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最顶级的春补就是,阳春三月多出去走走,借助大自然的能量焕发新生,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今天由于这个地方属于山区气温较低,虽然一路就看到这几个星星点点的春天,但是一旦踏上踏青之旅,投身自然怀抱,于山川草木间,汲取天地的滋养 ,补给心灵的养分,都能在这般治愈中,收获无尽的快乐 。漫步山野,将身心交付自然,接受日光的轻抚,体悟微风的低语 ,摄取生命的能量,已经让我们每一个平凡日子,都晕染开心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坳杏花白,林幽晨露香。</p><p class="ql-block">煦风春山笑,登临忆汉皇。</p> <p class="ql-block"> 今天徒步的目的地是临县汉高山原名满堂山。山河承载,尽得高远。坐落在吕梁大山里的汉高山,因汉高祖刘邦的驻跸而美名远播,独秀群峰。它横跨临县、方山县境,主山体东西跨3.5公里,南北3.1公里,最高海拔1740.3米。位于临县东南,距临县城25公里,东临方山县,西、南、北三面为大禹乡、玉坪乡所环绕,山陡岭峻,人烟稀少,夏日凉爽无酷暑,冬季严寒多积雪。沿218省道向东,经玉坪沟、大禹沟,乘车均可直达顶峰。传说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事的圣地。近年来,山顶新建了多座庙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祖庙。而“蟒洞”这一裂缝洞穴,据说是当年巨蟒的藏身之地,充满了神秘色彩。🐍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丽,仿佛能听到当年刘邦的英勇事迹在耳边回响。🗣️</p> 前半程 <p class="ql-block">徒步起点是临县的最后一个自然村——山刘家沟村。行走在山川梁峁间,向前看,不时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汉高山的建筑物;极目远眺,一层层黄绿相间的梯田装饰着沟壑,边走边赏身后山端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呈现出一种粗犷的美。</p> <p class="ql-block">此时已行走了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汉高山的不规则半椭圆锥形,一路看到它的南、西、北三面圆润丰满,植被茂密,东北面犹如刀削斧劈一般,壁立千仞,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 此处山峰相连,一峰盖过一峰,方圆几十里内唯汉高山突兀孤耸,山高岭峻,人烟稀少,有着与世隔绝的蛮荒之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水泥路很陡,我试着倒着走发现还是比较舒服的,所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上都是倒走上来的。虽然汽车可以直开山顶,但我们选择了最原始的步走登山。访名山,最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身体去“登”临。经曲折,历坎坷,攀陡峭,越险阻,登峰造极,步步为营,渐入佳境。</p><p class="ql-block"> 凡名山,都在幽深处,因为幽深,才具神奇与灵性;凡名山,都很高远,因为高远,更显巍峨与广大!</p> <p class="ql-block">用时两个小时终于沿大路到达目的地——汉高山,这座山先前被唤作磨膝山。距离玉坪乡镇十多公里,紫气东来,回环往复,群山环绕,重峦叠翠。这里,你基本看不到黄土高原特有的山体模状,少有出露与风尘,多显岩石与丛林。</p> 汉高山上 <p class="ql-block"> 真武庙、高祖庙、千佛殿、观音庙、龙王庙、仙姑庙、姑姑塔等由北向南一字排开,高低错落镶嵌在陡直秀逸的汉高山巅。肃穆庄严;彼此照应,争相辉映;重檐凌空,琼楼玉宇;鸟革翚飞,灿若天公。</p><p class="ql-block"> 这里,儒释道具在,三教者合流。既有神奇的故事,还有精彩的掌故,端庄却也浪漫,矜持又显奔放。</p><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以前,此山名曰磨膝山,两诸侯的首领曾在此山谈判,因互不相让,谈判破裂,其中一首领怒不可遏,一拳将山的东部劈了一半,形成东向悬崖峭壁之状,从此改叫满堂山,后因高祖伐陈驻跸名汉高山。