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闽西北的泰宁,一个皇帝赐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脉厚重辉煌的历史,一座古韵犹存的城。</p> <p class="ql-block"> 泰宁古城,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不仅有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清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的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居民群。</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泰宁古城,移步易景。独特的历史遗存与深厚的人文相融,让这座千年古城风华永续。</p> <p class="ql-block"> 古城山水相依,金溪水环绕山城,半壁合抱弯如长月。古城浑若红日坐落其中,形成充满田园诗意的“日月星”格局。</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金溪河上那座古桥步入泰宁古城,对岸桥左边一组雕塑映入眼帘,这是一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的群雕,定眼看,当年红军总司令朱德,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分别骑着战马,身边是几个扛枪在肩的红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一世柔情,体现在这些青石瓦墙里。在这里,可以读到兴盛与衰落,消逝与往复,让人在不同的时间回望岁月。</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尚书巷,最显著的特征是簇群式的明清古建筑,一幢幢青砖黛瓦,朴实厚拙,具有浓厚的徽派建筑特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极富质的美感。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与居民院落构成了老街独特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古巷的石板路,与周围古朴景致形成对比,却又异常和谐。一条老巷添上一抹现代风情。</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朴悠长的青石板路,走到九举巷,不远处飘来擂茶香,我们围坐在木桌,亲自体验着泰宁特色擂茶。</p> <p class="ql-block"> 泰宁是状元故里,历史上出过2位状元,54位进士,117位举人。创造“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杨时,李纲,朱熹等曾在泰宁授课讲学,著书立说。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泰宁访古,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明少保太子太师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宅“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坐落在县城尚书街。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座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面积54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完好的明代居民建筑群。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尚书第建筑主体5幢,辅房8幢,共120间,一字排列,前有甬道,后有花园,是一座典型泰宁传统的三厅九栋建筑格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留下尚书第,昼锦门,古井等众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拥有明清古建筑40余栋,列入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保点42个。泰宁保留了明清古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p> <p class="ql-block"> 尚书第北大门进去,迎面是贯通五幢主体建筑的甬道。这甬道的路,墙及几重方形门均以坚石砌成,高巍深长,气势雄镇。平实中显得几分威严,行走其间,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p> <p class="ql-block"> 正楼门额绣刻着天启皇帝赐封的“四世一品”楷书巨匾,先声夺人,这是尚书第的主厅,也是整体建筑的精华。李春烨本职官位为正二品,加虚御为从一品。李春烨本人及妻子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四代都享有一品官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当年李春烨就居住在这幢房子里,现在为泰宁县文物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古城是静态也是动态,是沉淀的历史,也是烟火气的当下。</p> <p class="ql-block"> 徘徊于尚书第中,望着头顶那片被建筑格局载成狭方天空,飘飞的白云仿佛述说着李家族的往事沧桑。几百年过去了,有多少事都被揉碎在这一砖一瓦中。可尚书第这座古建筑却依然独卧着,见证了古老泰宁深厚的历史人文的沉淀。(2025.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