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序列化微点教学 赋能写作素养提升 —— “‘跟着课文学写作’序列化微点”课例展示与专项研训活动

李磊

<p class="ql-block">  字句发芽处,教研自有光,春日的二十三中校园里,书声与墨香交织。为深化写作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伊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刘桐老师、潘晓艳老师统筹安排下,“‘跟着课文学写作’序列化微点”课例展示与专项研训活动于2025年4月1日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伊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和自治区天山英才、伊犁州、伊宁市钱江云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承办。活动以“聚焦文本·微点落地”为主题,聚焦写作教学的实践创新,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形式,为全市语文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成效显著。</p> <p class="ql-block">  整个活动过程,钱江云老师亲力亲为,指导授课教师磨课,带领工作室成员听课、研讨,悉心指导讲座教师选题。旨在通过实践案例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写作资源,设计梯度化、可操作的写作训练微点,破解“教写作难、学写作难”的痛点。</p> <p class="ql-block">  一、课例展示:从文本到写作的精准迁移</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杨澜老师的示范课《悠悠故园情,拳拳赤子心——“意象铺排艺术”创写训练》秉承"以文为范、以境促写”设计理念,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为范本,聚焦"铺排艺术"的写作技法,通过创设“阅见伊犁,我把伊犁都给你听”的真实情境,将文本解析、技法提炼、创作实践三个环节有机融合,通过任务驱动,采用"读—析—创—评"四步教学法,从而实现从阅读鉴赏到迁移运用的深度学习。课堂上,通过师生对话,自评、他评、师评、推动课堂向写作更深处漫溯。</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魏笑老师的示范课《潜入仿写的语言河流》,以“仿写”为核心,紧扣教材资源,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社戏》中的经典语段为范本,教师引导学生潜入文本的语言情境,捕捉名家名篇的写作密码,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到情感表达进行多维度仿写,既夯实了语言积累,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体现了“读写共生”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整节课以四个任务为驱动,步步深入,潜入仿写的语言河流,当教师引导学生将仿写与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紧密结合时,学生既能“入格”规范语言,又能“出格”展现个性,体现了“仿其形,更要悟其神”的创作规律,呈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智慧。这节仿写课如一条清澈的语言之河,既有“课本经典”的活水滋养,又有“创意表达”的浪花跃动。教师以匠心的设计证明:当写作教学扎根教材、回归语言本质时,学生便能从“照葫芦画瓢”走向“我手写我心”,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纵深发展。</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总说作文难,其实课文里藏着最好的老师。”钱江云老师这样说。两节课教师从统编教材的经典课文中一点点“挖宝”,将一个个写作微点打磨成学生够得着、用得上的“工具箱”,同时都不约而同的借助可视化评价量表,将创写训练微点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习任务,有效降低写作难度,现场生成个性化习作片段。在作业设计上,将课堂写作完善,写成宣传稿或写成大赛侧记,提升了课堂时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二、讲座引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引领环节,十七中侯静瑶老师从不同维度解析“‘跟着课文学写作’序列化微点”写作的写作特点、写作类型、设计原则、实现策略。她主张采用文本分析法,梳理随课微写作结合点;设置情境教学法,确定随课微写作命题;借助学习支架,整合随课微写作内容,侯老师以"联动读写"为核,提出三阶梯渐进式训练模式。侯老师又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深挖课文写作微点,创设写作情境,设计微写作训练课程,对文本进行改写、仿写、扩写、缩写等,为老师们拨开“‘跟着课文学写作’序列化微点”写作迷雾,指引了可行的教学实施路径。</p> <p class="ql-block">  三、研讨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共谋教学发展</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授课教师杨澜和魏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及反思等板块进行说课。来自伊宁市第二十二中学的语文教师历雷老师对两节示范课评课,她结合新课标要求,从“目标达成度”“学生主体性”“教学创新性”三个维度对展示课进行深度剖析,既肯定了课堂亮点,也提出了优化建议,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反思视角。尤其指出,杨澜老师带着学生扎扎实实“挖课文”。从端木蕻良笔下“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入手,先带学生梳理这些意象背后的色彩、情感,再用“寻物寄情”的环节,让学生列出自己熟悉的家乡风物。课堂上,一个孩子把“赛里木湖的湛蓝”“夜市烤包子的炭火”等组合成递进式意象群,文字立刻有了温度和层次。这种“从课文中找方法——用生活素材练笔”的路径,让学生明白好作文不是凭空编造,而是从生活细节和课文范例中“长”出来的。魏笑老师的课则展现了“一课一得”的实效性。教师经典段落仿写环节,学生用“舞蹈比赛”替换“安塞腰鼓”,写出“胳膊抡起来了!脚步跳起来了!汗珠子砸在地上了!”的生动场景。这种“读透例子——拆解结构——迁移运用”的三步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摸着门道。 </p> <p class="ql-block">  这场“跟着课文学写作”的研训活动,像一场扎实的春耕。钱江云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的老师们用一个个微点课例证明:课文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材料,更是写作训练的富矿。我们真切看到:好作文的种子,原来就藏在日日诵读的课文里。</p> <p class="ql-block">  四、活动意义与展望:深耕教学改革,共绘发展蓝图</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紧扣写作教学难点,通过“课例+讲座+研讨”的立体化研训模式,实现了理念共享、经验互鉴。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活动内容针对性强,既有方法引领,又有案例示范,对日常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缕课堂写作的余韵在云端消散,这场跨越文本深壑的写作远征,已在教育的长河中投下璀璨的星子。未来,工作室将持续聚焦语文教学核心问题,开展系列化、专题化研训活动,进一步探索写作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路径,搭建更多优质研训平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养提升的双向奔赴。也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凝聚更多语文教育者的智慧,共同书写伊宁市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磊 梁滢</p><p class="ql-block">图片:伊宁市钱江云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p><p class="ql-block">审核:钱江云</p><p class="ql-block">签发:刘桐、潘晓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