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驯鹿园

红太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9月,我们慕名来到了内蒙古根河市驯鹿园,这是中国唯一的驯鹿园。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是中国最后一个以饲养驯鹿为生的民族,他们世代与驯鹿为伴,目前定居在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驯鹿被称为“森林之舟”,是一种生长在严寒地区的动物,在我国主要生长在大兴安岭西北部阴冷潮湿的地方。驯鹿在西方圣诞节时可以看到圣诞老人坐着驯鹿车的画面,犹如童话世界一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驯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驯鹿悠闲地躺在木屋旁休息。牠们的鹿角高大而宽阔,造型独特,给人一种特别的印象。第一次见到驯鹿既新奇又亲切,既熟悉又陌生。与电影中和画报的不一样,印象中的驯鹿高大健壮,色彩鲜艳,而这里的驯鹿是灰白色的。现实与印象差距有点大,但这是活生生的驯鹿,是我们国家的珍稀动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园中看到一只健壮的驯鹿正站在不远处,它的角巨大而威武,身上是棕色与白色相间的。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驯鹿雄姿英发,昂首挺胸,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骄傲和引人注目。这一刻,让我看到了驯鹿的精气神,看到了驯鹿威武霸气的雄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远处,一头灰白色的驯鹿正站在木栅栏旁。它那洁白的毛发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与美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客们纷纷拿出食物,与驯鹿亲密互动。一只大角驯鹿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游客递来的豆饼,那温馨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驯鹿是一种生长在严寒地区的动物,对食物的要求和选择较高,以食森林中的苔藓为主,另外根据不同季节也喜欢吃一些青草、树叶、蘑菇之类。苔藓是一种低等植物,主要生长在大兴安岭西麓阴冷潮湿的地方,一年四季森林中都有,但生长非常缓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驯鹿园的一角,一只驯鹿站在木栅栏旁边,睁大眼睛观察着游客喂食的动作。它仿佛在欣赏着眼前的美食,又似在思考着什么,让我不禁驻足观望,并拍下这难忘的一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美女正拿着一篮子食物,耐心地喂食一只长着大角的美丽驯鹿。她身后的木制建筑群落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幅幅靓丽的喂食画面,彰显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亲切情感。驯鹿主要食物是苔藓和豆饼,每个进园的游客都会主动去购买食物喂养驯鹿,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爱心与善良。不用远赴芬兰或欧洲的原始森林,在中国就能与这些冬日精灵亲密接触。这是多么美好的快乐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木制围栏旁,一位女士正与两只驯鹿互动。她的笑容灿烂,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与温暖。有几个人正围着这美丽的风景拍照留念。这里的每一刻都值得被记录,因为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景区以展示鄂温克民族的使鹿文化而闻名。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到鄂温克民族的民俗文化,观赏到原始部落的住所,以及与被称为“四不像”的驯鹿亲密接触。驯鹿园景区被誉为“中国冷极”,拥有超过30只驯鹿和多种的野生动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使驯鹿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他们以驯鹿肉、奶为食,用驯鹿皮制衣,把驯鹿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并称之为“林海之舟”。 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世代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驯鹿在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宗教信仰观念中占据着显要位置,并形成一整套内涵十分丰富的驯鹿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主要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唯一以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民族,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如今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而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以驯养驯鹿为生。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展示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崇敬。景区具有典型的大兴安岭特色,是动物的乐园和植物园。不同季节的驯鹿苑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貌,无论是冬季的雪景、春季的杜鹃花海、夏季的驯鹿茸丰收,都会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鄂温克人饲养驯鹿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很早以前,他们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猎,捉住了6只野生鹿仔带回饲养,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今天人工饲养的驯鹿。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驯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后消失,惟独在鄂温克猎民中得以延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园内还饲养了一些驼羊,洁白无瑕的羊毛,萌萌的样子,让人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驯鹿园的另一角,有几只梅花鹿在绿色围栏内悠闲漫步。其中一只小鹿好奇地看向镜头,仿佛在邀请我们进入它们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园中还生活着一些招人喜欢的兔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只看上去有点温顺的灰狼,被困在笼中,失去了往日自由自在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鄂温克族驯鹿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中国驯鹿仅存于大兴安岭地区,由鄂温克族饲养,总数量稀少,且面临文化传承压力。敖鲁古雅部落仅有十几户家庭仍在养鹿,年轻一代正通过旅游开发等方式延续传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