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谢谢!</p> <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又零五。一些过往、曾经,晃若昨天。当下一些遇见,又似曾相识。所谓“想法”,有许多别词,如:计划、企划、预谋……,以至理想等等。而所谓做法:大约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并且“人在做,天在看”。今天活得很开心,活“够”了,一一活得够意思的意思。亥时就寝,或许三更还有梦。梦醒了,早起洗濑毕,散步去看霞。回家后小憇,吃早餐,惬意过好今天。</p><p class="ql-block"> 一一日志</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个于生活中辎珠必较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生的最后必然会输得精光!即使不然,亦不是所以然。报应之说,信一信为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将“昨天”当成已经“拥有”,将今天视为空白,不要身陷已获成功亦或所谓成就快感的迷局而不拔,那样,所谓成功会演变为背脊上一个极为沉重的包袱,甚至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应将贪欢的愉悦从意识中恰时清零,及时迈腿走进空白的意境,才会使人轻松而不至轻飘。旷达,是无际中的有限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上不止有眼前的句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一概括人生形态较为浪漫的言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生末了:大多是带了一张苟且装笑的笑脸入土的(也有面部抽搐、扭曲、原本模样变形了的),躺倒在寂寥的诗和远方中,那儿冷冰冰,是真实的永恒。所谓诗和远方:是数学二进制逻辑运算中的“0”;而苟且,则是“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明今天身居于苟且,就能迈入日后的所谓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揭示重大的物理现像、本质,靠数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百味,一一不是一言难尽,而是说来话长且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各类理由!但,可否用数学的“二进制”略作解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的区别,主要集中在1+1的运算上:逻辑运算中,1+1=1;在算术运算中1+1=10。所以在逻辑运算中,跟“或”运算有关的,跟算术运算都是有区别的,只要不牵扯“或”,就没有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 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用运算方法不同、路径不同,却可以做到“殊途同归”,都能计算出结果来。因“二进制”精简而显得高级,所以计算机都用“二进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记忆,是人生往事的一座陈列馆,一些可以(包括可能)铭记的往事都会被当作精品陈列于其中。也许会有不该遗漏但没被陈列的,那也极有可能是故意要将它淡忘。或者,将它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以为不弃。无论怎样的说,所谓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都是仍在“计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庸人自扰。遇上想不通的事时,总是要求生活给予一个他认为合理的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恶的人,见别人拥有的他却没有就会去嫉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怎样恰切描述可恨的人?应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遇事满嘴由头、花腔,自以为是一身臭美而自娱自乐;与人做伙计时,扛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是他的前因,可怜是他的结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耻的人则为了利己,可以做有违道德、有辱先辈甚至有违国法的事,去剽窃、盗取别人的成果以累积成自己财物为自己的生活增色,不劳而获,且自我清高,还扬言不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敬的人,能将自己所仅有的成果或快乐愿意拿来与人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想法”的人会觉得自己这一生,活的很累甚至劳苦的以至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思想的人却把勤奋中的含辛茹苦乃至举步维艰当成了人生的修炼,永不言败。(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下地狱般地修炼。结果他们赢了,赢得了江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爱的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在劳动中辛苦并快乐着,一边擦着额头上往下淌的汗珠子,一边还乐呵呵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敬的人之所以可敬,只因他们不但与人分享自己仅有的那点快乐或成果,而且从不言自己的那份“苦”。其实,他们比常人活的更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是在比较,并于比较中纠结,还要去计较结果,所以常常弄的自己麻烦缠身,痛苦缠身,形情憔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忆是想起了过往,曾经。但不等于是追溯,追溯是想去找到源头、探究根由及因果。动因是启事的原由,判官落棰的动静,是结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人,会记住一生中许多的“第一”,即</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初”</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初次犯错,初次吃西餐……以至初恋,甚或初夜都能记忆犹新。能拿来于人前</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嗨</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的莫过于发迹后而依然恋恋不忘的所谓“第一桶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谁也不会去追溯:我们怎样吸吮到了第一嘴奶,这第一嘴奶是什么味道,意味着什么?这件事没有人会去想。抬脚走完最后一步路这件事,绝大多数人都在想,不但想,而且还当作执念:要棺木葬不能火葬,每年清明节、七月半鬼节自己的坟头上要有蜡烛、烟火,线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第一嘴奶的哺育,我们才有了往后的第一步路及后来的诸多的“第一”,第一嘴奶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获取并成功获得,但我们却漠然的忘本,只记得去悉数那些自己还能记起的曾经获得的、或擦肩的“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获有如此多的“一”,当已经拥有了“二”,逢二进一,“二”已经不属于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于生活苟且中经一路艰辛跋涉,两行脚印将阅历踏成了“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坐享今天,你脸上所流露出的得意之色,自己又亲手将诗和远方挞为苟且,于是苟且挤兑了诗和远方,今天违背了昨天,进入与先前不一样的苟且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阳,不会撒谎。自然风景,不会有假。而所谓光景,只是心理感受,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样。心里有爱,眼景都是和悦的。事在人为,人赖心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天上曾经掉下过一个林妹妹,但没掉下一张半块馅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完人生最后一脚路,回望身后留下的脚印,也许成了诗行;当两只眼睛👀瞳孔散尽再也无法聚焦时,却没来得及给“诗行”作上句号。这是“逢二进一”,还是“借一当二”?不必设问,因为:无论是什么结果,一点也不重要了。此时人生:“万事大吉”正当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间的瑰丽、华采之物,终如睨虹,观赏过了就如同得到了。我们生于自然,则应依自然而然,平生所得或所失,都视为应得。于人前做人莫强人所难、于己为人别画蛇添足,就是一份坦然、正直、担当,足够了!人不分贵贱,最终都以“死”了之,这是天理,莫大的公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