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游学(一一零六)南阳汉画馆④舞乐百戏与祥瑞汉画像石

石头

<p class="ql-block">  灵魂不灭,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孕育了汉画像石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借助这一载体,汉代先民寄托了灵魂深处对自然与社会、生命和祖先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中国人对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哲学理解。以浅浮雕技法为主,在粗砺凝重的石材上,刻画出的艺术形象,透射出简约、粗旷、強悍、张扬的个性美,彰显了形、意、神和谐统一的东方民族艺术特质。南阳汉画像石诠释了"深沉雄大″的汉代艺术精神。</p> <p class="ql-block">  舞乐百戏是南阳汉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在这些画像中,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五音俱全;建鼓舞、七盘舞、踏鼓舞各展风姿,樽上倒立、飞剑跳丸、弄壶吐火杂技纷呈。既反映了汉代表演艺术的空前繁荣,又展现了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p> <p class="ql-block">  ↓[盘鼓舞],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画像共刻八人,为舞乐百戏场景,中部四人表演节目,一女子持长巾踏盘鼓而舞,另有三人或倒立、或跳三丸,或作滑稽表演。画左二人为男女墓主人观看表演,旁一奴仆跪伏于地。画右坐一人,双手握一棍,身子向后倾倒。</p> <p class="ql-block">  ↓[跳丸、吐火],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王寨汉墓。画像共刻七人,或撞钟、或樽上倒立、或跪十二丸,或作滑稽表演、或表演幻术口中吐火。</p> <p class="ql-block">  ↓[倒立、乐舞],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散存。石刻舞乐百戏场景。左上方刻有垂幔纹,下方有两个女子单手相向倒立于樽上。中部上层二人,其一为女子长袖舞,其二为男子稽戏。右边有弹琴、击鼓伴奏者。丶</p> <p class="ql-block">  ↓[乐舞、兽斗],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西关魏晋墓。画像分上下两层,上层刻舞乐百戏场景,共刻七人,或表演舞蹈,或吹奏乐器,或相向席地而坐;下层刻二独角兽相斗,其间饰有云气。</p> <p class="ql-block">  ↓[鼓舞、奏乐],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画像左刻鼓舞。右刻三人,一人吹箫,二人一手吹排箫,一手摇鼗鼓,做伴奏用。</p> <p class="ql-block">  ↓[耍罈子、长袖舞],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左刻三人,分别为:一女子纵身跳跃双臂舞动长袖,一男子裸露上体伸右臂耍弄一罈子(弄壶),左手摇动一鼗鼓,另一女子一手单手倒立,另一只手托端一碗。右刻奏乐者五人,一人弹琴,二人边吹排箫边摇鼗鼓,一人捧埙而吹,一人击铙。</p> <p class="ql-block">  ↓[奏乐弄杖],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画中共刻四人。左一人鼓瑟,一人合掌讴歌(或吹埙),中一人弹琴,右一人头戴面具身佩长剑,挥动手臂。戴面具人物身后放置一物似鼓。</p> <p class="ql-block">  ↓[歌舞杂戏],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县草店汉墓。石刻九人,左一人扶台观赏,其后一人执棒侍立。七人表演,其中三人讴歌,一人樽上倒立,一人踏鼓而舞,一人稽戏,一人弹琴伴奏。</p> <p class="ql-block">  ↓[建鼓舞],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中刻一建鼓,鼓下方有基坐,鼓上有羽葆,建鼓两侧分别立有物,物上各自放置一小鼓;建鼓两边有二人,身着紧身舞蹈衣,扭身跨步舞动鼓槌敲击建鼓。</p> <p class="ql-block">  ↓[踏鼓舞],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石桥汉墓。图刻乐舞百戏图,中间有女伎,头梳高髻,作"踏跗(鼓)″舞,左边有一女伎在大型樽上单手倒立,另一女伎在一边伴舞,右面三个人伴奏,前一人击鞞鼓,后二人吹排萧。</p> <p class="ql-block">  ↓[舞乐稽戏],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刻左刻两人跪坐击掌,第三人击颦鼓,第四人怀包一物。