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村庄消失了

凌金亮

<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萧山西蜀区石岩乡凌家里(今属蜀山街道赵家墩村),他从少年时到杭州做学徒,成年曾短暂回乡务农,解放前定居杭州。老家的房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台风部分损毁,后贱卖给族人,因此我的祖籍已没有旧房。</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起赵家墩村开始拆除,年底完全拆平。今年清明期间去上坟路过此地,看见一片空白,怅然若失。1977年我转插萧山曾去老家拜访亲戚,那时还保存乡村原貌。2008年妹夫开车带上坟家属去老家探访,已经面貌大变。2012年我曾去老家看了族弟凌跃进他是凌炳浩的儿子,他带我去村坊转了一圈,相谈甚欢。2023年年底,蜀山街道启动地铁15号线蜀山车辆段征迁。</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村庄消失了,但故乡蜀山街道还有许多值得游玩,了解的地方:贺知章故里,黄九皋纪念馆,黄亚洲书院,石岩山先照寺,文笔峰。</p> <p class="ql-block">这次征迁涉及蜀山境内4个地铁站点和一个车辆基地及出入段线,车辆基地及出入段线涉及赵家墩村、黄家章村陈村自然村。此次整体改造范围面积约1540亩,两村涉及农户506户、企业6家。</p> <p class="ql-block">  赵家墩村历史悠久,人口居住密集,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先后有黄姓、凌姓、王姓、顾姓、余姓、陈姓 迁入居住。村内有陈村庙、大星桥庙、黄秀大厅、凌家祠堂、黄秀桥等5处遗址。赵家墩村在1966年成立为新华大队,建立了大队革委会,并建立了党支部。1984年6月更名为赵家墩村村民委员会,属石岩乡。1994年隶属城厢镇石岩办事处。相传桥头余村民原先以打渔为主,畈里余村民做篦匠较多,大王里村民做小生意较多,田里余村民较多以弹棉被为主。2001年原石岩和城南两乡合并成立为蜀山街道办事处,本村即称为蜀山街道赵家墩村,沿用至今。赵家墩村地处蜀山路与亚太路交叉口西北角,村南300米处即为杭州绕城南。</p> <p class="ql-block">线萧山南出口,村内河流纵横,风景秀美,是典型的平原水乡地貌。村庄由田里余、大王里、桥头余、曲埠头、畈里余、黄秀里、凌家里七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区域面积0.754平方公里,耕地878亩,总人口1561人,农户345户。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党员81人,村民代表60人。全村共有各类企业10余家,以五金机械加工业为主,近年来,我村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种植苗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本村曾先后获得区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文化村、统计工作达标行政村、土地管理示范村、蜀山街道先进党组织、综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发布日期:2022-11-05 09:3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蜀山街道</p> <p class="ql-block">祭祖感怀</p><p class="ql-block"> 清明赴祖故园行,闾里因征已拆倾。</p><p class="ql-block">心底怅然如絮飘,泉中先辈若魂惊。</p><p class="ql-block">耕读传世书香久,偶作佳篇众口鸣。</p><p class="ql-block">埭上黄族多俊彦,今逢才俊亚洲名。</p><p class="ql-block">2025.4.3</p> <p class="ql-block">航拍赵家墩村</p> <p class="ql-block">史家桥村为唐代诗人贺知章故里,故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 贺知章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知章村被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2020年12月,知章村入选2020年浙江省卫生村名单。 基本介绍: 知章村原名史家桥等村(又为思家桥),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出生地。贺家园即其故居遗址,“百步禁界”是其故居前的一段道路,古时行人至此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p><p class="ql-block"> 文笔峰也是后人为纪念诗人而命名。