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行之九 千古风流敬亭山

东南风

<p class="ql-block">  它是诗仙李白最爱的一座山,一生七次登临此山,写下四十多首诗词。留下了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赞美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自此之后,历代文人如白居易、杜牧、欧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汤显祖、赵朴初等数百名历代文人雅士,他们追寻谢、李的足迹,纷至沓来,挥毫泼墨,吟诗做赋,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动人篇章和珍贵墨迹。敬亭山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p><p class="ql-block"> 1939年,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由宣城泛湖东下,慨叹“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属黄山余脉,原名昭亭山,早在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海拔317米。</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诗仙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  3月27日,小雨。经昨夜狂风骤雨的洗礼,宣城的气温如过山车一般从炎热的夏天回到了初春,地面湿漉漉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自由活动,我想去朝拜这座千古名山—敬亭山。众骑侠一起打马来到了宣城北郊的敬亭山广场。广场上立着两座石坊,前一座三间四柱,坊额正中刻着楚图南所书“敬亭山”三个遒劲大字;后一座五间六柱,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便见一座修长的汉白玉塑像,李白负手傲立,目视远方。这尊雕刻线条简洁流畅,极为传神地写意出李白清朗飘逸、潇洒出尘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告别仙气飘逸的诗仙太白,我们打马骑向敬亭山。路过广教寺双塔。双塔始建于北宋绍圣3年(公元1096年),双塔东西对峙,相距26.9米,形制相同,均为平面方形的仿木楼阁式砖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广教寺双塔为一对并肩比立、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这种既沿袭了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建塔风格,又具有宋代建筑特征的塔,在中国宋代古塔实物中为仅存的一例。双塔的实体虽然多有残破,但仍保留了北宋建造时的原貌,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术。</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千年古寺,我们继续向敬亭山骑去。</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门票50元,65岁以上免票。</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后,我们沿石板路向敬亭山前行。</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一组李白与其族叔、从弟的雕像。公元753年,李白受其从弟宣城长史李昭的邀请来到宣城,宅居在敬亭山下,与族叔李云、从弟李昭登敬亭山。李白兴奋之余写下了《赠从弟宣城长史昭》诗作。</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原称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古昭亭牌坊由宣城县令陈泰来所建,坊高4.5米,宽2.5米,为县级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  巨石上刻满了诗仙的《独座敬亭山》。</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些普通的石头,因刻满了名人的诗词则令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翠绿的茶山,向竹林深处前行。</p> <p class="ql-block">  在敬亭山竹林深处,手持书和团扇、梳着唐式发髻的汉白玉玉真公主塑像立于竹林中。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692—762年),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安史之乱后,玉真公主隐居并葬于敬亭山。</p> <p class="ql-block">  李白在四十二岁时,在贺知章、玉真公主等人举荐下得以被唐玄宗召见。李白的诗才深得唐玄宗的青睐,被任命为翰林供奉,陪侍皇帝左右‌。然而,这个职位并非李白所愿,他更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唐玄宗只视他为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未能重用他的政治才能,导致他感到失望和不满‌,这段翰林生涯不足3年,他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结束了与权贵相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后,玉真公主独自到安徽宣城的敬亭山中修道并终老敬亭山。762年,李白得知玉真公主仙逝的消息后,非常悲恸。他来到敬亭山,公主坟前突然涌出一股清泉,这就是皇姑泉,后人又称之为相思泉。在同一年,李白仙逝于当涂县。</p><p class="ql-block"> 相思泉后面是玉真公主的墓冢和黑色墓碑。</p> <p class="ql-block">  告别仙风道骨的玉真公主,我们顺着竹林来到了石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石涛(1642年-1707年10)明末清初画家,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亡之际出家为僧,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四僧”。