ql-block"> 揭开茶盖,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红枣、枸杞、桂圆、芝麻等食材在水中翻滚,仿佛在诉说着吴忠的故事。轻抿一口,甜润的茶汤顺着喉咙滑下,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寒意,让人倍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 除了八宝茶,早茶中的面点和小菜也不容错过。精致的烧麦,皮薄馅大,轻轻咬上一口,鲜美的汤汁便会在口中四溢;酥脆的油香,外皮金黄酥脆,内里柔软香甜,散发着浓郁的麦香;还有那五颜六色的小菜,清爽可口,为早茶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滋味。当然,最不能少的便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面条粗细均匀,爽滑劲道,牛肉鲜嫩多汁,汤底浓郁醇厚,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手抓羊肉,是吴忠美食的另一大特色。选用盐池滩羊,肉质鲜嫩,无膻腥味。煮肉时,只加入简单的调料,用温火慢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端上桌的手抓羊肉,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拿起一块羊肉,轻轻一撕,鲜嫩的羊肉便脱离了骨头,放入口中,细腻的肉质和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p> <p class="ql-block"> 风味羊杂也是吴忠的一道传统美食。羊杂包含头、心、肝、肺、肚等全羊食材,经过精心处理和烹饪,成为了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羊杂汤鲜肉美,采用纯羊骨汤熬制,味道醇厚,肥而不腻。再加上一勺炸得金黄酥脆的羊油辣子,搅拌均匀,热气腾腾,鲜香四溢。每一口羊杂都充满了嚼劲,每一口汤汁都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在吴忠,除了品尝美食,还可以去逛逛当地的市场,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市场里,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香甜软糯的米黄子,有外酥里嫩的煎猪脏,还有酸辣可口的凉皮……每一种小吃都有着独特的风味,让人忍不住想要一一品尝。</p> <p class="ql-block"> 宁夏吴忠,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这里的自然风光与特色美食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塞上风情画。无论是漫步在黄河岸边,感受大自然的壮美;还是坐在早茶店里,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入境,流经397公里,占黄河全长的7%,年过境水量306.8亿立方米,为宁夏提供了90%以上的农业灌溉用水。</p> <p class="ql-block"> 依托黄河水,宁夏形成了以银川平原为核心的引黄古灌区,2017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存秦汉以来古渠14条,灌溉面积达828万亩,支撑了枸杞、葡萄酒、奶产业等九大特色产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宁夏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拥有沙湖、沙坡头(沙漠与黄河奇观)、西夏陵、镇北堡西部影城等景点。既有“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也有江南水乡的灵秀,被称为“中国旅游微缩盆景”。</p> <p class="ql-block"> 黄河,这位伟大的母亲,温柔地穿城而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繁荣。沿着黄河岸边漫步,微风拂面,夹杂着泥土和河水的气息,让人倍感惬意。奔腾的黄河水在峡谷中汹涌澎湃,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不仅滋养农业,更孕育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中卫沙坡头的“黄河大拐弯”与腾格里沙漠相接,形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画卷;吴忠黄河楼、青铜峡108塔等人文景观沿黄分布,成为黄河文化传承载体。</p> <p class="ql-block"> 宁夏段黄河上第一座铁桥是青铜峡黄河铁桥,位于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下游1.3公里处,1958年11月23日动工修建,1959年7月1日正式竣工通车。桥长292.3米,桥面宽4.5米,共有7孔,由横跨黄河的“大铁桥”和横跨唐徕渠的“小铁桥”组成,是一座半永久性单车道桥梁。 </p> <p class="ql-block"> 1954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被列为黄河梯级开发的第一期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宁夏境内黄河上没有桥梁,施工所需材料及工程机械无法安全运输到施工现场,为解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修建施工材料运输难题,方便黄河两岸的日常往来,决定建设青铜峡黄河铁桥。</p> <p class="ql-block"> 桥墩采用木桩及铁丝笼片石结构,桥身由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装式桥梁等组成,安装使用了35000个铆钉。钢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铆钉则是中国生产,因此也被称为“四国桥”。</p> <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青铜峡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铁桥不再承担公路桥梁作用。2010年12月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2015年完成维修加固,加入青铜峡全域旅游矩阵,发挥工业遗产的文物观光价值。</p> <p class="ql-block"> 宁夏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水洞沟遗址见证了3万年前人类活动。秦汉时期,蒙恬在此屯垦戍边,开创引黄灌溉先河;唐代灵州(今吴忠)成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西夏王朝在此建都189年,留下神秘王陵与佛教艺术瑰宝。如今,宁夏以回族文化为特色,拥有沙坡头、镇北堡影视城、贺兰山岩画等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 宁夏吴忠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文化与农耕文明交融的核心地带。作为中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吴忠因黄河灌溉而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其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均与这条母亲河深度绑定。而羊皮筏子作为黄河流域特有的古老交通工具,不仅承载着千年水运文明,更成为宁夏旅游的标志性符号。</p> <p class="ql-block"> 黄河宁夏段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历史上频繁改道塑造了独特的地理格局。