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驾行天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28768358</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对炒股心动,是在 2006 年。那时,中国股市正迎来一波气势磅礴的大牛市。这一年,股票指数从年初上证指数的 1180.96 点,一路飙升至年末的 2675.47 点,全年涨幅高达 130.43% 。</p><p class="ql-block">虽说“股市有风险”这句话人尽皆知,但股市那些充满诱惑的传说,还是让人内心蠢蠢欲动。我的下属老孟,堪称我涉足股市的引路人,他的经历,让我完整见证了人们在股市中疯狂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我对股票最初的认知,源于矛盾先生的小说《子夜》。书中,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决心在公债市场与赵伯韬一决高下。公债市场的跌宕起伏,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的决策与遭遇,深刻左右着他的命运以及他苦心经营的实业。最终,公债猛跌,吴荪甫宣告破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元旦到春节前夕,老孟账户里的资金已然接近翻倍。目睹此景,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心底涌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我也要炒股!尽管当时我对股票仅有一知半解,但手中握着资金,满心都是跃跃欲试的热情。不过,年过半百的我,曾经的财务工作,养成了处事认真严谨的习惯。我决定先学习投资技巧和股票知识。好在有电脑相助,无需前往营业厅,我便可每日观察大盘走势。那段时间,我时常上网学习,其间还涉猎了诸多投资著作。例如乔治·索罗斯所著的《金融炼金术》,书中提出的反身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均衡假设,为投资者理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提供了全新视角;1973 年首次出版,由顿·G·马尔基尔所写的《漫步华尔街》,将投资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详细介绍了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投资工具。而最让我关注的,当属劳伦•C•邓普顿与斯科特•菲利普斯所著的《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通过这些学习,我知道了“投资”一词,也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6 年,我陆续购买了一些股票型基金。到 2007 年底,这些基金平均收益达到了 145% ,而老孟的股票收益更是超过大盘平均收益,高达 195% 。</p><p class="ql-block">2007 年 11 月 5 日,国石油上市。当天,我在日记中这样记录:</p><p class="ql-block"> ……老孟告诉我,今日国石油上市,他准备了一半仓位,打算大举买进,我也拿出两万元准备用于投资。开盘后,老孟说他是以 48 元的价格买入的,而国石油的开盘价为 48.6 元。我觉得 48 元价格太高,想再看看。当时,大家都陷入疯狂,对国石油极度看好……</p><p class="ql-block">老孟对我说,股市已经连涨三年,明年又恰逢奥运会,国家怎么可能让股市下跌呢?恰恰大多数人都抱有这种想法。然而,后来的情况却急转直下,上证指数从 2007 年的 6214 点,一路暴跌至 2008 年的 1665 点。2007 年底,老孟辞去工作,专心投身股市。听说,当国石油股价跌至 36 元时,老孟选择全仓抄底买进。在这期间,我凭借自己掌握的财会知识,通过研究一只股票的年度财务报表,了解其损益情况;再依据现金流量表判断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盈利能力,进而挑选了几只股票。虽然无法完全避免股票亏损,但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风险。多年来在股市摸爬滚打,我虽未能致富,但凭借财会人特有的谨慎态度,以及对财务信息的敏锐感知,没有遭受太大损失。股市有个说法叫“一赚二平七亏损”,这似乎已成为股票市场的铁律。至于我,时至今日,也只能勉强挤出一丝惨淡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本文只是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不做投资参考,谢谢大家品阅评价——作者</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四月三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