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2日,结束沙特自由行之后,我们便与摄影团队在机场附近酒店集合,前往沙特西北部的棕榈谷展开为期八天的风光摄影。</p> <p class="ql-block">棕榈谷(Wadi Al Disah)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塔布克省。“Al Disah”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棕榈树谷”,因其谷底被茂密的棕榈树覆盖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棕榈谷谷底被巨大的砂岩悬崖所环绕,山谷内有流动的泉水和茂密的棕榈树。这里还有大量形态各异的砂岩柱和风蚀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沙特总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占据了阿拉伯半岛的绝大部分,是中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沙漠占据了国土面积的80%。因此,棕榈谷独特的砂岩地貌和郁郁葱葱的绿洲景观,被誉为沙特最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吸引了不少风光摄影人前来拍摄打卡。</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些拔地而起,形状独特的砂岩峰柱,利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种洞穴来</span>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是团队所有人的共识。</p><p class="ql-block">于是,在拍摄现场,大家在小姚老师的指导下,以协同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佳光影时段完成了最高效率的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看起来宽敞的像个阳台的洞穴,实际空间逼仄到仅容一人侧身趴地上拍摄。</p><p class="ql-block">所以当很多人抱怨摄影师的照片是“照骗”时,很多时候实在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身临其境地在最佳光影时段亲眼目睹那些美景。</p> <p class="ql-block">除了利用洞窟(有时仅仅是一块突出的岩石),各种形状、纹理独特的石块和地面也被大家用作拍摄前景,用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如同外星球一般的荒野中,我们不辞辛苦地早出晚归,用心捕捉着心目中最独特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日出、日落时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利用逆光拍星芒,</span>突出光线的美感和环境的氛围,为照片增添吸引力,使画面更具表现力,也是风光拍摄中很多人爱用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这个看似不小的洞穴,却需要摄影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席</span>地而坐弓着身子才可以完成拍摄的。</p><p class="ql-block">透过岩石洞穴,黎明的光辉洒落荒野,开启了蹲守这道光的摄影人的普通一天,也仿若开启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前深褐色的地面裂纹满布,尽显苍桑。</span>巍峨的岩柱在苍穹下静立,光芒自其一侧绽放。</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天岩柱背后的白云一开始呈放射状,充满了张力。为了拍到星芒,白云在我们等待的时间里,慢慢变得轻薄,最后如天使展翼般,守护着这方静寂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沙特的荒漠上长着一些耐旱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形颇像金合欢的</span>伞状针叶树。</p><p class="ql-block">如果把长颈鹿视为马塞马拉草原上金合欢的修剪师,那这里的修剪师就是骆驼。</p> <p class="ql-block">骆驼作为“沙漠之舟”,曾是阿拉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现代沙特,骆驼不再需要背负重物长途跋涉,也不用在景区驮人娱乐,但它们仍然被视为是其文化遗产和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span>每年沙特都会举办大型骆驼节,吸引来自全球的骆驼爱好者,奖金和交易金额可达数千万美元。</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沙特行摄期间,多次遇见驼群。它们慢悠悠地游走着,在光影下写下一行行流动的诗行。</p><p class="ql-block">相比我们在埃及金字塔园区骑过的骆驼,沙特的骆驼幸福指数显然更高。</p> <p class="ql-block">老天在沙漠地带最不吝啬给予的就是阳光。即便做了防护,回到家大部分人还是会发现自己被晒黑了不少。</p><p class="ql-block">这位成天在大太阳底下行走的赶驼人,把自己的脸捂得这么严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们的防护措施与之相比,还是太草率了。</p><p class="ql-block">想起国内那些牧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论是草原还是荒漠上的,似乎</span>都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容颜,任由风霜雨雪在他们脸上留下刀刻般的皱纹。</p> <p class="ql-block">沙尘暴是令很多人闻之却步的天气。但在风光摄影人眼中,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出片时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天拍日出,我们的车刚停下,就看见远处山脚下刮起了沙尘,尘霾遮蔽了视野,天地间顿时蒙上了一层轻纱。初升的阳光从山峰两侧溢出,金色的光晕将流动的尘埃镀上一层温暖的辉光。光与尘交织,虚实相间,整个天地顿时变得梦幻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逐光之境#</p><p class="ql-block">沙尘在荒野中翻涌,狂风席卷大地。