中间一女子倒立于樽上,一女子舒长袖踏鼓而舞,右边有一俳优。</p> <p class="ql-block">  ↓[许阿瞿观舞尚乐],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李相公庄。石刻画像分上下两格,上格左边一小孩坐在榻上观看儿童游戏。小孩面前空白处阴刻"许阿瞿″三字。下格为舞乐百戏表演,或飞剑跳丸、或跳盘鼓舞、或弹琴、或吹排箫等。画像的左边锲刻隶书铭文136字,铭文诉说了墓主人许阿瞿年仅五岁就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不幸夭折,家人十分悲伤的事情。此画像石于2008年3月赴日本参加《大三国志》展。</p> <p class="ql-block">  祥瑞、升仙在南阳汉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谶纬学说的风行,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被赋予了兆示吉祥的寓意,各种瑞兽祥禽成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象征。灵魂不灭、长生不死的信仰使升仙思想大行其道,生命永恒成为汉代人的浪漫幻想和终极追求。</p> <p class="ql-block">  ↓[逐疫升仙],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画右刻一龙一虎。熊张臂奔跃,是为逐疫头目方相士的形象;虎张口振爪,仆向其前怪兽,怪兽垂首夾尾,蹲坐于地。左刻两仙人乘龙骑虎,飞腾于云气缭绕中。</p> <p class="ql-block">  ↓[五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王庄汉墓。图画刻绘五只鸟,四前一后展翅飞翔,以其形象应是古代被称为鹄的鸟。图画左下角一鹄的尾部有三星连线,右下角有二星连线。图画右上角一鹄上部另外刻饰二星,空白处刻饰云气。</p> <p class="ql-block">  ↓[仙鹿],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画中刻白鹿,鹿角硕大,勾首,左后腿抬起。白鹿为瑞兽,常与仙人为伍。</p> <p class="ql-block">  ↓[方士、升仙],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军帐营汉墓。石刻逐疫升仙画像。石右一方士(升仙的导引者),手执牛角作狂奔状。石中部二仙人执仙草与龙虎相戏。石左有翼虎与牛(疫魔的化身)相斗。</p> <p class="ql-block">  ↓[大象],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头大象,前肢抬起,后腿着地,作直立行走状。大象是一种罕见的庞然大物,故被古人视为神兽。</p> <p class="ql-block">  ↓[虎食鬼魅、天马],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左一猛虎,张口咬住一鬼魅的左腿不放,鬼魅似人而兽尾。石右一天马,肩生羽翼,作狂奔状。天马乘之可升仙。</p> <p class="ql-block">  ↓[神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神怪长舌吐伸,二目圆鼓,举臂跃足,作狂欢之状。</p> <p class="ql-block">  ↓[羽人戏龙、翼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画刻一仙人手执仙草与一应龙和神兽嘻戏,右刻二异兽,振翼飞翔于云气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仙人乘鹿],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画刻二仙人乘鹿相嬉逐。前一仙人面向后半躺于鹿背之上,手执仙草与后边的仙人相呼应,后边的仙人已从鹿背上升腾而起,正跨步驾云奋力追赶前边的仙人。</p> <p class="ql-block">  ↓[乘龟升仙],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画中仙人为女子,脑后似披长发,阔袖、束腰,裙摆铺盖在龟背之上,作跽坐之状。双手执不死草丛卷于上方。神龟昂首作爬行之状。</p> <p class="ql-block">  ↓[羽人戏龙],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中一羽人,手执仙草作奔跑状,石左一龙,奋跑中曲颈回望羽人。石右一翼兽,身体后倾,蹲坐于地。</p> <p class="ql-block">  ↓[凤凰],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凤凰,正面站立,两翅张开,尾翼呈孔雀开屏状。凤凰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吉兆。</p> <p class="ql-block">  ↓[双鹿、人面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县电厂墓。