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兰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6394362</p> <p class="ql-block"> “海上生华彩,城中觅旧痕。”在繁华喧嚣的上海,总有一些角落,宛如岁月长河中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多伦路与景云里,便是这样充满韵味的地方,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去品味。多伦路的街道并不宽阔,却弥漫着浓厚的文艺气息。脚下的弹格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富有质感,每一块石头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路两旁,风格各异的建筑错落有致,既有欧式的典雅,又有中式的古朴,它们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海派风情。</p> <p class="ql-block"> “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今天走进多伦路文化街,看看上海这条三十年代曾经风靡的多伦路。缓缓前行,一家家特色小店映入眼帘。古董店里,陈列着各种年代久远的物件,那些陈旧的摆件、古朴的书画,仿佛在向人们低语着过去的辉煌;书店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一本本泛黄的书籍,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思想与情怀。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人们可以静下心来,细细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多伦路不仅是一条充满文艺气息的街道,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众多知名作家曾在此留下足迹,他们的思想与创作,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天空。鲁迅先生的身影仿佛还在街头巷尾徘徊,他曾在这里与进步青年交流思想,传播新文化的火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以笔为剑,以文字为武器,为民族的觉醒而呐喊。如今,走进鲁迅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多伦路,不远处便是景云里。这是一片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群,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走进景云里,狭窄的弄堂纵横交错,仿佛是一个隐藏在繁华都市中的神秘迷宫。“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弄堂两侧的石库门房子,门楣上精美的砖雕、木窗上细腻的雕花,无不彰显着当年的精致与繁华。虽然岁月在这些建筑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它们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景云里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的生活。茅盾先生曾在此居住,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站在茅盾先生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前,仿佛能看到他在窗前伏案写作的身影,感受到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除了茅盾先生,景云里还住过许多文化界的名人。他们在这里交流、创作,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名人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景云里的每一个角落,也为这片古老的街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在景云里的弄堂里,耳边不时传来老人们用上海话聊天的声音,孩子们在弄堂里嬉笑玩耍的欢笑声。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与那些历史遗迹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在这里,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走出景云里,回望这片古老的街区,心中感慨万千。多伦路与景云里,它们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名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辉煌,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尽管岁月流转,但这些地方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内涵,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如今,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但多伦路与景云里依然保持着它们独特的风貌。它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的版图上,为繁华的都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来到这里,都能在这充满诗意的街巷中,找到心灵的慰藉,领略到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不知归返。</p> <p class="ql-block">文图:兰萍</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