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那年,她说她喜欢法国梧桐,他就把梧桐种满了整个南京。金秋的中山陵,黄色是用梧桐树编织的丝带,蓝色的宝石是美龄宫。这是一个只有南京人才懂得的爱情奇迹,这是两个人的旷世爱恋。</h3> <h3>黄色是梧桐树的丝带,项链上的蓝宝石就是美龄宫。那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别墅,这个没有说出声的爱,世人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竟无意间发现了。</h3> <h3>80年的风雨成就了大自然的绝美,在南京的冬日,呈现出一个世纪的爱恨情仇风云变幻绵长的项链,是总理陵园大道项链上的,吊坠是美龄宫。吊坠上的宝石是宋美龄官邸,当年的法桐默默地在冬日呈现出这暖暖的爱意。</h3> <h3>夏天的美龄宫,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同样美得让人心醉。</h3> <h3>这绝对是全世界最牛的项链,全世界最浪漫的倾城之恋。</h3> <h3>1897年出生于上海浦东</h3><div>生平跨越了三个世纪</div><div>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宋美龄</div><div>据说,在位于台北的士林官邸,宋美龄的卫生间都是粉红色——那时候的宋美龄满满的少女心</div> <h3>出身豪门,海归,秀外慧中,精通琴棋书画,熟稔六国语言,除了30岁还未嫁人之外,她几乎完美无缺。但是她精挑细选了30年之后,要嫁的这个男人竟然:中年谢顶,农村户口,政场失意,玩弄过的女人不计其数,更关键的是,他还结过两次婚。 </h3> <h3>丘吉尔曾对罗斯福说,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丘吉尔这个骄傲有名的英国首相,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h3> <h3>张学良: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h3> <h3>蒋介石: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h3> <h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h3> <h3>在蒋的日记中,满满都是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婚礼当日,蒋介石感到幸福之至。日记</h3><h3>云:“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h3> <h3>她的英语无论说和写,都比她的中文好,甚至连她的思维方式都是英语的。尽管贵为〝第一夫人〞,但她的交际圈却还是欧美化的中国人</h3><div>连打电话都用英语,给接线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英语的人看她,和她看人家都显得那么地顺眼、和谐,凡是见识过宋美龄的人,都对她的能干留下深刻的印象。</div> <h3>1928年1月24日,婚后不久的宋美龄在南京写信给米尔斯:“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度蜜月了,我们没有!我们婚后第二天,他就开始出席政治会议,会见客人——从那以后一直这样。……我并不认为婚姻应该抹杀或吸收一个人的个性。因此,我想做我自己,而不是充任将军的妻子……我想要代表我自己。”</h3> <h3>西安事变时,宋美龄亲履险境。蒋感叹妻之于夫,不惜牺牲其本身之一切,以保全余之身心为惟一目的,殊为可感。</h3> <h3>1934年</h3><div>蒋曾写下一份“家事约记”作为“代遗嘱”,已将宋美龄确定为自己的“至爱”:</div><div>一、余死后<br></div><div>不愿国葬,而愿与爱妻美龄,同葬于紫金山霞洞西侧山腹之横路上。</div><div>二、余死后<br></div><div>凡武岭学校以及不属于丰镐房者,皆全归爱妻美龄管理。</div><div>三、余死后<br></div><div>经国、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div> <h3>宋美龄别墅建于1931年,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因蒋介石、宋美龄常在此居住,遂称“美龄宫”。