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巅的馈赠》第18篇——探寻大地之树与纳木错

老牛

<p class="ql-block">↑照片:纳木错圣象天门</p><p class="ql-block">↓照片:琼穆岗日雪山</p> <p class="ql-block">↓照片: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p> <p class="ql-block">↓照片:猫瓜冰川</p> <p class="ql-block">藏地阿里,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总是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壮美的景观,一次次震撼着世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在阿里之行第21天,10月3日,我有幸深入这片秘境,与大地之树、猫爪冰川等自然奇观,来了一场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抵达达则措畔的大地之树景点时,站在地面上,眼前只是一片看似杂乱无章的沟壑,毫无特别之处。但当无人机缓缓升空,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棵枝叶繁茂、形态完整的大树,清晰地呈现在大地上。这棵位于317国道2860公里处的大地之树,相较达则措另一处的同类型景观,有着近乎完美的底色,树干树枝脉络清晰立体,就像从大地深处自然生长出来一样。</p> <p class="ql-block">为了记录下这一奇观,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录像。大家兴奋地交流着从空中俯瞰的独特视角,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视觉盛宴。西藏地貌在风雨和岁月的雕琢下,诞生了这一堪称宝藏级稀缺景观的大地之树。其复杂的成长机理,以及独一无二的特殊形象,承载着自然的奥秘,展示着藏地独特的审美价值。地表类似蜂巢般的硬核,固化了大树的肌理,更凸显了它形成的偶然性与珍贵性。</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同行的游者们都沉浸其中,不舍离去。在这里,我们仿佛领悟到,生命无需千篇一律,既可以做参天大树,也能够当旺盛野草,接纳真实的自己,热爱每一段旅程,才能在生活的磨砺中寻得自我。</p> <p class="ql-block">活着的鬼湖——色林错</p><p class="ql-block">告别大地之树,我们来到色林措,藏北高原上一颗极具传奇色彩的湖泊。1976 年,它面积仅有1666.96平方公里,尚显“袖珍”。自1999 年起,其扩张速度惊人,不到10年,面积便飙升至2287.63平方公里,一举超越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游客们形象地称它为“活着”的咸水湖,仿佛它拥有鲜活的生命,持续“蚕食”周边区域。</p> <p class="ql-block">在色林措身旁,有个与之渊源颇深的“兄弟湖”班戈错。传说往昔它们本为一体,后虽分离,却仍通过一条狭窄水道相连。如今,色林措野心勃勃,或许正谋划“湖泊统一大业”,崩则错、纳江错都可能成为其“囊中之物”,甚至对青海湖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一旦它持续扩张,拉萨到阿里的北线公路,或许就得重新规划路线,以应对这不断变化的自然地理格局 。</p> <p class="ql-block">离开色林错,我们向着猫爪冰川进发。前往冰川的路布满乱石,车辆行驶其上,艰难异常,稍不留意就容易扎胎。尽管路途艰辛,但当冰川的身影映入眼帘时,一切都变得值得。冰川宛如一条巨大的冰蛇,盘踞在天地之间,只有借助无人机,才能看清它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山岗草原上一条在青草中踩出的崎岖小路,来到冰舌最近处。跨越一条小溪后,巨大的冰舌顺坡而下,上方两侧的脊向左右伸展着几十米厚的积雪层。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冰舌少了些盛气凌人的威严,显得有些懒洋洋的。冰舌前锋冰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一条白绿色的小溪,伸手入水,凉意瞬间穿透全身。四周静谧无声,阳光倾泻的声音、冰面反射的光芒,共同构成了这片原始大自然的独特乐章。</p> <p class="ql-block">这次藏地之旅,让我领略到了大地之树和猫爪冰川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藏地秘境给予我们心灵的馈赠,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愈发深沉。</p> <p class="ql-block">重访纳木措:探寻藏地圣湖的壮美与哲思</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这片广袤无垠、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土地上,湖泊与雪山交织成诗,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传奇。10月4日,我再度踏上这片圣地,开启了一段围绕纳木措展开的震撼之旅,深度领略藏地圣湖的迷人魅力与深邃内涵。</p> <p class="ql-block">纳木措:重游故地,再赏湖光</p><p class="ql-block"> 纳木措,作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西藏第二大湖,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回想起2016年,我以独行背包客的身份来到纳木措西岸,当时天气突变,狂风裹挟着暴雪呼啸而来,景区大门被迫关闭。心有不甘的我,在一旁的餐厅吃午饭并耐心等待。两小时后,风雪停歇,景区重新开放,我得以踏入这片圣湖之畔,那份幸运至今仍历历在目。此次,我来到纳木措北岸,怀揣着别样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照片:2016年拍摄,我以独行背包客的身份来到纳木措西岸。</p> <p class="ql-block">圣象天门:云端秘境,震撼登场</p><p class="ql-block"> 纳木措圣象天门,在封闭两年后,于2024年9月底重新开放,我们如同被幸运之神眷顾,成功踏上这片绝美的土地。它与常规旅行团前往的纳木措扎西半岛截然不同,地处纳木措的另一面,相距甚远。前往圣象天门的路布满搓衣板般的坑洼,颠簸异常,但当那梦幻般的景致映入眼帘,一路的艰辛瞬间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圣象天门犹如一颗镶嵌在纳木措北岸的璀璨明珠,湛蓝的天空与澄澈的湖水相互辉映,巍峨的雪山与辽阔的草原交织成画,共同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绝美画卷。传说中,恰多朗卡岛是纳木措与念青唐古拉山的婚礼契约地,婚礼前一晚,108位神通用一夜时间修建了这座石门,专为念青唐古拉神山过道而设。眼前,一只天然形成的石象屹立于纳木措岸边,象鼻深入湖面,仿佛在汲取雪域的神圣之水,而石象身体与象鼻之间,恰似一扇通往天堂的圣门,这便是圣象天门名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众多情侣将这里视为一生必至之地,在月亮湾观景平台,极目远眺,纳木措的全貌尽收眼底,远处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与圣象天门遥相呼应,景致美不胜收。