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的重要名胜之一,也是国家AAAAA(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洲以人传,诗壮名城。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凌袅袅碧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p> <p class="ql-block">史载橘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原有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至清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今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橘洲以盛产美桔而得名。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由于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新关。</p><p class="ql-block">1925年(民国14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因此,橘子洲声名大振。</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周总理和毛主席曾作过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p> <p class="ql-block">1960年,在洲头建橘洲公园,占地14.2公顷,从湘江大桥修一专用支桥直通岛上。堤岸围砌石栏,垂柳护堤。洲头面江建望江亭和游廊,迎面耸立一块巨形汉白玉纪念碑,上刻毛主席手书“橘子洲头”四个大字和他1925年秋所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洲上种有柑橘数千株,金秋时节,橘果累累,洲下两测为平坦河滩,是天然游泳场地。每到盛夏,人们结伴而往,嬉戏水中,纳凉消暑。橘子洲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橘子洲尾,水净沙明,开辟了天然游泳池。橘子洲头,地广江阔,建成了美丽的橘子洲公园。耸立在公园中央的巨型汉白玉纪念碑格外醒目,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背面是《沁园春·长沙》。洲头,还建有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亭阁,飞峙在湘水之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2张照片由姐姐提供</p> <p class="ql-block">1961年被辟建为橘洲公园,1962年对外开放,1998年更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原景区总面积约17公顷,开放区面积约6公顷。主要景点有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毛主席畅游湘江纪念点、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p><p class="ql-block">2001年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占地17公顷,有诗词碑、颂橘亭、”谁主沉浮”雕塑广场等景点,为湖南省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2004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橘子洲进行提质改造,经过工程建设者们4年多的辛勤劳动,一个碧簪卧波、激流耸翠、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橘子洲景区呈现在世人面前。</p> 📷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故居,原称上屋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旧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整体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现门额为邓小平同志手迹。毛泽东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故居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朝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20间;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右厢房第一间为餐厅;右厢房第二间为毛泽东父母卧室;右厢房第三间为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故居四周还有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游泳的池塘等多处遗址。</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毛泽东同志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毛泽东同志故居被中宣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文物遗存</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故居现有文物、文献、资料6.3万件,晚年生活遗物64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有:毛泽东卧室中的床、柜、折衣凳、方桌和木竹凳;毛泽东父母卧室中的床、柜、折衣凳、书桌和长睡椅;厨房里的水缸、碗柜;农具室的石磨、水车、大水耙;碓屋种的米碓、风车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1925年),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到韶山,以"养病"为名,深入群众,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于故居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毛福轩任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运,于故居召开农运干部和老人座谈会。</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没收,遭到破坏。</p><p class="ql-block">1950年,毛泽东同志故居按原貌修复。</p><p class="ql-block">1951年2月6日,毛泽东同志故居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1952年,重修毛泽东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1967年,重修毛泽东同志故居。</p><p class="ql-block">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同志为毛泽东同志故居题"毛泽东同志故居"七字。</p><p class="ql-block">1989年,重修毛泽东同志故居。</p><p class="ql-block">2004年,封闭式重修毛泽东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七律·到韶山》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p><p class="ql-block">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p> 📷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常德市城区东北</p><p class="ql-block">柳叶湖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城区东北的城乡结合部位。</p> <p class="ql-block">东临洞庭湖,南临沅水,西依武陵山,北枕太阳山。</p><p class="ql-block">湖面形状形似一片柳叶,因此得名“柳叶湖”。</p> <p class="ql-block">总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约为杭州西湖的三倍。</p><p class="ql-block">属于西洞庭湖的一部分,位于洞庭湖的西北部。</p> <p class="ql-block">距离常德市中心约2.5公里,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南距长沙约149公里,西距张家界126公里。</p><p class="ql-block">柳叶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湖南省重要的旅游度假区之一。</p> 📷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广场总面积102800平方米。其中,瞻仰区1500平方米,纪念区1700平方米,集会区6300平方米,休闲区93300平方米(含瞻仰大道面积:长183m×宽12.26m=2244平方米,农田面积20亩)。广场总投资6600万元。</p> <p class="ql-block">广场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以集会区为正负零铜像总高度14.5米。铜像朝向为东偏北51.5度,背靠韶峰,面向毛泽东同志故居。主席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992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由当地导游拍照(收费)</p> <p class="ql-block">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徒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p> <p class="ql-block">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毛泽东铜像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p> 谢谢浏览 <p class="ql-block">图/制作 MIN</p><p class="ql-block">文字 网络</p><p class="ql-block">2025.3.19.拍于湖南韶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