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人个体生命身心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帅男靓女阶段。</p> <p class="ql-block"> 男性二十五至三十二岁为帅男阶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意思是:男性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进入第四个生长周期,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这一阶段的男子,即青春勃发,帅气阳刚,又不乏成熟稳重,才气横溢,故谓之帅男阶段。</p> <p class="ql-block"> 女性二十二至二十八岁为靓女阶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意思是:女性发育到二十一岁左右的时候,进入第四个生长周期,肾阴与肾阳二气,发育到阴平阳秘的阴阳二气平衡发展阶段,生理、心理和生殖系统功能均趋向成熟,智齿(立事牙)出齐,头发生长到既粗壮修长又油光水亮,这也标志着全身心代谢功能旺盛,适合结婚和生儿育女了。现代生殖医学研究表明,此时生育的孩子最健康,像孔子、胡适这些名人都是其母亲在20岁左右生育了他们的。所以,这一阶段是女子一生中最靓丽的时候,故谓之靓女阶段。</p> <p class="ql-block"> 帅男靓女阶段的身心发展关键期及其教育规律。</p> <p class="ql-block"> 这一阶段,延续前一阶段的发展,绝大多数个体生命都应进入社会的两个体系之中:工作单位和婚姻家庭。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发展关键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规划与自我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一是注意职业发展分化期,自我进行职业技能素养教育,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长期对职业发展跟踪研究发现,入职十年前后是一个分化时期,只有10%左右的人成为该行业的优秀者。以教育行业为例,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非直线性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曲线呈上升趋势;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衡的发展趋势;八年以后,教师群体逐渐分化。</p> <p class="ql-block"> 5%的教师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斯,逐步发展成所谓“专家型”教师;95%左右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不同,但一直是表现平平的“教书匠”。可见,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能力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存在一个“高原期”。少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优良环境支持,突破这一“高原期”成为名师,大部分老师正是因为没有越过这个平台而没有能够成为名师。</p> <p class="ql-block"> 教师职业如此,其他行业的入职者大多也如此。就像“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样,入职之后也有“三年合格,七年露头”的5%的成长规律。所以,要想使自己成为5%的从业优秀者,就要在入职的前十年内,高度重视进行自我职业技能素养教育,抓住一切职业技能提升机会,脱颖而出,奠定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础,否则,不过就是职场平庸中的一员罢了。</p> <p class="ql-block"> 二是注意家庭角色转换关键期,自我进行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亲和母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阶段大多数帅男靓女已结婚并养育孩子,因此,必须从过去家中的“孩子身份”转变为“父母身份”,学会做父亲和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不是事先学会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之后才入职的,而是自以为做什么都明白,上岗之后才发现其实并不懂得什么,只好模仿他人的做法,边做边学,这就是做父亲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 这样就导致还不具备任职资质就上岗做父母,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产生“知识不丰胆子大,规律不明办法多,问题不清热情高,路径不对信心足”结果,等孩子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等都有问题,而孩子已扭曲成型难以矫正改变,错误已成定局,给社会埋下祸根。许多“熊孩子”“问题学生”“犯罪的学优生”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p> <p class="ql-block"> 这就使得做父亲和母亲成为一项极具“危险”的职业,其“产品”将会给未来社会造成何种“危害”实难预测。要想在养育孩子问题上不发生失误,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学业到何种程度,都得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明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路径和规律,这一切的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去主动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亲和母亲,才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三是注意成年人学习的关键期,自主自觉继续进行“自我学业”教育,提升专业层次或拓展兴趣特长。许多人以为完成中小学的学业教育,人生的学业教育就结束了,其实,这只是青少年阶段的“被动学业”阶段的结束。人的一生,学业阶段分两个时期:30岁以前青少年时期的“被动学业”教育阶段和30岁以后成年时期的“自我主动学业”教育阶段。前者是国家、社会和家庭提供的强制性共同性教育,后者是生命个体自己自觉自愿进行的自我差异性发展教育。</p> <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大小,事业精彩与否,人生的辉煌与平庸,不是取决于前者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而是取决于后者成年之后的自我教育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就是“二八定律”。这在人的群体中表现尤其突出,成功优秀者、起核心关键作用的,总是只占群体总数的20%左右。</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都基本相同,但为什么进入职场后只有20%左右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这答案就是全靠他们自己成年之后的自我教育与发展。“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三字经》上所说的,就是一个成年之后自我教育与发展最成功的典型例子。但三十岁前后,许多人却忘记了还要自我继续学习提升,终至平庸。所以,帅男靓女在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之后,只有抓住成年人学习的关键期,自主自觉继续进行“自我学业”教育,或提升自己的专业层次,或拓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人生的未来才有更广阔空间。</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