从磨膝山至满堂山,再到汉高山,仅名字的由来及演变就足以令这座大山光芒万丈,更何况它与一个伟大朝代的开国帝王关联呢。</p><p class="ql-block"> 刘邦走了,踏上了新的征程,走进了历史的更深处。磨膝山却永久地存在着,所不同的是,它因此获得了一个与之匹配的雅称——汉高山,就连山脚下面的村庄也成了汉高村。</p> <p class="ql-block"> 观景亭里看四周群山峻岭,绵延起伏,峰峰相盖,竞相勾连。汉高山在诸峰的簇拥下,独与天公比高,真可谓突兀傲立,绝顶览众。各路罗汉神仙在此欢聚一堂。四面都是低于汉高山的黄土丘陵,一浪低于一浪,站在山颠,一览众山小,苍山似浪,山河如画。</p> <p class="ql-block"> 有《史记》记载,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韩信亡走匈奴。匈奴使左右贤王与汉兵交战,刘邦御驾亲征,追至离石,匈奴又聚兵娄烦西北,高祖指挥车骑击破匈奴。那一年是汉朝建国后的第二年,刘邦驾长车直面冰刀血剑,以固江山。那一年,他56岁,就在这次出征的五年后,高祖驾崩,汉朝江山稳固。一位闪耀在历史序列里的伟大帝国的创建者,以开合的磅礴气象,抒写了灿烂辉煌的壮丽篇章,华夏从此有了汉朝,中国与大汉民族成为互代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高祖,就在山上修建寺庙。据康熙五十七年《临县志》记:“汉高祖庙,县治东五十里汉高山巅,高祖破左右贤王,追至离石,驻跸此山,后人立庙祀之,遂得山名。”邑人樊树屏有诗云:“舆图几变皇王局,此地今犹属汉高”。直至现在,山上拴马亭、歇马亭等遗迹悠然可见。高祖庙与光祖庙在同一个庙宇内,北向为汉高祖刘邦,南向是光武帝刘秀。他们将中华民族领向统一,成为民众心目中神化的英雄,而如此壮观的庙宇更是广大民众崇尚英雄的最佳诠释和注脚。</p><p class="ql-block"> 山上还有仙姑庙,供奉的是刘邦的三位宫人。相传有宫娥随汉高祖亲征,驻跸此山避暑,三宫娥死。清代邑人闫守一有诗云:“望风边将怀金饵,行雨宫娥坠玉搔。”意为宫娥为了支持边防将士保家卫国,陪同战将远行杀敌献出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仙姑庙建在蟒洞正上方,辅助高祖镇守着洞里的蟒精,当年刘邦来到满堂山时,修炼成精的白蛇在苏子树的挑唆下拦路向刘邦讨封。由于刘邦始终没说出蟒大变龙,白蛇不由得一声长叹。刘邦误以为要伤及自己,便拔出腰间长剑劈向巨蟒,巨蟒顿时血流成河,染红了山上的石头,于是就有了漫山遍野的红心石。蟒血一直流到山下的大禹沟、安业沟一带,所以直至今天,这一带的石头全部呈红色。</p><p class="ql-block"> 且说白蛇灵魂出窍,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起,大声怒斥刘邦,扬言定要报仇。刘邦大错已铸,心想山上地势不利,恐怕吃亏,就答应巨蟒到了平地再战,并由苏子树作证。白蛇和苏子树遂朝南飞到平地的洛阳城,当即投胎转世,一个就是王莽,一个就是苏宪,二人长大后,在汉平帝时联合篡位,建立新朝,报了刘邦当年斩杀之仇。</p><p class="ql-block"> 这些动人的神话传说更是令大山魅力无穷。国人自古有崇山心理,认为宇宙间的每一颗星辰均应对着大地上的一座山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大山肃立,默默庇佑着一方生灵。山上香火旺盛,临州、方山两地的村民常来此祈福。在民众的心中,汉高山世世代代屹立在那里,犹如人们精神世界里一道无形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汉高祖豪情肝胆,放马踏遍北国起伏的江山,令无数兴致盎然的探访者仿佛致身于铁蹄铮铮、旌旗猎猎的大汉时代,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激荡成磅礴恢宏的山河之梦。岁月驱散烟雾,马蹄踏碎晚月。当下汉高山已然是人们可观可触可达的文化共情,是体悟山水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情怀的旅游胜境。</p> <p class="ql-block"> 站在戏台前回望,汉高山巍峨屹立,庙宇高翘凌空,被劈开断崖上的红心石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把它们关联起来看与想,你的视线与脑海里会呈现出多少清晰或模糊的图案。有的像猛兽的头脑,有的像巨人的眉眼;有的酷似飞龙之身,有的貌合啸虎之态。任你想象,随你发挥。