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2025.3.22

龚若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正门</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碑亭,内树一大石碑,上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其笔力浑厚,笔姿秀润,为清雍正果亲王允礼所题。</p> <p class="ql-block">茅屋故居</p> <p class="ql-block">唐代遗址 “成都杜甫草堂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765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历今千余年。然而,也有学者对当年杜甫草堂的确切方位提出疑义。2001年底,我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时,分别在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了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此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及一通唐代塔铭。这一发现,印证了杜诗对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以及草堂方位的描写;为有关杜甫草堂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和文字佐证;结束了诗圣故居陈列展示从文献到文献,而无 出土唐代文物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社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补了成都地区唐代大型民居遗址考古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杜甫千诗廊</p> <p class="ql-block">喜雨亭</p> <p class="ql-block">兰花园</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p> <p class="ql-block">浣花祠</p> <p class="ql-block">史诗堂</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p> <p class="ql-block">“草堂留后世”展示</p> <p class="ql-block">一览亭</p> <p class="ql-block">听秋轩</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北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