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7日,佩吉(Page)市,天气多云,温度在10℃左右。佩吉是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科科尼诺县(Coconino county),是一个海拔1255米,周围荒漠一片,人口仅有七千多的一个普通小城市。不清楚当地人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俗气”的名字(page直译就是一页纸)。但是由于其靠近举世闻名的纳瓦霍人保留地的羚羊谷,科罗拉多河的马蹄湾,以及浩瀚美丽的Powell湖等著名景区而存在感暴增,在全世界的狂热驴友中颇具盛名。</p><p class="ql-block">佩吉城外的荒漠风光。</p> <p class="ql-block">羚羊峡谷是我们今天拜访的重点。考虑到其无与伦比的旅游热度,我们提前很多天就进行了网上预约。但是能否成功参观,直到昨天晚上仍无定论:天气是否允许?看今天的情况应该差不多!</p><p class="ql-block">与马蹄湾景点一样,由于其在纳瓦霍人保留地范围之内,羚羊谷的旅游完全被其垄断,如今羚羊峡谷的门票收入是当地纳瓦霍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我羚羊谷游客中心离佩吉城仅有9公里,10分钟左右即可抵达。我们预约的时间是上午11点30分,要求提前半个小时报到登记,也就是11点前必须到场,过时不候,且不退钱。本来根据我的设想,早饭后先去欣赏一下不远处的格兰峡谷大坝和Powell湖风光,再去羚羊谷。由于要给轮胎充气耽搁了一些时间,又担心错过参观羚羊谷,最后放弃了。结果我们在10点钟就来到羚羊谷游客中心。照片中Kens tour是我们订票旅行社的名称。</p><p class="ql-block">分享一个小贴士:预约参观时间最好在中午前后,因为羚羊峡谷属于狭缝型地貌,里面光线昏暗,全靠从顶部泄露的那丝丝阳光照明,中午阳光直射是获得好照片的必要条件。</p> <p class="ql-block">来到此地的游客一定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里称为羚羊谷?茫茫戈壁,连一只兔子都难得看见,哪里来的优雅羚羊?然而据纳瓦霍人的历史传说,这里过去确实曾是叉角羚羊的栖息地之一,当年峡谷里也应该有羚羊漫步,以此命名也说得过去。</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前飘扬着三面旗帜,分别是美国国旗,亚利桑那州旗和纳瓦霍人自己的部落旗。由此可见,当地的印第安人也很有民族意识。</p> <p class="ql-block">距离参观羚羊峡谷还有一个半小时,等待期间在周围转转也不会太寂寞,你看照片中这种拍照用设施,您是否似曾相识?我拍的是装置背面。拍照的人就是站在后面的凳子上,将头从镂空出露出,就变成了您所期望的化妆照!贴心的是右边还有多层台阶供不同身高的孩子选用。</p> <p class="ql-block">借此机会了解一下上下羚羊谷游览路线的区别:这里一共提供三条旅游路线,分别是Canyon X(X型峡谷游),Upper antinope canyon(上羚羊谷游),Lower antelope canyon(下羚羊谷游)。第一种游览的是一条X型峡谷,游览长度为110米,特点是在下午两点之前都可以欣赏到蓝和紫色光影,还可以携带宠物同行。上羚羊谷是一条大写A字形峡谷,游览长度为220米,特点是谷底平坦,行走容易,在4~8月间,上午10点到下午1点可以看到阳光直射谷底地面的光柱奇观。下羚羊谷的参观路线最长,可达407米,深入地下45米,其特点是除了冬季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看到光柱效果,不过行走在峡谷中需要借助陡峭的金属梯子上下才能完成,对那些腿脚不便者不很友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纳瓦霍人当年居住房屋的模型,用原木搭建,有点像我们黑龙江偏远地区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等待期间可以看到远处一位导游正在为游客讲解羚羊峡谷的形成原理,并且带了一瓶水做实验。不得不说美国人的科学精神处处都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是难度系数最大的下羚羊谷线路。参观下羚羊谷不需要乘坐景区的班车前往峡谷入口,只要跟随导游步行,穿越这种红色不毛之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p> <p class="ql-block">中午11.30,六十余名游客被分成五组,每组一名印第安人导游带领,步行前往羚羊谷入口。照片中就是下羚羊谷的入口处。地面都是红色砂岩构成,经过雨水冲洗,踩上去很踏实。头顶上建了木制顶棚,不知是为了游客防晒还是为了保护入口砂岩免受雨水冲刷。为了保证在狭窄地下空间的安全,游览时除了相机和手机,其他东西一律不能带入,特别是自拍杆,手杖和雨伞等都被禁止。</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闻名世界的羚羊谷峡谷入口就是眼前的这个恐怖的裂缝,放在平时您在野外偶尔见到,您有胆量下去吗?</p><p class="ql-block">其实羚羊谷并不是一条常规意义的大峡谷,而是属于洪水冲刷侵入砂岩形成的地下裂缝,称其为羚羊裂缝或者羚羊穴可能更符合实际。下羚羊峡谷在纳瓦霍语中称为“Hasdeztwazi”;意思是“拱状的螺旋岩石”。从这个角度观看是不是很形象?</p> <p class="ql-block">下羚羊谷隐藏在地下四十五米处。