如今贺家园成苗木场,“百步禁界”则成了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南线的路基。 甲科济美坊座落在蜀山街道史家桥村文笔峰下,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距今已有445年的历史。它是皇帝敕建的科举牌坊,上有明代史家桥村黄九皋、黄师贤等黄姓中举的名单共16科15人。它坐北朝南,为石质四柱三门三重檐,高约8.5米。明间宽3.5米,次间宽1.9米。檐顶呈品字形,中间凸出部分及两侧分别由8组和4组象鼻昂斗栱组合。南北横额镌“甲科济美”4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故乡蜀山街道史家桥村,出了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因此有知章故里之称。明代有工部侍郎黄九皋,他曾出资修建思家桥。</p><p class="ql-block"> 当代作家黄亚洲著文说:“老屋村边上的一座小学校被命名为“贺知章学校”,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开心,我也跑来题了“知书知章,做文做人”八个字以助兴。老屋村和思家桥的孩子们我自然是一个也不认得的,他们见了我也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却不知道我的细细的血脉还有幸连通着文笔峰呢。</p><p class="ql-block">“十里埭上黄,旗杆多如讨饭棒”。这句萧山俗语所说的就是老屋村一带的风貌,聚居“十里埭上”的黄姓,在明清两朝一连出了几十个举人进士,门前树旗的热闹要用“讨饭棒”来形容,可见光耀得很。其实说讨饭棒也没错,是向朝廷讨饭。明嘉靖四十年,皇上还特派一个钦差,叫胡宗宪的,专门跑到老屋村来督造一座名为“甲科济美”的石牌坊,牌坊上一溜儿刻有十三个黄姓进士的名单。</p><p class="ql-block">老屋村边上的一座小学校被命名为“贺知章学校”,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开心,我也跑来题了“知书知章,做文做人”八个字以助兴。老屋村和思家桥的孩子们我自然是一个也不认得的,他们见了我也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却不知道我的细细的血脉还有幸连通着文笔峰呢。</p><p class="ql-block">“十里埭上黄,旗杆多如讨饭棒”。这句萧山俗语所说的就是老屋村一带的风貌,聚居“十里埭上”的黄姓,在明清两朝一连出了几十个举人进士,门前树旗的热闹要用“讨饭棒”来形容,可见光耀得很。其实说讨饭棒也没错,是向朝廷讨饭。明嘉靖四十年,皇上还特派一个钦差,叫胡宗宪的,专门跑到老屋村来督造一座名为“甲科济美”的石牌坊,牌坊上一溜儿刻有十三个黄姓进士的名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解放日报文章</p> <p class="ql-block">甲科济美牌坊</p> <p class="ql-block">萧山蜀山街道文笔峰下的“十里埭上”常常被当地人提及。</p> <p class="ql-block">网易号 &gt;正文申请入驻 黄九皋纪念馆开馆:“十里埭上黄”,风光无限好 </p><p class="ql-block"> 2024-06-17 15:39:00 分享至每年考试季,位于萧山蜀山街道文笔峰下的“十里埭上”常常被当地人提及。许多人知道,由知章村等六个村域组成的“十里埭上”是贺知章故里。其实“十里埭上”还是古代萧山县望族“埭上黄氏”的聚居区。据记载,埭上黄氏,仅明清两代就出过二十多名举人,十多名进士,盛产“学霸”。现在,村内还竖立着明嘉靖四十年(1561)奉旨敕建的甲科济美坊,旌表原萧山埭上黄村十三位进士和举人登上科第。</p><p class="ql-block"> 最近,“十里埭上黄”又添新风景——位于知章村的黄九皋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向社会大众提供深入了解黄九皋及萧山历史文化的新平台。黄九皋,号竹山,也是“埭上黄氏”的“学霸”之一。他于明嘉靖七年中举,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相较于其他萧山历史人物,其既无贺知章、任伯年那般诗画传世,也无汤金钊、朱凤标这般地位显赫,却同样是有功于地方的乡贤代表。</p><p class="ql-block"> 他曾为减少浦阳江水患,提议修筑西江塘;为抵御倭寇侵扰,提议并参与建造萧山县城城墙;为使百姓出入方便,提议增开小南门,主持修建义方桥(史家桥),埭上黄家桥;为普及教育,开办近学草堂、石淙书院等。其中,西江塘、义方桥(史家桥)、埭上黄家桥至今还在造福当地百姓。</p><p class="ql-block"> 黄九皋纪念馆也是蜀山街道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新典范。纪念馆所在的史家桥大厅原为黄九皋府邸的议事大厅,是萧山境内唯一尚存的明代官员府邸,曾因岁月侵蚀而逐渐成为危房。