顾不得裸露的镜头有可能进沙,更顾不得裸露的皮肤被沙尘刮得生疼,<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全都兴奋地冲进飞扬的尘土之中,</span>抢拍这难得一遇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被这飞沙走石惊到了,远处的骆驼们居然急急地跑了起来。一些眼尖腿快的摄友见状纷纷追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我自觉凭自己的体力,追不上那些骆驼,便偷懒留在原地寻些小景拍摄。</p><p class="ql-block">这是领导追完骆驼回来的路上,用他的长焦为我捏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这片隐身于荒漠深处的绿谷,<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烈日炙烤下沙漠的一丝喘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span>在无人机视角下无处遁藏,终于展示出它的惊世美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形之下,</span>地面相机拍摄的棕榈谷风光逊色很多。</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地带行车,车子很容易陷进流沙。我们两次遇见了这样的情况。第一次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顺利将车子解救出来。</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则因陷得太深,只得请当地人帮忙将车拖出来。</p> <p class="ql-block">风光拍摄需要耐心等待最佳光线。</p><p class="ql-block">这种时候,女摄友们绝对不肯轻易放过,往往被用来拍摄人物美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家最放松又开心的时光:裙帽、纱巾可共享,相机、手机齐上阵。动作要借鉴,姿态也要模仿,一个跨越小溪的动作威武,每个人必须都过一遍。不管是妖娆<span style="font-size:18px;">妩媚,还是英姿飒爽,总之不能虚度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感谢同行的摄友为我们在此留下一张双人照。</p> <p class="ql-block">男摄影师们通常只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山拍水,拍云霓、拍星芒感兴趣。对女摄影师玩的那套</span>人物拍摄,不屑于参与。但一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星空</span>需要有人举灯站在山崖上时,他们便成了最积极主动的模特。</p> <p class="ql-block">沙特西北部距离圣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麦地那约300公里处,有一个沙特的</span>历史文化名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尔乌拉(AlUla)。</span></p><p class="ql-block">它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考古遗迹闻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数千年,是古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阿拉伯半岛南部(如今的也门和阿曼)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用于运输香料、黄金、象牙和丝绸等物的</span>贸易路线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这次的行摄之旅,</span>除了风光摄影,还顺便打卡了阿尔乌拉(AlUla)的几处重要观光点:赫格拉、大象岩,以及Maraya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赫格拉(Hegr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阿尔乌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精明的纳巴泰人在这里建立了赫格拉(Hegra,现称马甸·萨利赫,Mada’in Salih),使其成为一个繁荣的商贸枢纽,并同佩特拉一样,通过收取通行税等方式积累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道夹在山岩间的狭窄缝隙确实马上让人联想到了约旦的佩特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沙特第一个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赫格拉曾是一座有着100多口水井的古城,但如今的遗址上仅留有约130多座沙岩墓穴。</p><p class="ql-block">类似佩特拉那些宏大的建筑,这里的砂岩墓穴也留下了纳巴泰人刻下的精美浮雕。</p><p class="ql-block">墓穴有大有小,墓穴之门楣有的可达数层楼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墓室门楣的高低大小,立面装饰、雕刻风格的精美程度,</span>令人一眼便可看出墓穴主人财富之多寡、地位之高低。这点与今人并无不同。</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座外观宏伟的墓穴,是该遗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一座。但其内部空间却十分窄小,未曾安葬过一人。据推测,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墓穴。主人半途而废,可能出于莫种原因迁居别处了。</p> <p class="ql-block">这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着沙特传统黑袍,</span>担任解说员的女士,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对领导提出的为她单独拍照,以及为我俩合影的提议并无异议。</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发现,沙特的女人很多都长着这样一双大眼睛,加上同样的黑袍,令外人极难分辨。