</h3> <h3>美龄宫建成之初,这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外观庄重典雅,内部装饰奢侈豪华。</h3> <h3>更为让人惊讶的是二楼大厅是个开阔的“凸”形平台,栏杆由清一色的汉白玉雕成。每立柱都雕有一只凤凰,共有34只,而从宋美龄出生到1930年刚好34岁,提议建造别墅也恰好是34年。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刻意,那么真的可以看出当时蒋某人作为一国之首,对宋美龄的一往情深……。</h3><div><br></div> <h3>很多人并不知道,她还是一位丹青高手,有不俗的才情。</h3> <h3>1949年宋美龄随蒋介石去台湾后,宋美龄业余消遣最喜欢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应该说是学画画,主要以国画为主。</h3><div> 最初蒋介石以为她是闹着玩的。不想好强的她越画越认真,废寝忘食,画艺渐为成长,蒋大为惊喜,就常把夫人的作品秀给国际友人欣赏。</div> <h3>宋美龄的山水画,构图妥贴,用笔精到,清逸处有灵气,沉厚处韵苍润,古趣昂然。</h3> <h3>张大千居住台湾后,张群请张大千收宋美龄为关门弟子。晚年,宋美龄经常在她的住所举办个人画展。为了学画,她还常常到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借出名画观摩、学习。<br></h3> <h3>1975年赴美隐居后</h3><div>尽管年事已高</div><div>仍对绘画一往情深</div><div>时常拿出作品细细欣赏</div><div><br></div> <h3>106岁时的宋美龄</h3> <h3>2001年,宋美龄已104岁,她仍然面色微红,看不出已有百岁高龄 。宋美龄不仅天生颜值高,而且还非常懂得养生。</h3><h3>宋氏家族其实是一个高癌家族,用一句来说就是宋氏家族血液中都流淌着致癌的基因 ,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1918年死于胃癌,享年52岁</h3><div>母亲倪桂珍,1931年死于癌症,享年62岁。大姐宋蔼龄1973年死于癌症,享年88岁。二姐宋庆龄,1981年也因白血病去世。哥哥宋子文,1971年因心脏骤停而猝死,享年77岁。两位弟弟宋子安、宋子良,分别死于脑溢血和癌症。而宋美龄却寿高106岁,享尽天年,在睡梦中辞世,无疾而终。她的长寿密码究竟是什么呢?</div> <h3>心中不留气 。宋美龄遇到不快的事,找三两熟人谈天,借机将胸中郁积之气吐光。宋美龄一生不会赚钱,更不管钱,身后留下的银行存款仅12万美元。</h3> <h3>什么事,她都能</h3><div>拿得起,放得下</div><div>能得,也能舍</div> <h3>图为1975年4月16日蒋介石在台北辞世,宋美龄、蒋经国及蒋纬国走在蒋介石的灵车。</h3> <h3>三餐清淡节制,宋美龄的饮食多以清淡为主。早餐是一杯牛奶,两片吐司、一点黄油,外加一碟盐水浸过的芹菜之类的蔬菜。午餐为一盘生菜沙拉,半碗米饭,也有少量的汤。晚餐仍为半碗米饭,陪同蒋介石进餐,两荤两素,依蒋的习惯,餐桌上多是宁波风味的菜肴,如霉干菜焖肉、黄鱼汤等。不过,宋美龄只食少许有骨头的肉而已,如鸡爪子和鸡翼等。<br></h3> <h3>“余亦学孔子有三不食,水生腥物不食,苦于皮肤敏症,酱油、老醋不食,盖中国酱油大多不卫生也,怪异动物不食。</h3> <h3>日日不离蔬果 。 宋美龄天天要吃水果,她最喜欢吃新鲜的荔枝和菠萝,猕猴桃也是宋美龄身边必备的鲜果。</h3> <h3>坚持全身按摩,宋美龄始终保持冰肌玉肤,原因之一就是她坚持天天按摩。</h3> <h3>每当宋美龄自己感到疲惫的时候,便会请护士代劳按摩,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她到了台湾,开始配备专职按摩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美龄1975年赴美国治病时仍然没有中断。</h3><div><br></div> <h3>戒烟</h3><div>宋美龄在台湾唯一的嗜好是吸烟,蒋介石生前曾多次劝诫而无果,但自蒋过世后,她就将60多年的烟戒掉了。</div> <h3>她从不交待后事,也不立遗嘱。2003年10月21日,宋美龄在美国寓所,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106岁。</h3> <h3>图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