其高差相当于十五层楼,因此必须沿着铁制楼梯小心翼翼一点点下到阴暗的地缝中(此刻真的感觉是在入地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地缝”前,纳瓦霍导游很贴心地教每一位游客如何设置相机(手机)的拍照参数,这样才能在峡谷中拍出理想的照片。但是沿着长长的铁梯战战兢兢地下到谷底,大多数人恐怕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p><p class="ql-block">前面的游客已经下到了谷底。</p> <p class="ql-block">下到一半,还不忘回头看一下来时的路径,对“人间”还是有些不舍!还好蓝天还在。</p> <p class="ql-block">真的很难想象,在如此荒漠底下竟然深埋一个如此富丽堂皇的艺术宫殿!如果说在来之前我们心中仍将羚羊谷当做一个地质峡谷,而当我们进入这道裂缝之后才惊奇地发现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艺术宫殿!放眼望去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典雅精致,美轮美奂,令人难以置信。看看周围的景物,难道不是吗?</p><p class="ql-block">眼前的小伙就是我们这组的纳瓦霍族导游。</p> <p class="ql-block">这飘逸的线条,剔透的质感,朦胧的色彩,用鬼斧神工描述不过分吧!</p> <p class="ql-block">深入地下一段时间,眼睛已经适应了地下光线的时候,环顾四周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规模宏大的雕刻艺术品中间!面对如此艺术造型,用一个不太贴切的成语描述,就是让人“瞠目结舌”!所谓瞠目就是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已经不知道该将目光放在何处,只有瞪大眼睛的份!结舌就是对此情此景无以言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以前本人每到一处可欣的景点,情到深处总喜欢胡诌几句歪诗表达心情。而此刻似乎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都是苍白无力的。您不觉得吗?</p> <p class="ql-block">普普通通的砂岩竟显现出宝石般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说真心话,如果真把这些当做人类的艺术品看待,如此流畅的线条,细腻的刀功,绚烂的色彩,魔幻的光影,哪一件不构成绝世艺术品呢?然而这种梦幻般的造型,又有哪位人类艺术家能够想象出来?制作出来?难怪纳瓦霍人认为羚羊峡谷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他们来说,羚羊峡谷是上帝的馈赠。</span>他们进入峡谷就如同进入大教堂一样庄重。直到今日纳瓦霍人仍坚持每四年一次在此地祈福,感谢造物主塑造了它的奇妙之美。</p> <p class="ql-block">身临其境,有时您会感觉迎面而来的是凝固的旋转飓风。</p> <p class="ql-block">而下一刻又感觉到迎面翻腾起来的是滔天巨浪。</p> <p class="ql-block">也可能您感受到的是迎风招展的无数面旌旗。</p> <p class="ql-block">时而呈现在您面前的似乎是倾泻而下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此刻绵延不绝,静静铺展开来的多像阳光下金色的沙丘。</p> <p class="ql-block">放开您的想象力,在这短短四百米的画廊,雕塑馆中总能找到您在梦中才能见到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根据地质学研究,羚羊谷这种裂隙型峡谷通常都是砂岩地表受到湍急流水冲刷后侵蚀切割形成。羚羊谷处在亚利桑那州北部以红色砂岩为主体的荒漠干涸的河道中间,荒漠的主要特征是地表土层浅薄,植物稀疏低矮,保水能力极差。当突然降雨时很容易引发流速很快的山洪,冲刷岩石表面产生裂隙。在水重力作用下裂隙会倾向于继续向深层发展。经过千百年的反复冲刷,就形成了今日羚羊谷地貌。理论虽然完美,但是谁能告诉我这种千变万化,精美绝伦的整体造型,这细腻飘忽的纹理是如何“冲刷”出来的?很难想象没有生命的流水与砂岩作用能产生如此精美梦幻的场景!相信唯有造物主才能创造出这种惊世作品!</p> <p class="ql-block">羚羊谷的奇妙点之一是其变幻莫测的光影。由于处于地下深处,从顶部入射的阳光经过多次折射,反射产生了奇妙的光学效果,其亮度和颜色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规律,让人有恍若梦中的感觉。这种多变的光线也让岩壁的纹理更加清晰柔和。</p> <p class="ql-block">羚羊谷是当今世界十个最著名的摄影地之一,也是当今最昂贵的风光照片拍摄地,除了吸引观光客外,还有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专业摄影玩家,俨然已经成为全世界摄影师的竞技场。依靠的就是这里微环境下的奇特造型,梦幻光影,难以琢磨的质感和灵气。但是要在这种低照度下拍出一张满意的艺术照片并不容易。角度,光线,色彩,快门,光圈,焦距,景深等参数都很难把握,造成拍出的照片与现场感觉并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有时在同样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拍照参数,获得的照片色彩差别巨大。这种暗蓝色调会给人以阴森恐怖的地狱效果,与前一张的暖色调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给人以弗拉门戈舞者舞动的裙摆的感觉。