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深入和气候的转暖。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有密切关系,唐代时逐渐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主要习俗</p><p class="ql-block">(1)扫墓祭祖: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2)踏青郊游: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人们会在扫墓之余亲近自然。</p><p class="ql-block">(4)其他活动:包括放风筝、荡秋千、插柳、吃青团等传统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1)生命关怀:通过祭祀和纪念活动,体现对逝去生命的关怀和敬重。</p><p class="ql-block">(2)感恩教育:祭祖活动也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强调知恩感恩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总之,清明节不仅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