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波老师不害人,也是我所及范围有识之士之共识!”这是德久先生在赞美原《战友报》社长刘波《八十感怀》一诗后,说的一句重钧之言。</p><p class="ql-block">说来真巧。有位大干部在一次酒席上也当众夸我:“老杨人品好,从来不害人。”我当即回应“从不害人的人,往往被人害。”(此话我在以前几篇短文中提到过)</p><p class="ql-block">不过,虽然都是“不害人”三个字,但不能等量齐观,同日而语。刘社长的“不害人”,是众口成碑的大好人、大写的人。本人的“不害人”,充其量只是“心眼不坏”而已。</p> <p class="ql-block">在丛丛人海中,究竟何为好人?有一种通行的答案质朴而清晰:从不害人的人,就是好人。这类人,心怀善意,如澄澈的湖水,纯净透明,用点滴言行诠释人性的美好。他们不参与勾心斗角,不屑于尔虞我诈,不会蝇营狗苟,以真诚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以坦荡之心对待升降沉浮,如同温暖的阳光,给世界带来光明与热量。</p><p class="ql-block">然而,因三观相异,一些人对不害人的人的看法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在“势利徒”“权术精”的眼里,不害人的人与“窝囊废”同名,和“胆小鬼”无异,大好人等于大废人。</p><p class="ql-block">从不害人的人,大致有如下特征:</p><p class="ql-block">一是心善。心里无恶意,眼中好人多,无城府,不设防,从无害人之心,亦无防人害之心。</p><p class="ql-block">二是心软。往往受到伤害,因担心伤了和气,误了大局,不忍撕破脸皮,不会奋起反击,只会打碎牙齿往肚里咽。</p><p class="ql-block">三是气正。正直,耿介,一身正气,坚守正义,厌恶俗流,无意随风使舵,不屑溜须拍马,不肯屈膝求荣。</p><p class="ql-block">四是命运良少舛多。刘社长诗曰“命运有浮亦有沉”。在风清气正年代,好人的进步之路多顺畅,而当卖官买官歪风盛行之时必定多悖逆。</p><p class="ql-block">五是好人的官运多不亨通,但在群众中的口碑甚佳。古语说得好:“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尤其是在退职后,众多老同事、老部下时常惦念和关照,更显出好人的旺盛人气,并始终保持着"米茶精气神",活得潇洒怡如。</p><p class="ql-block">管仲在数千年前说过: “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按理说,好人应该走好运,得好报,不害人者不会被人害。然而,在十八大前的官场和职场却布满阴霾。不害人的好人,往往成为被伤害、被轧压的对象。善良如同易碎的玻璃制品,透明单纯而脆弱。他们的包容被当作软弱可欺,他们的诚信被无良之辈肆意践踏。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利用好人的善良谋取私利,将其当作晋升的垫脚石。善良之人若毫无防备,就会屡遭伤害,痛苦不堪。</p><p class="ql-block">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善良,而是要为善良配备上护身的盾牌。善良若失去原则,就如同滋养恶之花;善良若失去锋芒,就等于自讨苦吃,自找罪受。我们需要良善,也需要智慧,在行善的同时,不被恶意吞噬。当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敢地说“不”;面对无端的欺辱,要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当善良有了底线,小人、恶人才无机可乘。</p> <p class="ql-block">有句歌词写得好:“虽然人心难辨,好心人依然初衷不变。”带盾的善良,并非要我们变得冷漠,而是让我们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保持机智的头脑,学会辨别对方的人品德性和求助动机,向真正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当善良的光芒带有防护自身的盔甲,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使奉献的爱的光芒广照四方,让更多的人在爱的氛围中感受世界的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