2021年,街道对大厅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去年以来又提炼了黄九皋爱国爱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个人品质,以及为萧山修筑江塘、建造城墙、开设城门、修桥办学等感人事迹。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收集相关史料过程中,萧山区还从日本内阁公文书馆找到了明嘉靖版《黄竹山人集》,随后借助浙江大学的力量,由区文物局和档案馆出资对其进行点校出版,使黄九皋的一手文献资料重现于世,也是这次布展建馆的重要收获。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表示,希望通过纪念馆这样的有形载体,将无形的精气神具象化和立体化。特别是《黄竹山人集》的配套首发,让以黄九皋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背后的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蜀山文脉,厚重绵长,从跨湖桥、马家浜开始,文化脉络绵延了数千年,诞生了贺知章、黄九皋、朱珪等文人志士。近年来,通过梳理历史文化资源,蜀山街道将富一山庄、埭上黄家桥、新凉亭、思家桥、甲科济美坊、文笔峰、百步禅寺等历史文化古迹串点成线,“打包”推出,让文化与城乡发展同频共振。(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p> <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 蜀山街道,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地处萧山主城区南端,毗邻湘湖,是南部卧城的腹地。位于东经120°12′07″~120°6′28″,北纬30°05′22″~30°09′57″之间。东邻所前镇和新塘街道,南靠临浦镇,西依闻堰街道,北至城厢街道。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9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46千米,总面积33.7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3月,蜀山街道辖区常住人口10.2万,其中户籍人口4.87万,外来人口5.33万。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属崇化乡。1951年,属石岩、新庄、西蜀、安桥4个乡。1956年,4个乡合并为石岩,西蜀2个乡。2001年7月,石岩乡与城厢镇城南办事处合并,设立蜀山街道。 截至2021年10月,蜀山街道辖22个社区、8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鲁公桥社区鲁公桥126号。 境内拥有"三纵四横一地铁"为主的交通路网框架,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故里,辖区内有明代吏部尚书魏骥墓道、明代"甲科济美"牌坊、清代帝师朱珪故居、晚清时期"富一山庄"遗址等历史建筑。地名由来 蜀山街道因境内的西蜀山得名。 非遗 蜀山街道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蜀山街道辖区内有明代吏部尚书魏骥墓道,明代采石场遗址,明代"甲科济美"牌坊,清朝一代帝师朱珪故居,晚清时期"富一山庄遗址",南宋官窑博物馆等文物古迹。 </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 蜀山街道境内的"文笔拱秀""尖峰积雪""石岩望秋""览亭眺远""先照晨曦"等景点都是古湘湖名胜景点,其中"览亭眺远"景点被评为萧山区二十大景点之一。蜀山街道风景:知章村,思家桥村黄九皋纪念馆,蜀山街道黄亚洲书院,石岩山先照寺,富一山庄,甲科济美坊,百步禅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杭州寺庙颇多,湘湖东南的先照禅寺,位于石岩山上。始建于宋代,意即“旭日之光先照此寺”。1941年毁于日军炮火,今重建。 登临此寺,就能迎接到第一缕晨光,欣赏到美丽的晨曦之光。 石岩山上一览亭,乃明嘉靖十年(1531年)郡守洪珠所建,建于湘湖南面的石岩山上。一览意为“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每逢秋季,人们便结伴攀登此山,眺望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一湖(湘湖)景色,观赏红叶黄花。这也是萧山八景之一的石岩望秋。 清周易藻登临观景后,曾留有“凝眸四顾,江潮湖水画图中”的佳句。1941年毁于日军炮火,仅存断柱数根,1994年在原址附近重建览亭。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94年重建的新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