千百年来,圣象天门静静地矗立在纳木措岸边,历经大自然的千万年雕琢,形成这鬼斧神工的奇景,无愧为西藏美景的终结地。站在这片天地之间,我深切感受到了自然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心中涌起一股对自然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三生石畔:感悟轮回,思索人生</p><p class="ql-block"> 在纳木措,还有一处引人深思的地方——三生石。“三生石”在中国文化中极负盛名,与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相媲美,承载着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缘订三生”的佳话便由此而来。众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见证,情侣们也在此写下海誓山盟。</p> <p class="ql-block">围绕三生石,轮回与转世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从“七世夫妻”到“不是冤家不聚头”,从“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到死刑犯临行前的“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种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佛教理念里,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人生如同行船,船(本性)不变,岸(身体)与风景(经历)却在不断变化。站在三生石前,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思考着人生的偶然与必然,思索着生命的轮回与解脱。</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归途:夕阳与云海间的沉思</p><p class="ql-block">结束了纳木错的游览,踏上归程。一路上,车子仿佛进入疯狂的过山车轨道,道路崎岖,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剧烈的震动几乎将胃里的东西颠出来。然而,这般艰难的路况,却与黄昏时风云变幻的景色形成了强烈反差。</p><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夕阳下的云层如汹涌的潮水,排山倒海般向车子扑来。我怀着悠然的心境,欣赏这壮美的景致。被夕阳染成金黄的天地,辽阔壮美,这样的大美,搭乘高铁或是飞机决然无法领略。我们的人生太过匆忙,错过了太多过程,生命逐渐变得苍白,只剩下目的。</p> <p class="ql-block">观望着夕阳,滚滚的云层如诗如画,让人不禁联想到“巨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跨越时空的苍凉,超越生命的昭示,让人在追寻中感受到一种空虚,可又不得不赞叹江山如诗般的永恒。藏地的仙山云雾缥缈,在苍茫间日升日落,无穷无尽。</p><p class="ql-block"> 相同的落日,见证着不同的人间。万古的雪山圣湖,承载着一生的眷恋。人类为了利益,将世界划分成琐碎的板块,彼此隔绝、各自为政。但好在,人类的情感始终相通。落日的绚烂与苍凉,穿透了国界和意识形态,直击人性深处,消解了狭隘和执念。</p> <p class="ql-block">我按下快门,拍下了这一震撼时刻。照片中的夕阳,迷蒙而遥远,我仿佛拍下的是它一万年前的光芒。在那迷蒙的光辉映照下,辽阔的高原大地宛如深邃的湖水,静谧而又充满力量 。</p><p class="ql-block"> 此次纳木措之旅,不仅让我再次领略到藏地圣湖的壮美风光,更让我在圣象天门和三生石畔,对自然、生命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这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旅程,我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思考,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p> <p class="ql-block">廊琼岗日冰川:高海拔跋涉,探秘冰川</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了拉萨附近鲜为人知的绝美雪山——琼穆岗日雪峰。琼穆岗宛如一位蒙着面纱的仙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琼穆岗嘎”在藏语里意为有学问的仙女,果真是名如其峰。待云雾渐渐散去,雪峰的角峰、刃脊、冰斗和冰川展露无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了我。这座海拔7048米,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的山峰,虽没有如雷贯耳的名气,却拥有着别样的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为了近距离目睹冰川的风采,我们开始了一段高海拔徒步之旅。在海拔数千米的山间,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全程5 - 6公里。随着行程推进,脚步愈发沉重,每迈出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体力。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仿佛触手可及,由于没有携带雨具,我们时刻担心会有雨水落下,脚步愈发匆忙。终于,我们抵达了冰川前,眼前出现了一个清澈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冰川与湖泊相互依偎,冰川的冷峻与湖水的灵动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琼莫岗日雪山闪耀着圣洁的光芒,犹如一位威严的王者,高耸入云,山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凛冽的山风呼啸而过,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让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又多了几分,让一路的疲惫都化作了值得。</p> <p class="ql-block">此次纳木措、琼穆岗之旅,不仅让我再次领略到藏地圣湖的壮美风光,更让我在圣象天门和三生石畔,对自然、生命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这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旅程,我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思考,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p><p class="ql-block">至此,23天阿里之旅结束,下期是我的墨脱之行。</p> <p class="ql-block">附:阿里之行徒步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