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与动植物的关系

罗乐乐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9日上午,我带着外孙来到昆明翠湖公园,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编程课。公园门前挂着省、市、区科普教育基地的牌子,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乐园,也是我汲取科普知识的宝地。云南省被誉为动植物王国,了解与24节气相关的动植物知识尤为重要。在图片展览中,我被一幅幅生动的节气与动植物关系的图片深深吸引,于是决定深入探究,将这些精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读者。</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这片神奇的土地,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样的气候条件,为无数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使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得以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翠湖公园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维薇博士团队携手,共同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自2020年起,他们以翠湖为核心,运用AI智慧监测识别系统、环境DNA技术等前沿科技,对鸟类、水生生物、昆虫及外来入侵物种等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大象正面临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干扰和非法盗猎等多重威胁,导致其数量锐减,濒临灭绝。如今,全国唯有云南还存有大象。根据最新数据,云南省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增至300多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但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的农耕文化瑰宝,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每个节气不仅标志着气候的变化,更反映了动植物的特征与活动规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立春节气,气候回暖,红嘴鸥活动增加。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序幕拉开,冰河消融,水域恢复生机,为红嘴鸥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与觅食环境。</p> <p class="ql-block">雨水节气,喜鹊开始筑巢。雨水的滋润,不仅改变了气候条件,也直接影响到喜鹊筑巢的选择,这一生态现象在民间被赋予了预测天气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惊蛰时节,深山含笑绽放。惊蛰,作为仲春的开端,春雷始鸣,万物复苏。此时,深山含笑等植物竞相开放,用绚烂的花朵宣告春天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春分节气,垂丝海棠盛开。垂丝海棠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春分节气的代表性花卉,与春分在时间、文化、观赏价值等方面紧密相连,共同绘就春天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气,黄臀鹎活跃。清明不仅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也是保护鸟类的重要时刻。此时,黄臀鹎等鸟类的活动频繁,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谷雨节气,黑水鸡繁殖。谷雨时节,降水增多,水温上升,为黑水鸡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巢址,使其进入繁殖高峰,成为湿地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p> <p class="ql-block">立夏节气,牛蛙鸣叫。立夏三候之一“蝼蝈鸣”,实际上指的就是牛蛙。牛蛙的鸣叫,不仅标志着夏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p> <p class="ql-block">小满节气,夜鹭活动频繁。小满时节,夜鹭在滇池周边湿地活动增多,其低沉粗哑的叫声,为湿地增添了独特的生态韵味。</p> <p class="ql-block">芒种节气,海菜花绽放。芒种期间,气温升高,雨量充沛,为海菜花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温暖的水域中尽情舒展。</p> <p class="ql-block">夏至节气,龙竹生长旺盛。夏至前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促进了龙竹的生长,使其成为夏季鲜竹笋的重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小暑时节,棕榈树茁壮成长。小暑期间,气温显著上升,为偏爱温暖湿润气候的棕榈树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p> <p class="ql-block">大暑节气,荷花盛开。大暑时节,荷花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绽放,成为夏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文化象征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立秋节气,小龙虾养殖进入关键期。立秋后,高温天气对小龙虾的影响加剧,需特别关注其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p> <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西南鸢尾果实成熟。果实的成熟,体现了植物生命周期与节气变化的紧密联系,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规律。</p> <p class="ql-block">白露节气,白鹭翩翩起舞。白露时节,白鹭活动频繁,其优雅的身影与节气名字相得益彰,成为白露时节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秋分节气,翠鸟蛰居。秋分三候中的“蛰虫坯户”,描述了天气变冷时小虫藏入穴中的现象,翠鸟作为水鸟的一种,也展现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寒露节气‌,标志着气候从凉爽转向寒冷,以露水凝结、候鸟南迁(如鸿雁)、秋燥等为典型特征‌。寒露物候中提到“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等鸟类迁徙现象‌,而八哥也属于鸟类。</p> <p class="ql-block">霜降节气,䴙䴘栖息习性改变。霜降标志着气温显著下降,影响了䴙䴘的栖息和觅食习性,体现了季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立冬节气,红嘴鸥飞抵昆明。每年10月至11月,成群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往昆明过冬,成为昆明冬季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展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小雪节气,丝光椋鸟迁徙。小雪节气的寒冷气候,促使丝光椋鸟从山区迁徙到城市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反映了气候对生物行为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雪节气,珠颈斑鸠适应寒冷。珠颈斑鸠以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在寒冷的气候中生存繁衍,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冬至节令,灰喜鹊在不同季节调整食性,甚至在寒冬腊月筑巢,展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小寒节气,棕头鸥迁徙。棕头鸥的迁徙行为,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其到来和离去成为自然界的重要信号。</p> <p class="ql-block">大寒节气,棕背伯劳展现季节性变化规律。棕背伯劳与大寒节气共同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依存关系,彰显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的蝴蝶种类繁多,数量居全国之首。展厅内展示的天堂凤蝶、独角仙、枯叶蝶等珍稀物种,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展现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p><p class="ql-block">天堂凤蝶以其独特的蓝色光泽、优雅的形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澳大利亚乃至全球蝴蝶爱好者的珍爱之物。其生态习性和文化价值使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独角仙以其强壮的六条腿和独特的头部特征著称。雄性独角仙头部中央的短角和前胸背板的凹陷,成为其显著标志,体现了自然界中雄性个体的求偶优势。</p> <p class="ql-block">枯叶蝶以其高超的伪装技巧闻名。其翅膀合拢时酷似一片枯叶,主叶脉、叶柄及斑点清晰可见,成功躲避天敌的搜寻,展现了自然选择的神奇力量。</p> <p class="ql-block">绿带翠凤蝶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体型吸引眼球。其翅黑色布满蓝色和翠绿色鳞片,前翅亚缘具翠绿色横带,后翅近亚外缘的蓝色鳞片带状纹连接,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欢乐女神闪蝶以其翅膀上的金属光泽著称。当光线照射到翅上时,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使其翅膀闪耀出蓝色、绿色、紫色的金属光泽,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道奇观。</p> <p class="ql-block">多尾凤蛾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剧毒闻名。其幼虫呈黄色和黑色,生有棒状端的长毛,取食藤本植物的叶,展现了自然界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p> <p class="ql-block">玫瑰彩袄蛱蝶以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吸引眼球。其翅膀呈现出宝蓝色的花柄托着殷红的色彩,停息时翅膀合拢,腾起时展现出艳丽光彩,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猫头鹰环蝶以其酷似猫头鹰脸的翅膀著称。后翅有大眼斑,整个翅面酷似猫头鹰的脸,具有极高的伪装效果,展现了自然界中物种的奇妙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华艳色蟌以其翡翠般的绿色光芒吸引眼球。雄性后翅拥有闪烁的绿色光芒,头部与胸部具橙黄斑纹,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展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通过观看省市区科普教育基地的图片展览,我深刻认识到云南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省份的重要地位。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共生存,共创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