更有一尊天然的佛像,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挂立在峭壁断崖之上,为整个汉高山平添了几分温厚与博大。</p> <p class="ql-block"> 山的东南岭上,有一观景亭。亭上回望,汉高巍峨屹立,庙宇高翘凌空,再往向东北部可瞭望方山县城一角和横泉水库,欣赏连绵山峰的壮观景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汉高山的南侧,有一孔极其负重的石洞叫“蟒洞”,被一巨石压迫,却牢固支撑。传说洞里曾住过一条大蛇,吸日月精华,食山珍佳肴,千年修炼,吞云吐雾。</p><p class="ql-block"> 巨蟒讨封的传说——传说秦朝末年,满堂山上有一条巨蟒,身长能绕山三圈,已修炼成精。它算准刘邦是真龙天子,大蛇得知刘邦路过时,特来讨封:“高皇帝您好!您说我这大蛇,可还有长势吗?”“当然有啊!还能成蟒。”“那成蟒以后呢?”“小蟒成大蟒。”大蛇始终没能等来它最想要的答案,成“龙”的希冀破灭,它张大嘴长长地叹出一口不遇之气。心事重重的刘邦误以为它会伤及自身,情急之下,力抽宝剑,斩断蛇头,断其颈项,义无反顾,继续征战。蟒蛇的血,流遍了整座的山,染红了所有的石。</p><p class="ql-block"> 巨蟒被斩后,大蟒魂灵出窍,化作青烟,直飞平地洛阳,投胎转世,托身于王莽。后,王莽用药酒毒死汉平帝,篡汉自立,终究报复斩杀之仇。这“蟒洞”,曲折幽深且神秘莫测,蕴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给后人与游客制造出多少感慨与遐想。</p> <p class="ql-block"> 今天,你在汉高山上看到的石头纯一色地红,原来是有如此典故。(今天阳光不给力手机拍不出那个效果)。这些红石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互穿插着,倚靠着,堆砌着。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闪闪点点,是赭赤,赛朱丹。</p> 后半程 <p class="ql-block"> 从此处我们今天的水泥路结束,准备切下去。上山时远看陡峭觉得难以攀登,近前一看也容易攀爬,其实这是条村民上下山的古道。这道石坡估计有七八百米,亿万年的风雨雕琢,红色砂砾岩裸露,特别的丹霞地貌。有些地方乱石横空,犬牙交错。似各型动物,惟妙惟肖。山岩险阻,看似无路,到处是路。</p> <p class="ql-block"> 奇山异石,怪石嶙峋。古有汉高祖斩杀大蟒蛇传说,今有满山遍野奇石似蟒蛇露头。 岩石以红色砂砾岩为主,独有的丹霞地貌,特别是由滚圆度较好的卵石胶结而成的赭砾岩。</p> <p class="ql-block">打卡点,一人来两个pose。</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因为共同爱好走到一起的陌生人,一群人的快乐,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聚在了一起,互相照应,互相关心,互相陪伴,这种感觉真好。你在上面给队友拍照,我在下面给你们拍个合影,你有需要随时伸出援助之手。</p> <p class="ql-block">快乐每一天!回来看视频才发现此处的石头一个个都似从深林中探出的蛇头,姿态各异,或欲藏身,或欲探路,或欲搏斗。</p> <p class="ql-block">古道一小时,我们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山刘家沟,村名有些怪。一般而言,村名多为三字,四字的村名很罕见。究其因,这条长沟里有二个刘家沟。此村位处汉高山下,将村名和汉高山联在一起,故名山刘家沟,还是村民有智慧。小河、寺庙、戏台、牛棚和公路,看起来是美丽的乡村风景,实际若作为农民生活在这里,那不是轻松美好的事。村里只剩下十几个老人,下一个即将消失的古老村庄。</p> <p class="ql-block">三点我们已经开始返程。途经方山圪洞。</p> <p class="ql-block">用心规划每趟旅行的美丽记忆已成习惯。</p><p class="ql-block">登山则情满于山,</p><p class="ql-block">观水则意溢于水。</p><p class="ql-block">轻煮岁月,慢调生活</p><p class="ql-block">见山见海都不是目的,</p><p class="ql-block">重要的是茫茫的虚无中,见到自己。</p><p class="ql-block">我们终极一生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