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迎春花收起那金黄的小喇叭,沐浴在春光里时;当柳丝儿梳理那浓密的发丝,对镜梳妆打扮时;当麦苗儿伸展那柔嫩的腰肢,尽情吮吸甘露时;当小燕儿盘旋在屋檐下,亲密的互相呢喃时;当小草儿掀开那厚重的沃土,四下张望嬉戏时;当小孩儿穿上那漂亮的春装,奔跑跳跃放风筝时……三月三便又来到了。</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三,在古时候也叫上巳节,是古代的情人节 、女儿节。</p><p class="ql-block"> 《诗经·郑风·溱洧》中的诗句,就描绘了上巳节时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之畔游春相戏、互赠芍药的美好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情怀。</p><p class="ql-block">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上巳节源于先秦时期的祓禊求子活动,带有一定的巫术与原始宗教色彩。最初是水神祭祀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祈求水神保佑丰收和平安。汉代以后逐渐带有娱乐性质,扩展了曲水流觞、踏青等节日活动。</p><p class="ql-block"> 唐以后,“上巳节”习俗逐渐变冷,宋元时代开始淡出。</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此后,“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趋向,最终“上巳”“寒食”两节并入“清明”。</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上巳节已经鲜为人知,但对于三月三这个古会来说,人们还是非常重视的。好多地方在三月三前后会举行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对于当地的人来说,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这不,住宅楼下此起彼伏的音乐声正热火朝天的招揽着放学路过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的小娃娃们,拉着家长的手,来到小广场上临时建成的游乐场里,有的去玩旋转木马,有的去玩充气城堡,有的去玩小火车……一时间,小广场里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玩了这个玩那个,玩了那个玩这个,一处又一处,乐此不疲。所有玩具玩了个遍,直玩到肚子咕咕叫时,才恋恋不舍的跟随家长离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上,摆满了摊位。摊主们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循环播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也等待着人们前来挑选。</p><p class="ql-block"> 跟会逛街的人络绎不绝。三五成群的闺蜜团、相亲相爱的亲友团、一团和气的邻里团……不时驻足流连在各个摊位前,这家看了看那家,那家看了看这家,兜兜转转的挑选着。最终在对比淘汰中,挑选到了自己心仪的货品,这才心满意足的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 玩累了、转乏了,怎能不吃吃特色小吃呢?油糕、粽子、麻花、面皮、饸烙、砂锅、烩菜、羊肉泡……只要是你想吃的,应有尽有,看的你眼花缭乱,馋的你直流口水,恨不得全部尝一遍,才能一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奈何想法很丰满,肚子却有限。一圈儿吃下来,肚儿滚圆,却没有吃遍所有美食,只能意犹未尽的打道回府,期待着下次与美食再来个酣畅淋漓的相会。</p> <p class="ql-block"> 戏台上,演绎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悲欢离合:朝代的更迭变迁、英雄的壮志难酬、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p><p class="ql-block"> 戏台下,观看者既传承着文明,又在戏中寻找着自己影子。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场戏,演的人动情,看的人痴迷……台上台下都被戏中人牵绊着。</p><p class="ql-block"> 看戏的过程,仿佛就是一场人生的缩影。戏中的情节,往往更能触动人心,让人深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理。人们常常在戏中找到慰藉,以此自勉,也以此劝慰他人。</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在家乡人心中,看戏听戏,成了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不由让我回想起物资匮乏的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 为了跟三月三交流会,周日早早的便和约好的伙伴们出发了。兜里揣着父亲给的两元钱,兴高采烈的走了二十里地去跟会,也不是想买啥,就只图个热闹。</p><p class="ql-block"> 到了街上, 左瞧右看,眼睛都不够用了似的,看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好奇。</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 我们这些小孩儿被人潮裹挟着,一路从上街裹到下街,又从下街被裹到上街,最后裹到了戏场。</p><p class="ql-block"> 走累了,我就和小伙伴们坐在路边的水泥台阶上边休息边听戏。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戏散场了,我们就在戏场买些吃的,你买两个油糕,我买一个粽子,她买一根麻花……带钱多的人,还能顺带喝上一碗醪糟……虽然没有钱吃更多的美食,但每个人都是满满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稍微填饱肚子,我们就又火急火燎的往回赶了。回家时的二十里路,累不累,苦不苦,回家最终用了多长时间,到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来说,能在三月三去跟会逛街,就是件很快乐的事,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每到三月三,我和伙伴们大抵还是会这样过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人就住在街道,三月三交流会就在家门口,却只去逛了一圈,就匆匆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三月三交流会对于我而言,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盼、那种兴奋。有的只是对儿时生活的无限眷恋。</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不再喜欢凑热闹,也不再喜欢人群中的嘈杂,只喜欢找个安静的去处,只是静静的待着,就很享受。</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三月三,热闹好像与我无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