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十七年前就读江苏赣榆县罗阳中学高中。1978年6月3日,收到罗阳公社转来的赣榆县教师进修学校通知,同意我到“高考文科复习班”学习。次日,赶到二十公里外的县城青口镇参加高考集中复习。由此,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 1975-1978年,我随父母的54582部队驻防江苏省连云港市小东关。部队大院的孩子在距家5公里外的罗阳公社上学。每天一早,就读小学中学的孩子们嬉闹着爬上部队接送学生的解放牌卡车扬尘而去,像战士般高歌奔向罗阳。</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部队是能征善战的老四野,1975年7月从吉林蛟河换防至山东临沂,次月调防江苏连云港(黄框内为父亲)。我们姐弟四人跟随父母北上南下,东奔西跑,骨子里流淌着军人“四海为家,报效祖国”的精神品质。</p> <p class="ql-block"> 战场下来的部队风清气正,活下来的都是亲兄弟姐妹。父亲时任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和干部工作。</p> <p class="ql-block"> 彼时的部队是革命大熔炉,干部之间亲如兄弟,对待战士爱兵如子。</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为部队机关篮球比赛做动员。部队大院里长大,我们不但作风像极了战士,体育爱好也是代代相传。我的手榴弹投掷66.24米,至今仍是徐州地区中学生运动会记录。</p> <p class="ql-block"> 风清气正不仅部队,也及地方。这张四十八年前的“介绍信”,反映了火红年代教育单位对普通学生出行的重视,也反映了治安管理的有序规范。1977年4月,我由罗阳前往厉庄参加全县中学生运动会,由罗阳公社革委会文教委出具介绍信至赣榆县革委会文教局,再由县文教局出具介绍信至青口旅社办理入住手续。</p> <p class="ql-block"> 赣榆历史悠久,秦朝置县,崇文尚武,文化底蕴深厚。罗阳中学虽系乡村中学,却因“支贫支教”知识分子下放,云集了诸多优秀教师,他们深耕教育,燃尽蜡烛,奠定了学子的人生基石。</p> <p class="ql-block"> 回顾人生,岁月是优雅的圆舞曲,老师是伟大的作曲家。铭记罗中恩师:英语老师顾士渊,北京大学毕业;数学老师赵蕴华,复旦大学毕业;物理老师傅权,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语文老师李大陆,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化学老师张国连,扬州师范学院毕业;数学老师徐永康,徐州师范学院毕业…~</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文科复习班针对高考,在全县范围内考试招录,择优选拔生源,我代表罗阳中学荣幸入选。复习班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虽然精神上是光荣的,但食宿条件艰苦,需“自带伙食费、被褥、蚊帐、粮票、书籍、簿本”。</p> <p class="ql-block"> 复习班集中了赣榆最优秀的老师,每日全天授课。国家刚刚下达恢复高考政策,就下本钱举办全县重点生集中复习班,足见赣榆县文教局的远见卓识和育人战略。</p> <p class="ql-block"> 军人家庭,父爱总在不言中,母爱却是真切流露的。复习班的伙食一般,我舍不得花父母的钱,一顿5个大馒头就咸菜。母亲心疼儿子,每周坐着部队便车来校看望,送来满满一饭盒的榨菜炒肉。</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部队军人服务社任主任,和阿姨同事也是姐妹情深。</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赣榆文科复习班6月4日开班,为期一个月。随即,7月20日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被复旦大学录取。自此,一个懵懂少年,走上国家铺垫的快速成长道路。</p> <p class="ql-block"> 走的再远,莫忘来时的路。感恩父母,感恩时代,感恩生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人民公社便函刻满了时代印记。尘封的记忆泛起,风云激荡,久久萦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