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LSL</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9968948</p> <p class="ql-block">1984年的某一天,县财政局的同志找上我:让我把县煤矿扩建指挥部的会计兼任上。</p><p class="ql-block">原来县煤矿的老矿井的煤快采完了,县上争取到国家投资几百万元新建一个矿井。当年几百万的投资对一个小县来说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了,为此县上专门成立了指挥部,缺会计,结果就找上我。那时年轻,二话不说:干!</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昭苏县煤矿是全县十几万人的生活用煤以及生产用煤的最大供应站,冬天时,临近的特克斯县还有部分人来拉煤过冬,所以区域性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县煤矿就在县城的后山-乌孙山里面,离县城将近二十公里,今天来看这都不是里程,可当年要去一趟太难了。路是砂石路,坑坑洼洼,纯纯的搓板路,晴天是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冬天走在那路上提心吊胆。当年拉煤的车基本上都是拖拉机-东方红28,用汽车拉煤的很少很少。要去煤矿就要到火电厂的十字路口搭拉煤的车,坐在车斗里颠簸上二三个小时,回县城时就到煤矿装煤的槽子里找车,坐在装煤的斗子上,再晃荡晃荡几个小时,下车后鼻孔都是黑的,后来与煤矿的人熟悉后,让他们帮忙找车,才可以坐在车头里,我就这样晃悠了一年多,现在想想那时确实辛苦,但从也没讲个条件。后来给指挥部配了一辆苏联的伏尔加轿车,才能偶尔搭个便车。</p><p class="ql-block">记得指挥部成立时,指挥长叫艾尔肯,是县上管工业的副县长,后来艾县长一直干到了自治区公路局的局长。常务副指挥长叫杨宪章,是县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后面当过县计委的主任、县物价局的局长。还有一个副指挥长叫李世忠,是县煤矿的矿长。后面又配了一个懂技术的副指挥长叫回书栋,不到三十岁,是县工业局的技术员,自治区煤炭学校毕业的,算是年轻有为,专业对口,可惜的是这伙计后因“法轮功”被处理了。</p> <p class="ql-block">我是学商业会计的,实际操作的也是商业会计,现在到指挥部兼职干采矿业会计,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还好指挥部刚成立,业务量比较少,主要是往来账比较多,就找煤矿的会计借了一本《煤矿企业会计制度》,先摸索着把账建起来。后来到伊宁市出差,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勘探与采矿企业会计制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离开时才算把指挥部的账完善好。就这样一个星期我在指挥部干三天,回农机公司再干三天,虽然辛苦,但两边的工作都没耽误。</p><p class="ql-block">后来我调到了县财政局,听说这个工程又追加了投资,一直干到了一千多万。再就是这个项目前期地质勘探做的不细,新矿井投产后没用几年就报废了,非常可惜。</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在这里认识了“老黑”。老黑:大名钦新民,乌鲁木齐八钢的知青,因长得黑都叫他“老黑”,大名反而没几个人知道,是从火电厂调来干采购的。因工作需要,他出差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为了报销方便,他一出差回来就找我喝酒,那喝酒赖的无话可说:一杯酒他能说半个小时,他的酒都让坐在他左右两边的人喝了,乘你不注意就倒在你的杯子里了,防不胜防,坐在他身边的人第二天早上起来大腿根绝对是青的。所以后面跟他喝酒,我从不往他跟前坐。就这样一个人,却非常实在,非常有亲和力。在昭苏县,有他的很多笑话,其中最大的一个笑话就是,县常委会开会研究干部时,在座的领导问,钦新民是谁?咋不认识!常务副县长说钦新民就是“老黑”,哦!“老黑”呀,才算通过。我离开后,我们还常联系,偶尔坐坐,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一个非常好的老哥。可惜的是他退休没几年,还没享几天福,就因肺纤维化而在海南辞世。哎!人这一辈子,说不上,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