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在菲律宾马尼拉市的街道上,一座标志性的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中国城”三个大字。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华人在这片异国土地上扎根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白桥左侧是西班牙殖民者1595年建立的圣地亚哥堡城堡,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只允许西班牙人和西班牙血统的人居住。而右侧就是华人居住区。我参观完圣地亚哥堡城堡,一查导航距中国城700多米开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片充满中国风情的地方,“菲中友谊拱门”矗立在繁华的街道中央,象征着菲律宾与中国的深厚友谊。两旁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这里是文化交融的缩影。</p> “中国城”这里的故事可以从很久以前说起,那时潮州海盗林凤以南澳群岛为基地,他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不仅挑战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还入侵了菲律宾吕宋岛,甚至攻占了马尼拉。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事迹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传奇色彩。 <p class="ql-block">林凤是广东潮州饶平人,19岁就出海闯荡。嘉靖、万历年间率众纵横海上。实力最盛时 所辖船只达三百余艘,人员有四万以上。最强大时曾经围攻广州城,还击败过明朝名将俞某某。</p> 一次林凤船队在海上抓获两艘由菲律宾马尼拉开往中国沿海港口的商船。船上满载菲律宾出产的各种产品,以及黄金和墨西哥银元。船上的水手向林凤提供了菲律宾物产丰富,西班牙殖民者刚占马尼拉不久防守空虚等消息。为了避开明朝官军围剿,林凤决定率众突围,移居菲律宾,驱逐西班牙殖民者以谋求出路。<br>1574年冬,林凤亲率战船62艘,士兵2000人(大多是农民和工匠),水手2000和妇女儿童1500多人,装载大量的农具、种子、牲畜向马尼拉扬帆出发。这实际上是一次武装移民行动。据西方史籍记载,林凤船队于当年11月29日抵马尼拉湾。 菲迪南.马科斯《菲律宾人民史》第二卷第一部记载;林凤命令部将日本人萧柯为先锋官,(我是首次知道日本倭寇为中国海盗打工)带领七百勇士驾小艇登陆马尼拉城边,突袭马尼拉城。沿路的教堂、海关等处西班牙人遭到突如其来的攻击,许多人束手就擒。 最终这个日本倭人萧柯误了林风的大事,当时中国海盗们从西班牙驻菲部队军官高梯的大宅门口路过,一名西班牙妇人突然出现在阳台上,破口大骂起这些海盗。有前来协助的华侨立刻鼓动萧柯进去干掉他们,萧柯带着被激怒的中国海盗们冲进大宅,将西班牙殖民军官高梯击毙。 萧柯此举耽误了战机,如果不去攻击西班牙军官的住宅,很可能就可以一鼓作气攻占马尼拉了。中国海盗的前锋攻击高梯住所的时候,被惊动了的西班牙人紧急集合,做好了抵抗的准备。可以说,西班牙军官夫人的毒舌正好拯救了马尼拉城。<br> 林凤发起第二次进攻,攻夺马尼拉终因缺乏火器伤亡太大,先锋官萧柯战死,猝不及防的海盗们一片混乱,纷纷撤退。可惜了,林凤的这次攻打马尼拉之战,距离胜利只差一步。<br> 从马尼拉撤退后,林凤率众往吕宋西部彭加丝兰海湾、仁牙因湾,等处建立城市,林凤自立为王,当地居民向他进贡。 西班牙殖民者视林凤为大敌,实行紧急动员,征招当地土著人编入军队,袭击林凤船队与驻地,无法取胜便采取长期包围战略。1575年8月4日,林凤率重整船队,沿河出海,冲出重围,一夜之间林凤和他的部众都撤走了,西班牙殖民者却一无所知,继续包围着一座空城。<br> 林凤返潮州,出没于拓林、靖海之间,船舰又增至一百五十余艘,势力复振。林凤一直坚持到万历五年(1577)后,内部发生意见分歧,不愿再远赴异国,在明官府的诱降下,其部分首领蔡德、陈植、李瑞奇等1712人至潮阳受抚。林凤年纪虽老,仍坚持反明到底,带队去了“西番”,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万历六年十一月,明朝兵部臣僚无可奈何地说:“近日贼林道乾、林凤等浦逃岛外,尚漏天诛。”《万历实录》卷81万历六年十一月辛亥条对于不能消灭这些“海盗”十分懊恼。 福建巡抚刘尧诲曾派遣把总王望高等寻踪林凤来到吕宋,林凤到菲可算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海外殖民行动,明朝和西班牙人都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王望高是明朝第一个到菲律宾的使节,也是第一个到南洋与西方殖民者接触的中国官员,可是他的使命却不是为了维护自己国民的利益,仅仅是为了围剿移居菲岛的中国海盗集团而来,不惜与西班牙殖民者勾结,共同对付早期华人移民。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明朝官府与西方殖民者互相勾结共同对付自己国家的民众,以今人眼光来看简直是匪夷所思的行为。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刚占领马尼拉时,该地华侨仅150人,,1588年增至1万人,到了1896年已有10万人。华人快速增长也与林风武装移民有关,虽战败但人不可能全部带走。林风聪慧狡黠在国内攻城掠地时伪装成倭寇,攻打菲律宾又亮出华人身份。林凤被明朝东南当局当成了倭寇大头目,因为林凤手下确实有不少日本人。林风勇士也! 王彬街是马尼拉唐人街的主要街道。被视为唐人街的象征。 <p class="ql-block">在一片繁华路口之中,一尊铜像静静地矗立。罗曼·王彬是祖籍福建泉州的华裔商人、慈善家,曾大量资助菲律宾独立战争(1896-1899年)和美菲战争(1899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1915年,为表彰其贡献,马尼拉市议会将华人聚居区沙克里蒂亚街改名为“王彬街”。这是对一位重要人物的纪念,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与传承。1973年,菲律宾在王彬街建立了王彬纪念馆、纪念碑及铜像,成为中菲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王彬于1912年12月10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表明这是一个华人社区的一部分,这里的生活既传统又现代。</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道两侧高楼林立,是马尼拉中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红太阳参药行”的招牌挂在一座建筑之上,这家药店外观醒目。是健康与生命的守护者,也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p> 看表面和国内毫无二致。 <p class="ql-block">我是春节前夕去菲律宾,热闹的传统市场,红灯笼高挂,各种年货装饰品琳琅满目。这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是华人庆祝传统节日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地方。</p> 售楼广告。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居民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中国城内高楼大厦林立,这里的生活节奏快而有序。在这片土地上,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车辆穿梭往来,行人络绎不绝。这里是城市的中心,也是文化的交汇点,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海外华人还是相当认可。</p> <p class="ql-block">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繁华的街道上,红色格外显眼,这里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象征。在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共同书写着城市的故事。</p> 虽然唐人街的街道不宽不富丽豪华,但是,它一向是菲律宾“华侨的海外故乡”和“华人社会的缩影”,是中菲人民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也是旅菲华侨,华人的光荣标志。王彬街是马尼拉华人区的代名词,也是菲律宾政府确定的旅游胜地之一。(历史为网络查询图片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