黑山峡至青铜峡段峡谷深切,水流湍急,形成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等自然奇观;银川平原段河道平缓,泥沙淤积形成肥沃土壤。</p> <p class="ql-block"> 体验“筏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的意境;黄沙古渡景区则复原了古代黄河渡口场景,游客可参与羊皮筏子制作、筏工号子演唱等互动项目。</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沙坡头,风裹挟着沙粒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味道,瞬间将我们带入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天地。在这里,沙漠与黄河相遇,古老与现代交织,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道风景都触动着心灵的琴弦。</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河岸边,眼前的黄河水奔腾不息,裹挟着泥沙滚滚向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变迁。河水的流淌声,时而低沉浑厚,时而激昂澎湃,像是一首雄浑的交响曲,奏响着生命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峦起伏,与黄河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山水画卷。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如繁星点点。这一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与包容,它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更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在生态保护方面,宁夏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退耕还林、湿地修复等措施,使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标准。同时,羊皮筏子制作工艺改用环保材料,减少动物皮革使用,部分景区引入电动充气设备替代人工吹气,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 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而下,更是一次奇妙的体验。筏子在波涛中起伏,河水溅湿了衣裳,带来丝丝凉意。筏工熟练地划着桨,口中哼唱着悠扬的宁夏民歌,那质朴的歌声在河面上回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黄河中上游特有的水运工具,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选用羯羊,从颈部开口完整剥离羊皮,经脱毛、灌油、晾晒等20余道工序制成皮囊,再以水曲柳木绑扎成筏。传统筏子分大型(载重20吨)和小型(载人5-6人),曾用于货物运输、军事渡河,甚至支援抗战。</p> <p class="ql-block"> 两岸的风光如诗如画,沙漠与绿洲并存,构成了独特的塞上美景。此时,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河水的流淌声和筏工的歌声,心中的烦恼与疲惫渐渐消散,只剩下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 宁夏、黄河、羊皮筏子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黄河滋养了宁夏的绿洲文明,羊皮筏子见证了黄河的航运历史,而宁夏正以生态保护为基底,将黄河文化转化为旅游优势,让古老的羊皮筏子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塞上江南”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离开黄河,转身便踏入了浩瀚无垠的沙漠。沙海茫茫,沙丘连绵起伏,如金色的海浪般延伸至天际。每一粒沙子都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洒下的璀璨星辰。</p> <p class="ql-block"> 赤脚走在沙子上,细腻而滚烫的触感从脚底传来,仿佛在与大地进行亲密的对话。远处,骆驼队缓缓前行,悠扬的驼铃声在沙漠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丝路故事。这一刻,仿佛看到了古代的商队穿越沙漠,带着丝绸、茶叶等珍贵的货物,在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上奔波往来,他们的勇敢与坚韧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沙漠的景色瞬息万变,时而出现一片绿洲,给这片荒芜的土地带来生机与希望;时而又狂风大作,黄沙漫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 在沙漠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同时也被沙漠中顽强生长的植物所感动。那些沙棘、红柳等植物,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用自己的坚韧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它们虽然没有娇艳的花朵和挺拔的身姿,但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在沙坡头,除了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各种刺激的娱乐项目。滑沙、沙漠冲浪、骑骆驼等项目让人流连忘返,给这次旅行增添了许多乐趣。</p> <p class="ql-block"> 滑沙时,从高高的沙丘上飞速滑下,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心跳加速,刺激无比;沙漠冲浪则让人感受到了速度与激情的碰撞,越野车在沙丘间飞驰,上下颠簸,让人尖叫连连;</p> <p class="ql-block"> 骑骆驼漫步在沙漠中,感受着沙漠的宁静与神秘,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丝绸之路。这些娱乐项目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快乐,更让我挑战了自我,突破了极限。</p> <p class="ql-block"> 登上沙丘的顶端,极目远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沙漠与黄河在脚下交汇,一边是雄浑壮阔的沙漠,一边是奔腾不息的黄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在这里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 沙坡头之行,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体验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 离开沙坡头时,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但我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都要像沙漠中的植物一样,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勇敢地面对一切。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让沙坡头的美景永远流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