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猗园,这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园林,至今已有近 500 年历史,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以 “绿竹猗猗” 得名,尽显江南园林的温婉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猗园,仿佛踏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画。146 亩的园区内,浓缩了江南文人的造园智慧。曲径通幽处,漏窗雕花精巧细腻,似在讲述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天光云影倒映在荷花池中,清风拂过,波光粼粼,荷香阵阵;百年古树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见证着古猗园的兴衰变迁。整个园林布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完美诠释了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的中式居住理想 。</p> <p class="ql-block"> 园内亭台楼阁、立柱椽子、长廊之上,皆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彰显着主人对竹子的喜爱。此后,猗园历经多次易主,到了清乾隆十一年,洞庭山人叶锦购得此园,大兴土木重修和改建,因隔了一个朝代,便将其改名古猗园 。</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牡丹与江南园林建筑的相遇,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它们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的牡丹种植,巧妙地融入了园林的每一处空间,与亭台楼阁、山水奇石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幅移步换景的立体画卷。</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的牡丹区域,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的王国。园内百余个牡丹品种,涵盖了白、红、粉、黄、紫、绿、蓝、黑、复九大色系 ,每一种颜色都鲜艳夺目,各具风情。</p> <p class="ql-block"> “百园红霞”,嫣红的花瓣如天边的云霞,热烈而奔放,在粉墙的映衬下,更显娇艳欲滴,仿佛是粉墙上绽放的一抹灵动的色彩;“香玉” 则如冰雪般洁白无瑕,花瓣层层叠叠,在粉墙前亭亭玉立,宛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p> <p class="ql-block"> “岛锦” 更是独特,复色的花瓣红中带粉,粉中透白,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彩画。它与朱漆廊柱相依,红与朱红相互交织,碰撞出热烈而华丽的色彩火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工艺术的完美融合 。</p> <p class="ql-block"> 曲香廊的百年牡丹 “徽紫”。其深紫色的花瓣,犹如被岁月沉淀过的宝石,散发着神秘而高贵的气息。在飞檐翘角的映衬下,“徽紫” 更显庄重典雅,每一片花瓣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演绎着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的东方美学 。</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九曲桥畔,便能看到 “景玉” 临水照影。清澈的湖水如同一面镜子,将 “景玉” 雪白的花朵倒映其中,微风拂过,花朵与倒影轻轻摇曳,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此时,若站在九曲桥上,放眼望去,远处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眼前的牡丹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江南春景图 。</p> <p class="ql-block"> 顽石斋前,“大胡红” 倚石而生。那圆润饱满的花朵,红得鲜艳夺目,与古朴的石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石头的厚重沉稳,衬托出 “大胡红” 的娇艳活泼,一静一动,相互映衬,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组合 。</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中的牡丹,更是与古桩盆景相映成趣。古桩盆景形态各异,有的如苍松翠柏,有的似山峦起伏,牡丹在其间绽放,形成了 “花影扶疏” 的画意。在这里,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精致的微观世界,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艺术的韵味 。</p> <p class="ql-block"> 古牡丹,是自然生命的延续,更是园林历史的活态见证。它们与古建筑一起,承载着古猗园的记忆,成为了游客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朵牡丹,都像是一个时光的使者,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正是通过借景、框景、漏景等手法,将牡丹与建筑编织成了一个永恒的江南梦境 。在古猗园,你可以看到远处的楼阁与盛开的牡丹相互映衬,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透过漏窗,牡丹的花影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美感;在亭台楼阁中,你可以将牡丹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尽收眼底,感受着大自然与人工艺术的完美融合 。</p> <p class="ql-block"> 牡丹与建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整体。它们共同诉说着古猗园的历史与文化,也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