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艺魂栩栩如生

美篇家园57030900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明前夕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我走进厦门,深切的感受海风轻拂脸颊的温柔和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临海而立,白墙红瓦,在亚热带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我踱进馆门时,恰逢一阵海风掠过,檐角的风铃便叮当作响,仿佛在欢迎我这远道而来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  馆内光线极好。大片的落地窗将鼓浪屿的海景框成了一幅天然油画,而真正的艺术品则安静地陈列在四周。</p> <p class="ql-block">  我首先被一组名为《海魂》的雕塑吸引——那是用闽南特有的红砖雕琢而成的渔民群像,粗糙的砖面上竟能看出海浪的纹理,渔民的皱纹里似乎还夹着海盐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有位白发老者正对着雕塑出神,见我驻足,便用浓重的闽南腔说道:"这是阮厝边阿土伯的作品哩,他出海三十年,手指头都被渔网勒变了形,老了才学雕塑。"老人浑浊的眼里闪着光,仿佛那些砖雕里跃动着真实的海浪。</p> <p class="ql-block">  转过回廊,二楼正在展出当代水墨画。有位穿亚麻衫的姑娘站在《鹭岛烟雨》前临摹,宣纸上的墨色由浓转淡,恰似窗外正在消退的晨雾。</p> <p class="ql-block">  我凑近看她的写生簿,发现除了画稿还密密麻麻记着心得:"林老师用枯笔表现老榕树的气根,要记得手腕悬空......"她觉察到我的目光,不好意思地合上本子:"我是厦大美术系的,每周都来偷师。"说着指给我看角落里一位清瘦的长者,那人正对着画作微微颔首,想必就是她口中的"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  午后阳光斜穿过天井,在花岗岩地面上投下几何光斑。地下展厅里,一群小学生围着《侨批档案》展览叽叽喳喳。玻璃柜里发黄的信纸上,是百年前南洋华侨写给家乡的相思:"寄去叻币二十元,给阿母添件寒衣......"带队老师掏出个旧式算盘,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这就是当年侨汇折算的工具,你们算算二十叻币值多少银元?"小手指拨动算珠的声响里,历史突然变得具体可触。</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三楼的露台歇脚。远处海面上,货轮正缓缓驶向海沧码头,与展厅里《丝路帆影》的油画奇妙重叠。有位戴渔夫帽的摄影师在调整三脚架,镜头却对着与艺术品无关的角落——几个保洁阿姨坐在消防通道口吃午饭,她们身后墙上挂着幅抽象派油画,红黄蓝的色块在阿姨们藏青色的工作服映衬下,竟显出几分烟火气的生动。</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我最后逛到文创区。有个穿惠安女服饰的店员在教游客拓印版画,靛蓝的染料沾在她龟裂的手指上,像极了闽南古厝门楣上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  我买下张鼓浪屿老别墅的铜版画,她仔细包好时说:"这些图案都是从华侨老照片里复原的,你看窗花纹样,有南洋的味道呢。"</p> <p class="ql-block">  离馆时华灯初上,美术馆的轮廓被LED灯带勾勒得愈发清晰。我想起日间所见:渔民出身的雕塑家、偷师的学生、打算盘的孩童、拍保洁员的摄影师......艺术在这里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像鼓浪屿岛上的株株凤凰木,根系深扎在闽南的土壤里,开出的花却映红了整片海湾。</p> <p class="ql-block">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清代诗人张际亮的诗句蓦然浮上心头。这座美术馆恰似厦门城的缩影,将艺术的精魂,化入人间烟火中。</p> <p class="ql-block">  在闽南这片山水之间穿梭,让人处处都充满着活力与灵气,其中不乏优秀的学者、诗人、画家。在我进入该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p><p class="ql-block"> 虞愚(1909-1989)厦门人,佛学家,因明学家。对因明学研究、推动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教育,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2014年入传《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成就概览——哲学卷》。他还是诗人、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展出众多的作品书画中,要数原厦门大学教授、著名女画家莫也老师的作品最惹人眼目。莫也老师作品涉猎广泛,有人物,有风景;风格上有写实,也有抽象.…充分呈现了她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p> <p class="ql-block">  翻开莫也油画作品,眼前倏地一亮,几乎惊呼起来:这就是色彩!这就是女人!深邃冷隽的创作意旨,心智涵容之精神奇葩。画家本身就是一件油画佳作。</p> <p class="ql-block">  在她的无数作品中,《晨曦之韵》无疑是他艺术生涯中的璀璨明珠。画面中,晨曦初破晓,金色的阳光温柔地穿透薄雾,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每一道光线都在诉说着新生的故事。岸边,几株柳树轻摇着嫩绿的丝绦,与倒影交织成一幅梦幻般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峦叠嶂,蓝紫色的雾气缭绕其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悠远。莫也老师以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色彩运用,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听见露珠滑落的声音,感受到第一缕阳光的温暖,沉醉在这份不言而喻的和谐之美中。</p> <p class="ql-block">  莫也的作品,令观众久久驻足,不舍离去;出自她笔下的一幅幅精采之作,始终是让人在离去时,总要回头一瞥,然后再饱含深情地望上一眼。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性作家,如今早已离我们而远去了天国。</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莫也老师已离开我们近9年了,在这个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们再一次想起了她!人世间,对故人画家的最好的追忆,就是再次推出她的个展。无论花开花落,不逝的是永远的暗香。</p>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莫也老师已离开我们近9年了,在这个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们再一次想起了她!人世间,对故人画家的最好的追忆,就是再次推出她的个展。无论花开花落,不逝的是永远的暗香。</p>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中华儿女美术馆的游学参观后,意识到这里是一个现代艺术与传统水墨交融碰撞的地方。青绿山水伴随着我的脚步流转,科技让古画呼吸;闽南红砖展区里,斑驳砖纹诉说着下南洋的沧桑故事。</p><p class="ql-block"> 最触动的是当代海峡主题油画,浪花中的归舟与望乡的眼神,道尽两岸血脉深情。艺术终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水墨丹青一卷开,万千气象笔端来",在这里读懂文化根脉的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