石左刻二鹿,一站立回首,一奋足奔跃。石右一兽,虎身人面,似为神话传说中的梼杌之像。</p> <p class="ql-block">  ↓[阳鸟、双头兽],东汉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溧河乡十里铺汉墓。石上部刻一阳鸟,展翅引颈飞翔,下部为一双头兽,人头、连体、肩生羽翼。</p> <p class="ql-block">  ↓[方城东关画像石墓墓门],东汉,该墓发掘于1982年,是东汉时期一座夫妻合葬墓。墓葬用石二十块,画像十三幅,左门洞门楣上下分别刻羽人戏龙,鱼和阉牛、虎、猿。门扉正面刻龙,铺首衔环,熊和虎、铺首衔环、牛。右门洞门楣上下分别刻双鹤和勇士斗二虎,门扉正面刻朱雀、铺首衔环,执矛武士和朱雀、铺首衔环、虎。</p> <p class="ql-block">  ↓[神兽相嬉],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溧河乡十里铺汉墓。石刻二兽,独角有翼,相向张口,作嬉戏状。画间云气缭绕。</p> <p class="ql-block">  ↓[羽人戏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散存。石刻一龙,曲颈振翅,张口奋足,作奔驰状。龙前一羽人,体态纤细,双手前伸,面向龙口而戏。画像反映了汉代人所极力追求的羽化升仙理想。</p> <p class="ql-block">  ↓[羽人戏龙],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刻一龙,曲颈奋足,张口伸舌,作奔走状。龙前一羽人,执仙草与龙相戏。</p> <p class="ql-block">  ↓[神人骑虎射怪兽],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南阳市赵寨汉墓。石刻一虎,张口吐舌,作奔走状。虎背上立一神人,弯弓射一怪兽,怪兽逃跑之中又回首惊视。画像具有避邪驱怪之寓意。</p> <p class="ql-block">  ↓[双龙],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唐河电厂汉墓。石刻二龙,肩生羽翼,一前一后,相随而行。翼龙又称"应龙″,具有升仙和祈雨双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  ↓[白虎、铺首衔环],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此二石为一对墓门门扉石,上刻白虎,中为铺首衔环,下部刻祥云。汉代人认为虎能食鬼,所以常画虎于门上,即以虎为门神,兽头状"铺首"具有避邪和装饰双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  ↓[祥瑞、升仙],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王寨汉墓。石右一方士(升仙的引导者),右手持一牛角,牛角号是升仙的一种法器,作狂呼奔走状。其后一羽人持仙草与一龙相戏。石左有龟蛇交体的"玄武",一身似马,头生弯角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  ↓[避鬼神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刻一怪兽,二目如铃,巨口如盆,头生双角,圆腹利爪,双臂上举,凶神恶煞。此怪异之兽有镇墓避邪功能。</p> <p class="ql-block">  ↓[九头兽、羽人驭仙鹿],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溧河乡十里铺汉墓。石刻一有翼神兽,虎身人头,颈部生两头,尾生七头。此九头兽当为守护昆仑山的神兽一一开明兽。中间有一羽人双手牵索,驾驭两只飞奔的仙鹿,下部一龟蛇交体的玄武。</p> <p class="ql-block">  ↓[西王母、东王宫],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征集。石刻西王母与东王宫夫妻二人相向对坐在高足盘形的昆仑山"悬崖"之上,其上有凤凰和仙人骑鹿,其下有玉兔捣药。传说西王母和东王宫是一对仙侣,二人分管凡间男女升仙之事。</p> <p class="ql-block">  ↓[三头神、大螺],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邢营一号汉墓。石左刻一怪物,身似覆钟,三根长颈生出三棵人头。其右上方一大螺,右下方一人头蛇身之神。传说当有圣君明王出世时,大螺就会浮出海面以示祥瑞。</p> <p class="ql-block">  ↓[羽人],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裸体仙人,身生羽毛,作手舞足蹈状。</p> <p class="ql-block">  ↓[羽人],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裸体羽人,手执仙草作奔走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