</p><p class="ql-block">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石涛以山水画著称,用墨技巧独特,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p><p class="ql-block"> 著名画家张大千对石涛的评价非常高,认为石涛是300年才出一个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  《石涛罗汉百页图册》,恰似青年石涛心灵之旅的精致印记,每一开册页,皆是工笔人物的精妙演绎,共计百幅,蔚为大观。画中罗汉,或慈眉善目,或威严庄重,其左右,则是芸芸众生与神兽共舞——龙腾四海之姿,虎啸山林之威,鹿跃林间之灵,狮吼震天之力,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离开画僧石涛纪念馆,我们沿山腰往上前行,山腰有一翠云庵。</p> <p class="ql-block">  据说僧人们苦于没有水喝,看到一只老虎在刨土并嗅探,于是跟随老虎刨土的地方挖掘,最终发现了清凉甘泉,因此命名为虎窥泉‌‌。</p> <p class="ql-block">  掠过翠云庵继续上行,山边是翠绿的茶山,这里生长着贡茶敬亭雪峰。采茶女正在采明前敬亭雪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第二期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山而上至太白独座楼。公元761年,这位诗坛巨星,以花甲之年的身姿,第七次踏足敬亭山。前六次,他的脚步总伴随着友人的欢声笑语,而今日,他孤独的身影在山顶独自徘徊。昔日的簇拥与热闹已烟消云散,纵酒论诗的豪情也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唯有山巅的疾风,如同岁月的使者,轻轻拂过这位年迈的诗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告别江南诗山,我们往山下走去。老天很给力,预报中的雨姗姗来迟,让我们在悠闲宁静中膜拜这座名山。</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绵绵细雨如影相随,我们打马奔向梅溪公园。</p> <p class="ql-block">  到梅溪公园后,雨亦停了,我们运气也是爆棚了。</p><p class="ql-block"> 梅溪公园位于宣城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22公顷,2011年7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以北宋大诗人梅尧臣的故居遗址为核心,融合了文化展示与生态景观,是宣城市民和游客休闲场所。</p><p class="ql-block"> 《陶者》</p><p class="ql-block"> 宋·梅尧臣</p><p class="ql-block">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p><p class="ql-block">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矗立着梅尧臣(1002年-1060年)的雕像。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北宋诗人、官员。 </p><p class="ql-block"> 梅尧臣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与欧阳修的古文、蔡襄的书法代表了庆历、嘉祐年间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其诗风格“闲肆平淡,涵演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 梅尧臣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诗文被编为《宛陵集》60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他尚有《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p><p class="ql-block"> 《陶者》 </p><p class="ql-block"> 宋·梅尧臣</p><p class="ql-block">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p><p class="ql-block">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p> <p class="ql-block">  我们慢骑在梅溪公园,在公园数学大道上,矗立着一座铜像,这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梅文鼎的座像。后边还有天文日晷和北斗七星雕塑,展示了梅氏家族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汉族,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p> <p class="ql-block">‌ 宝章阁位于樱花盛开的公园北部,是梅溪公园恢复的历史遗迹之一‌,是梅氏文化的象征和展示窗口。非常遗憾,宝章阁今天是铁将军把守。</p> <p class="ql-block">  宝章阁的正面门楣上挂有“梅氏名人馆”牌匾,也是铁将军守门。</p><p class="ql-block"> 梅开百花之首,独天下而春。宣城梅氏在文学、哲学、伦理学、天文学、数学、戏剧、美术等诸多方面著述的人物达162人,刊行于世的各类著作有483种,其中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的就有100多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按图索骥来到了梅溪公园的九同碑‌。这是公园内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是梅氏家族的祖居地,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九同碑由九块石碑组成,大小和形制相同,碑上刻有道光年间的文字。这些石碑原本是用来标记梅氏总祠会庆堂后的龙脉土埂上的九处穴位。这些石碑见证了梅氏家族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梅溪公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宣城梅氏在岁月的长河中繁衍兴旺,星光璀璨。</p> <p class="ql-block">  离开梅溪公园,我们踏马回到宾馆后面的广电小巷,这里有一款网红美食—酸辣粉丝煲,许多人慕名而来。我们也去品尝一下。