但是焦点的扑捉却是难点,即使是采用追焦好的镜头成功率也有限。</p> <p class="ql-block">与常见的溶洞景观不同,在溶洞中往往人为配置各种颜色的射灯照射钟乳石烘托气氛,而羚羊谷则完全依靠自然光线,没有一丝人造辅助光源参与,把握难度更高。加之谷中的光线随着人员流动和外面天空云量的变化而变化,扑捉到灵光乍现的瞬间需要确实需要一定技术和机遇。</p> <p class="ql-block">因此,在这里高大上的专业相机有时真不如带有智能拍照功能的手机拍照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有多处象形石景观,比如这个突出的棱角像不像一只鸣叫中的鸟嘴?</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儿时都有一种体验,晚上捉迷藏时往往会被突然出现的暗影吓一跳,因为它很像某种可怕动物。在光线昏暗的羚羊峡谷中也会有同样体验。看看头顶的这个怪物!</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个大嘴,似乎还含着某种东西!</p> <p class="ql-block">翱翔的雄鹰。</p> <p class="ql-block">扑捉这种影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好角度,偏离一点就会完全不是那回事了!</p> <p class="ql-block">根据我的体会,在昏暗的地下空间将镜头对准光亮之处往往会有意外惊喜。在狭缝型峡谷中仰拍就是如此。下面几张都是仰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光线对比强烈。反差比较大时还会产生这种“毛茸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羚羊谷中拍摄,空间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参观途中多数情况下谷底只能容下一个人侧身通过,在旅游高峰期间人流密集,一个跟着一个,要找到一个拍照机会也非常不容易。有时不想错过眼前的美景,按下快门时就顾不得前面有没有人破坏画面了。</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通常人流都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光线的制约之外,地下的空间有限,为了能够表现更多的空间信息,往往需要采用广角模式,或者用全景模式。而曝光度的精确控制可以更好地表现地下物体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是下羚羊谷中最宽敞的地方了。在这里拍大型合影照比较合适。</p> <p class="ql-block">终于等到人比较少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此,再谈一谈在羚羊谷中拍摄人物照片的体验。国内大多数游客都有到此留念的习惯,就是在重要景点拍人物照。本来平时很简单的事情,到了这里就有一定难度了。原因仍然是前后都有人。快速抓拍是唯一解决办法。毕竟我们没有清场拍照的权利。快速抓拍一样能获得理想的拍照效果。</p> <p class="ql-block">仰头的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突然出现在光影中。</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一束光直接照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脸部光线明显不足。</p> <p class="ql-block">仰角拍摄效果。</p> <p class="ql-block">俯角拍摄效果。人物的脸部都需要朝向光源。</p> <p class="ql-block">这是鬼子进村了么?</p> <p class="ql-block">这家印度裔的游客比我们更喜欢拍摄人像,一路上只见他们在不同变换组合进行拍照,造成交通拥堵。不知道他们拍的有我为他们拍的效果好吗!</p> <p class="ql-block">小导游已经进入镜头来催促我们了,毕竟后面还有游客要来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摄影高手导游给我们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没人给咱拍,来一张自拍照吧!</p> <p class="ql-block">下羚羊谷的起伏还是比较大的除了进入谷底的铁梯之外,像这种爬上爬下的梯子还有多处。</p> <p class="ql-block">一般的铁梯坡度都很大,上下需要手脚并用。</p> <p class="ql-block">此刻也是拍人物照片的好机会,很有“大长腿”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终于从地下的羚羊峡谷回到地面了。我们竟然是从这条毫不起眼的这条小缝中回到人间的,难以置信!</p> <p class="ql-block">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地下艺术宫殿欣赏完了,来到地面竟还有不真实的感觉。那样魔幻的场景似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下午仍有重要参观任务:纪念碑谷。现在的任务是填饱肚子!下期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