</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回程的机场,就遇见一位眼睛长得与照片上的这位解说员极其相似的女士。令<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诩</span>见人过目不忘的领导也犯了迷糊,搞不清她们是不是同一个人。</p><p class="ql-block">***注:美篇发出不久,我收到通知,告知其中有图片因不适宜展示而被屏蔽了。打开查看才知道不宜展示的是原先放在此处的这位女士的单人照以及我和她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隐身于崎岖峡谷之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丰富的宗教、政治和商业建筑</span>的纳巴泰文明古城约旦佩特拉相比,赫格拉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精美程度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因沙特不差钱,所以在这个位于平坦荒漠之中的遗址参观时,游客们不仅享有专门的导游负责解说,还可以坐着空调大巴一程接一程,里面的卫生间设施也是佩特拉景区无法比拟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象岩(Elephant Rock)</p><p class="ql-block">这块形状酷似大象的巨大岩石,是摄影人、观光客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这里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在附近的一个崖洞拍星空。不料,因大象石周边新增的灯光设施所产生的光污染,令我们当晚的拍摄计划泡了汤。</p> <p class="ql-block">#Maraya音乐厅#</p><p class="ql-block">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墙由9740平方米的特殊玻璃镜面组成的</span>世界最大镜面建筑,坐落于AlUla的阿沙尔谷地(Ashar Valley)。</p><p class="ql-block">这座现代感十足的建筑设计,四面墙体映照出周遭荒凉的沙漠景观,居然并未令人产生违和感。相反,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打卡。</p><p class="ql-block">不过,令人吃不消的是,由于该建筑镜面墙体的反射作用,其周边温度明显提高很多。站在太阳下面对镜面拍摄,不一会儿就会被晒得皮肤通红。我们的一位摄友为追求完美,试着光脚丫配上纱裙站在这个对角线上拍照,但顿时被烫得直跳脚!</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沙特期间,适逢穆斯林斋月,除加油站、超市之外的所有商店,包括餐馆白天基本都处于关闭状态。所有穆斯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孕妇、十三岁以下儿童、老人、病人之外)</span>在此期间,从日出之后到日落之前,不得进食,包括饮水。</p><p class="ql-block">我们拍摄地的民宿也仅提供早餐和晚餐。所幸民宿有菜地和果园,那里成了我们补充维生素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特于斋月期间实施的法规,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餐饮,也影响到了</span>其他方面。</p><p class="ql-block">一天中午,我们民宿所在的小村庄因高压线脱落导致了停电。</p><p class="ql-block">我们傍晚拍摄回来后,仍未恢复供电。民宿显然对这种突发事件缺乏准备,连蜡烛都没一根。大家只好拿手机或头灯照明吃了晚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担心晚上不能恢复供电,吃完饭大家手机也不敢多用,只能</span>聚在一个大凉棚,就着那晚明亮的月光一起聊天。</p><p class="ql-block">半夜时分,我们突然听到头顶的风扇嗡嗡地响了起来。来电了!这不仅令我们原先生怕一直停电的担心一扫而空,也让我们见识到沙特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其所实施的伊斯兰法律的严格性:斋月期间,连修高压电线这样的活儿也只能大半夜来干!</p> <p class="ql-block">这个《行摄沙特》的小视频,集中了我们此行期间的一些拍摄花絮。</p><p class="ql-block">欢迎有兴趣的美友观看,感受我们一路的艰苦与欢欣!</p> <p class="ql-block">令我们讶异的是,我们此行在沙特遇见的四位年轻司机(包括自由行期间遇见的司机小杨),均来自云南,且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他们对伊斯兰教教义深信不疑,并且在斋月期间谨遵戒律。我们目睹,他们每天陪伴我们长达十几小时,无论是行车还是休息期间,连水都不沾一口。</p><p class="ql-block">一日五次的跪拜祈祷,每十一个月便有为期一个月的斋月,加上对男女在着装、出入场合、工作许可等方面的诸多规定和限制,使伊斯兰教堪称世上最严格的宗教。</p><p class="ql-block">这么严格的宗教,却在当今社会拥有着庞大且日益增长的信徒数量(据说迄今已高达近二十亿)。虽说基督教就其拥有信徒人数约二十三亿而言,仍是世界第一宗教,但它主要分布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实施政教分离的欧美</span>西方国家,年轻人越来越趋向世俗化。。。而反观伊斯兰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出生率、政教合一,等</span>不仅使其在核心地区(中东、南亚)仍保持强势发展,并且其影响力已向欧美等国家溢出渗透。预测后者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p><p class="ql-block">这次斋月期间的沙特之行,令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离开沙特之时,饥肠辘辘成为留在我们体内最强烈的感受。以致在回美的航班上,我一次就点了牛排、煎蛋两份餐。</p><p class="ql-block">回到家后,又马上来到平时避之惟恐不及的火锅自助店里,一气点了牛、羊、猪、鱼、虾等肉类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还是一连数日,都有一种食不果腹的饥饿感。这真是我们此行始料未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