</p><p class="ql-block"> 这家小店生意兴隆,一拨拨食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的食材主要是红薯粉,搭配千张丝、菌菇、肉丝等,每一份都是独特的,味道真是不错,难怪这多食客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品尝了特色美食,我们又踏马来到了宣城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了许多在历史、文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名人,他们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谢朓‌:南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被誉为“宣城自古诗人地”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梅尧臣‌:北宋诗人,被誉为“宋诗开山之祖”,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施闰章‌:清初著名诗人、教育家,以“宣城体”诗风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梅文鼎‌: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誉为与牛顿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之一。对中西天文学的融合有着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胡宗宪‌:明代抗倭名臣,曾总制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成功弭平倭患,著有《筹海图编》等。</p><p class="ql-block"> 胡适‌:现代学者、国学大师,对中国现代文化、哲学和教育有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王稼祥‌: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胡雪岩‌: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创办“胡庆余堂”中药店,被誉为“江南药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了许多在历史、文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名人,他们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谢朓‌:南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被誉为“宣城自古诗人地”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梅尧臣‌:北宋诗人,被誉为“宋诗开山之祖”,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施闰章‌:清初著名诗人、教育家,以“宣城体”诗风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梅文鼎‌: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誉为与牛顿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之一。对中西天文学的融合有着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胡宗宪‌:明代抗倭名臣,曾总制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成功弭平倭患,著有《筹海图编》等。</p><p class="ql-block"> 胡适‌:现代学者、国学大师,对中国现代文化、哲学和教育有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王稼祥‌: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胡雪岩‌: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创办“胡庆余堂”。</p> <p class="ql-block">  青釉羊‌作为宣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通高13.6厘米,长15厘米,宽8.4厘米,1986年1月在宣州区西郊石板桥狮子冲东晋墓出土。这尊东晋越窑青釉羊属东晋时期的瓷质生活用具。羊四足卷曲,呈卧伏状,昂首,抿嘴,双目圆睁,头顶部有一圆孔,用以安插蜡烛,尾巴微微上卷,器身通体施青色釉,眼珠点黑色釉。胎体灰白,胎质细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被视为祥瑞之兽,是吉祥的象征。这只“羊”用圆雕手法制成,是同时期青瓷产品的佳作,整个器物造型优雅,釉色光洁莹润,意韵美好吉祥。</p><p class="ql-block"> 惜别宣城博物馆,我们踏马至宣城火车站,乘坐下午4点火车返回武汉。当天骑行31公里,累计骑行898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次皖浙行往返12天,其中爬山一天,骑行9天,累计骑游了皖浙10县市,其中浙江5县市(义乌、金华、兰溪、建德.淳安县)的佛堂古镇、婺州古城、兰溪古城、诸葛八卦村、千岛湖绿道等。安徽5县市(歙县、黄山、泾县、宁国、宣城市),重点骑游了皖浙一号公路、皖南川藏线,游玩了石潭古村、阳产土楼、昌溪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鱼梁坝、南屏、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西溪南古村、呈坎古村、天下第一山—黄山、桃花潭镇、查济古村、皖南事变发生地、陈列馆、烈士陵园、宣纸文化园、敬亭山、梅溪公园等。</p><p class="ql-block"> 本次骑行出发9人,其中70岁以上的骑侠3人,60岁以上的骑侠3人,60岁以下的骑侠3人。女侠3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进入黄山后,二名骑侠有事返回。进入皖南318后,一名骑侠因宝马故障返家,6名骑侠骑完全程。</p><p class="ql-block"> 感谢众骑侠一路陪伴,感谢73岁的段大侠领骑,感谢黑土、四方、虫虫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首次参加长途骑行的女侠荔枝园,敢骑敢拼,意志坚定,克难奋进,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首秀,为她点赞👍👍👍</p><p class="ql-block"> 为73的段大侠点赞👍👍👍他用自己铁的双腿与坚强的意志,展示了一个优秀骑侠的风采。为自己的骑侠生涯画上最绚丽的华章。</p><p class="ql-block"> 感谢最优秀的技师黑土,多次为队友的宝马抢险救治,哪里需要哪里有你!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本次皖浙行圆满收官。为所有参加皖浙行的骑侠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