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3.21.我们春游的第四站,来到了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参观。这个地方也是我心心念念向往已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现在韶山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所有游客都要在换乘中心乘坐统一的车辆进到景区,而且要在网上或柜台上预约进入。</p> <p class="ql-block">这里主要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广场、滴水洞、毛泽东纪念馆、韶峰等景点。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故居、铜像广场和滴水洞。</p> <p class="ql-block">铜像广场始建于1993年,2008年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建设中进行了改扩建。广场总面积10.28万平方米,分为瞻仰区、纪念区、集会区、休闲区。</p><p class="ql-block">瞻仰大道是广场的中轴线,全长183米,宽12.26米。</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铜像高6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再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的光辉形象。今天有不少的学生来到这里缅怀伟人,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前来参观毛主席故居的游客很多,据服务人员说,不分淡季旺季,每天都会络绎不绝。我们在排队50分钟后终于进到了故居参观。</p> <p class="ql-block">故居坐落在韶山冲上屋场,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建筑为典型的湖南农村土木结构民居。</p> <p class="ql-block"> 故居坐南朝北,系土木结的“凹”字型建筑。故居共有13间房,东边房子是毛泽东家,西边房屋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故居现存有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毛泽东少年时期的卧室、厨房、农具房等,保留了毛泽东家庭的生活场景和部分原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p><p class="ql-block">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勤劳节俭,精明能干,早年在家务农,曾当兵,回家后做谷米生意,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湘乡县唐家坨人,终身信佛,乐善好施。</p> <p class="ql-block">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以后经多次修葺恢复原貌。1951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横屋是毛泽东1925年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和1927年考察韶山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召开过小型会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17年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年秋,毛泽东为寻求真理,离家外出求学,寒暑假多次回乡。1919年、1920年毛泽东母亲父亲相继过世。1921年2月,毛泽东动员弟弟、弟媳和堂妹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离家外出参加革命,带领他们先后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曾在此召开小型会议、培养农运骨干,同年6月,创建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在此考察韶山农运情况时表示:"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26日,他参观故居,走访乡邻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1959年毛泽东提出在此修建小屋,1960年代号为“203”的工程启动,1962年完工,1970年增建防震室和防空洞等设施。1986年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韶山毛泽东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龙头山:为滴水洞南面屏障,主峰海拔440米,系韶山冲第3高峰。山脊怪石嶙峋,形似龙鳞。毛泽东曾祖母的墓在此。</p> <p class="ql-block">虎歇坪:位于牛形山东南侧,因常有华南虎来此朝阳取暖、避暑纳凉而得名,与南面的龙头山对峙,形成虎踞龙盘的壮丽景象,毛泽东的祖父安葬在此。</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一号楼: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为青砖青瓦的平房别墅。内有毛泽东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会议室、卧室、办公室、会客厅等,是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在滴水洞一号楼居住了11天(6月18日—6月28日),期间极少公开露面,因此这里被称为“西方的一个山洞”(毛泽东在信中曾这样描述)。</p><p class="ql-block">也被称为“神秘山洞”,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毛泽东在此思考国家局势,并写下了著名的《七律·有所思》:</p><p class="ql-block">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p><p class="ql-block">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p><p class="ql-block">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p><p class="ql-block">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1966年6月,毛泽东在此召集湖南省、湘潭地区、韶山管理局、韶山公社党政负责人会议。室内陈设大多为原物,正面左四为毛泽东当年座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1966年6月,毛泽东在这里办公常常至深夜,办公桌、藤椅、台灯、菊花砚等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卧室:毛泽东在滴水洞的主要活动是休息和读书,他习惯卧床看书。工作人员专门为他设计了一边高一边低的大木床,一边睡人,一边放书。</p> <p class="ql-block">副套房:1963年8月初至12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胡耀邦在这里养病,期间将"四清"工作的经验写成总结报送省委。</p> <p class="ql-block">餐厅:毛主席生活简朴,一日两顿,每餐不超过四菜一汤。在韶山,他食谱主要是当地的土产,如辣椒、马齿苋、苦瓜、猪肉、鳜鱼、米虾、寒菌、米饭、烤玉米、红薯、面条等。</p> <p class="ql-block">娱乐室:毛泽东住滴水洞时,曾在此打乒乓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利用小小的乒乓球推动了大大的地球,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p> <p class="ql-block">滴水洞在1960年代曾被规划为战备指挥所,建有防空洞和地下设施。</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滴水洞</p> <p class="ql-block">国际友人在滴水洞</p> <p class="ql-block">"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滴水洞因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美丽而神奇的滴水洞自1986年9月开放以来,深深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毛氏祠堂是毛泽东家族的重要历史场所,是毛氏家族祭祀祖先、举办宗族活动的场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约18世纪),是韶山毛氏家族的宗祠。毛氏家族自明初迁至韶山,逐渐成为当地大族。</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父亲毛贻昌(毛顺生)均属韶山毛氏家族。毛泽东少年时期曾在此参与过宗族活动。</p><p class="ql-block">祠堂为典型的南方宗祠建筑,青砖灰瓦,内有天井、正厅、厢房等,布局庄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着伟人的足迹和身影,岁月的痕迹在每一寸砖瓦、每一件旧物上镌刻。走出这里,心中满是敬仰与感慨,伟人从这里出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他的精神如同明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拼搏,为国家奉献 。</p><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清明节,瑾以此缅怀敬爱的毛主席!今日盛世如您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