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在清明节为父母上坟际</p><p class="ql-block">2025.4.2.</p><p class="ql-block">又到清明节,未到坟前泪千行。这几天想起过世的父母,心情总是钝钝的,无处安放。想听歌,翻翻QQ音乐,没感觉。突然脑海里想起《草帽歌》的旋律,“妈妈你可曾记得, 你送给我那草帽, 很久以前失落了总也找不到……”爸爸妈妈我找不到您们了吗?瞬间泪奔。</p><p class="ql-block">这种闷闷的,钝钝的,忧伤的心情,总想找个宣泄的出口,未到坟前时,想着去坟前痛快地,撕心裂肺地哭一场。可是,到了坟前,一点一点,慢慢地给父母烧着纸钱,却出不了声,泪也未流。不知是这悲伤压抑得太深,还是到了坟前得到了安抚,不想父母看到自己悲伤难过。</p><p class="ql-block">心理学里说“爱父母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己活得更幸福更成功的方式,你的悲伤是对过世亲人的纠缠,令他们不得安宁,自己也过不开心。”可是“离别难”这情关不易过。</p> <p class="ql-block">苏轼写给亡妻的《江城子·记梦》,深刻诠释了我当下的心情,十年生死两茫茫,情至深处自断肠。 </p><p class="ql-block">《江城子·记梦》苏轼(宋)</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 class="ql-block">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p><p class="ql-block">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p><p class="ql-block">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情至深处自断肠 。 苏轼以质朴而深沉的笔触,倾诉了对亡妻王弗的无尽思念,读来令倾诉了对亡妻王弗的无尽思念,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十年,漫长岁月,生死相隔,阴阳两界,茫茫不可知。“不思量,自难忘”,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真切地道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真正的思念,并非时刻在脑海中刻意翻涌,而是早已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不经意间便会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对过世亲人总会有种种遗憾梗在心里,想起就会哽咽。今天突然想到,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留白”呢?</p><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了遗憾,我们才能学会珍惜,懂得感恩,也是一种特殊的链接方式。</p><p class="ql-block">有些事情,用七八分的力度反而更好,留出来两三分,给自己喘息和思考的空间。诚如古人所言:“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p><p class="ql-block">此刻就想:对过世亲人的各种遗憾,无非就是没有尽力去给到他们更好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陪伴,这些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贪恋呢?</p><p class="ql-block">写到这儿,我的内心渐渐归于平静,去面对和接纳内心的悲伤,看见它,和它在一起,拥抱悲伤,拥抱自己。当内心彻底填平时,清明时节就会如庄子一样面对过世亲人“鼓盆而歌”,深情而不困于情。</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能怀着爱放下已故的人,他们便能真正安息了。</p><p class="ql-block"> ——伯特 •海灵格</p><p class="ql-block">思念不是为了伤感,而是为了让生命在爱中延续,生命最深刻的觉醒往往源于放手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哀伤的终极任务不是告别,而是带着爱重新投入生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