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一个主要景点是北澗桥。但到北澗桥之前,我们还参观了泰顺的一个小镇。</p><p class="ql-block">这次徐老师还邀请老师到他的老家参观。可惜当时我不在,错过了这个美好时刻。</p> <p class="ql-block">顺手拍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一个下饭店。</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继续行进参观</p> <p class="ql-block">经过上坡下坡,我们来到了一座廊桥</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 国保单位,位于罗阳镇洲岭社区和西旸镇垟溪社区交界溪上,为编梁木拱廊桥。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桥处于深山,宁静而震撼。</p> <p class="ql-block">桥的内部景色</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全木结果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从旁边山坡上观这座廊桥。</p> <p class="ql-block">传橘黄色外衣的是随队医生。由于旅游的退休老师年龄都高了,为了以防万一,徐老师等还带一个医生和我们同行。他是学校附近社区医院的医生。</p><p class="ql-block">幸亏这次旅游大伙都平安,皆大喜欢。</p> <p class="ql-block">参观廊桥后,大家继续爬山,向北澗桥前进。</p> <p class="ql-block">前进!胜利就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北澗桥到了。</p><p class="ql-block">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级;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石阶26步。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国家文物管理局的桥梁专家杨道明教授亲临考察指导,他感叹道:“四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运用力学原理建造这种叠梁式木拱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中国桥梁史中的‘双碧’”。所以他亲手题了“古建文物,民族精粹”八个大字,制成双匾,高悬桥之两首。</p><p class="ql-block">穿过长长的卵石路,来到了北涧桥边。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一条小径从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小石板桥延伸到溪的对岸去。在宽阔的溪滩上观赏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仿佛身处古意盎然的宋画之中,便能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加旅游览的全体老师们一起合了个影。这是很珍贵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廊桥的内部景色</p> <p class="ql-block">桥内还有一个香烛台,上面拜祭一个菩萨</p> <p class="ql-block">桥外有关于北澗桥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还有北澗桥历史上的三位有贡献,的名人雕像。</p> <p class="ql-block">桥内木结构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桥的另一端出口就是一座碇步桥。</p> <p class="ql-block">桥的另一边景色</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从桥的各个角度拍摄这座著名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去参观北澗桥的姐妹桥东溪桥。</p> <p class="ql-block">东溪桥的修造者雕像</p> <p class="ql-block">东溪桥</p> <p class="ql-block">预约的陈小雪在北涧桥就接我们並陪同游览。晚上入住陈小雪哥哥在半山上经营的农家乐凤垟云海农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