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宁可</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后龙山的岩层褶皱间折叠着光阴的密码,年轮脉络间结晶着星子的密码。那些被季风撕碎又重组的岁月,终将在心灵褶皱处,凝结成照阳关漏下的第一缕晨曦。所有的远方都在转身时成为原点,而永恒,不过是我们与自己重逢的速度。</p> 人生路漫漫 <p class="ql-block">当感驮岩遗址的风掠过母亲的针线筐时,总带着红土的沉香。那些被油灯熏染的童年夜晚,群山在窗棂外缝补着星斗,母亲将我的啼哭声纳进千层底,针脚里藏着照阳关的经纬。直到二十五岁那年,防城港的潮水漫过拓片般的脚印,盐粒在骨缝里结晶成海的语法。至今我的骨缝里还住着整片北部湾,当退潮的海风掀开衣领,就能听见的涛声与汽笛在胸腔里共鸣。那些被盐粒封存的日子,记录着一个大山的儿子如何被海浪改写成海岸线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迁徙是命中注定的介词。北部湾的季风拆解着群山折叠的信封,邮戳上的缺口漏出十余年潮汐。我用浪花在玻璃幕墙上拼写自传,每个标点都带着咸涩的棱角。直到接近四十不惑的那个岁月,桂林的烟雨漫过户口簿的籍贯栏,指纹里长出未愈合的两江四湖倒映着那坡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喀斯特地貌在记忆里生长,岩层间夹着褪色的车票。陈毅元帅“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诗句卡在钟乳石的褶皱里,伟人毛泽东主席那句“还是那坡好!”赞誉,还在故乡的山水画卷中永远驻足。我站在伏波山的影子里丈量人生,前半生在楚越交界处解一道无解的方程,后半生用桂花香求证永恒——原来遗忘与铭记本就是同一块月光的正反面。</p> <p class="ql-block">户籍警的笔尖在时空里游走,修改着主谓宾的排列顺序。防城港的"闯"字带着海风的锋利,桂林的"栖"字沾着桂花的弧度。当声带长出石笋,每次开口都是地质年代的回响,舌根压着亚热带季风,齿间残留着我山海经的平仄。</p> <p class="ql-block">当独秀峰的观景台被暮色浸透时,漓江正把涨潮的韵脚压得很低。那坡的月亮从青罗带里浮起,用方言蘸着月光丈量乡愁的咸度。当潮水退成史书的折痕,伟人的话在岩壁上结晶成永恒的钟乳,元帅的短句正在岩层缝隙里,生长出钙质的年轮。刘三姐的竹筏撑破水面的平仄,山歌的涟漪却在喀斯特地貌间,洇开千年未干的墨迹。而黑衣壮的古调在胸腔里酿成琥珀,每个音符都沉淀着青铜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我摩挲着身份证断面上的年轮,指纹里游走着珠江流域的等高线,北纬23度的星光正在重新造句,将"从"与"向"之间的永恒,写成桂花坠地的加速度。人生终要回归最初的褶皱。当桂花覆盖了山花,那些迁徙的动词开始风化,唯有介词活着——在群山与潮汐之间,在红土与青苔之上,在母亲的针脚和漓江的波纹里,永恒正以钟乳石的姿态结晶。而我终将懂得,最曼妙的风景不在地理的远方,而在内心的褶皱里,藏着照阳关漏下的第一缕星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4月2日广西那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释</b></p><p class="ql-block"><b>1、后龙山</b></p><p class="ql-block">后龙山位于那坡县城北侧,是县城的制高点。山脚下坐落着著名的感驮岩遗址。该区域以岩溶地貌为主,洞内钟乳石造型奇特,洞口石壁经风雨侵蚀形成天然彩画,如“驮岩滴翠”“吸尽云天”等石刻景观,被誉为“镇阳八景”之一。洞前有清泉流出,与孟河、劳水、龙泉三水汇合,1980年筑堤成湖,更添秀色。而我就是在后龙山脚下的涝水河旁挣扎着来到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b>2、照阳关</b></p><p class="ql-block">照阳关位于广西那坡县坡荷乡那池村与靖西市安德镇的交界处,距那坡县城28公里,距靖西市城区54公里,距安德街1公里。有照阳洞(分有上下照阳洞),黑旗军山寨、镜湖、南天国遗址等景点。照阳关地处南疆边陲,是滇东南入桂的交通要冲,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这是山里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公路。当地人曾有“走出照阳关,从此天地宽”的说法。忆当年,年少轻狂的我就是从此关口走出大山的。</p> <p class="ql-block"><b>3、感驮岩遗址</b></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驮岩遗址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的三期文化层,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等千余件文物,是研究华南及东南亚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清代此处为土司衙署所在地,现存古建筑如正殿大门、月台等遗迹。丹桂塔,位于感驮岩前,始建于清代中期,历经百年风雨,是后龙山的重要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b>4、防城港</b></p><p class="ql-block">防城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座兼具沿海与沿边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它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1公里,海岸线长538公里,总面积62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6.9万,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1984年被国家列入最后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本人曾在此市生活工作13年,见证了一个从小渔村到美丽海滨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是本人走出大山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b>5、两江四湖</b></p><p class="ql-block">桂林“两江四湖”是中国城市水系治理与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以漓江、桃花江为纽带,串联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四大内湖,形成总长7.33公里的环城水系,水面面积达38.59万平方米。这一工程不仅重现了宋代“水城”的盛景,更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功能完美融合,成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核心名片。</p> <p class="ql-block"><b>6、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b></p><p class="ql-block">这句传颂半个世纪的经典诗句,源自陈毅元帅1963年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游览桂林时创作的《游桂林》一诗。它既是对桂林山水的极致赞美,以超越神话的浪漫想象,将桂林山水推向了“人间仙境”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领导人将自然景观与外交舞台深度融合的文化典范。</p> <p class="ql-block"><b>7、还是那坡好</b></p><p class="ql-block">那坡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古为百粤地,秦属象郡,宋置镇安峒,宋政和四年(1114年),镇安峒改为镇安州,元改为镇安路,明称小镇安。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称镇边县。民国时期沿用镇边县。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0月27日改称睦边县。“还是那坡好”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1958年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睦边县农业生产的赞誉。因毛主席“还是那坡好”这句话,1965年1月由经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将睦边县改为那坡县。这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b>8、伏坡山</b></p><p class="ql-block">桂林伏波山是漓江边一座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城市山林,因唐代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而得名,素以“伏波胜境”闻名。</p> <p class="ql-block"><b>9、独秀峰</b></p><p class="ql-block">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城内,海拔216米,相对高度66米,是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其名源于南朝文学家颜延之的诗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形容其平地拔起、孤峰独秀的姿态。因山体呈扁圆形,清晨与傍晚阳光照耀下宛如披上“紫袍金带”,故又名“紫金山”。独秀峰是一座集自然奇观、历史底蕴与文化符号于一体的城市地标,被誉为“南天一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注: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特别鸣谢原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