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美篇昵称:看云绻云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美篇号:5396182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寻探景点:福州下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图文原创</b></p> 2025年1月l日,女儿邀请我们一起去旅游,喜欢海景的女儿选择了厦门或者泉州,因我们都已去过 ,权衡再三,终于计划了一场沾福之旅,去有福之州!<br> 5点55出门乘公交2 路去昆山南站,赶7点10分去上海虹桥,和女儿会合后转福州。<br> 在昆山南站,有缘遇上日出,不少旅客纷纷欣喜地用手机抓拍着这不期而遇的美景。<br> 火红的圆球从地平线上跃出,天空被映得一片橘红,随即射出万道金光,不一会圆球由火红变成金黄色了。当列车停在站台时,身上披了一层锦绣华裳。<br> 如期乘坐复兴号高铁G1653上海虹桥——福州(8:14-11:55)从上海出发去福建,列车准时从上海虹桥站开出了,这列高铁是上海到福州的最快高铁。 <p class="ql-block"> 一路风景如画,但毕竟隔了窗户,加上刚想下手,列车便驶入隧道,所以能像样的太少了。</p><p class="ql-block"> 这两张都是在江西上饶广信区,山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 到福州站后,先坐地铁1号线到达道,步行去女儿订好的全季酒店(上下杭店,近市工人文化站),路上被浓密的榕树吸引了,看来榕城不是白叫的。</p><p class="ql-block"> 福州的全季酒店实在有点多,女儿搞到了五一南路去了,于是见到了这幢独秀的楼,太像以前的大哥大了。</p><p class="ql-block"> 回头再去订好的酒店,唉,行李箱撞上了狗屎运……后来一直小心翼翼,不得不说,福州的街道卫生和踩屎官的素质有待提高。 </p> <p class="ql-block"> 这回见到了伟人像,原来旁边就是福州超大的工人文化馆——我国现已建成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文化宫。</p><p class="ql-block"> 办好入住手续,放好行旅后,步行去上下杭景区。</p> <p class="ql-block"> 街头转角处,风景也独特,等红灯时顺几张。</p> <div><div><div><div> 上下杭,原义应该是上下航。北宋以前,此地还是“江广三里,扬澜浩渺”的闽江前沿水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只往来穿梭于此。后来这里形成了沙洲,船沿着沙洲向上航行或向下航行,故称上航、下航。<br> 随着沙洲的面积扩大,这里便成为了闽江停泊船只和起卸货物的水运码头商贸随之兴起。古代,“航”“杭”发音相通,久而久之,地名就渐渐成为 “上杭”和“下杭”。<br> 踏入下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木质的门窗、雕花的屋檐、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处处都彰显着传统建筑的古朴与典雅。这里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br> 从上下里集市到福州衡器厂第一车间,这些建筑似乎已经带着近代的气息。作为福州首先成为清廷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港口之一,上下杭在当时肯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r></div></div></div></div> 看到这些建筑,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片街区带给我们历史的记忆。<br><div> 有些建筑上还留着当年的标语。</div><div> 同乡商业会馆散布在上下杭各处,清末最多达14座,因此这里被称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div><div> 兴安会馆,清代兴化商人们在下杭街建立,以商业功能为主、具有同乡会性质的兴安会馆,临近三捷河,纵贯上杭、下杭两条街。<br></div><div> 而位于下杭路92号的南郡会馆,建于清末,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会馆坐北朝南,四面红砖清水墙。中间大门为青石门框,横匾刻“南郡会馆”四个大字。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河清”“海晏”,墙裙为4块浮雕,典雅别致,门面保存尚完好,挂着福州市凤东幼儿园的牌子。</div> 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内通过幻影成像、体感互动等新技术,以生动、活态的方式展现最地道的福州本土传统文化。<br> CCTV央视专访品牌的新海潮闽味居也在这里。 这些正在 “修复”的古建虽然看起来有点破旧,但掩不住往日的风华。<div> 咸康叁号为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前设营业大厅,圆卷顶石门框。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的一家大药铺。</div> 来到十字路口,“上下杭·金银里”是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步行街。名字取自'金厝边,银乡里'。 来到同利肉燕老铺已近下午二点。<div> 同利肉燕老铺,从光绪年间始创传承到今天,成了福州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遇上岂有不尝之理?</div><div> 作为福州家喻户晓的食物,在众多肉燕品牌中,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算是其中的代表者。<br></div> 因已过饭点,顾客无几,进入店堂,惊奇的是里面没多大面积,当然没有去楼上,情况并不明了。<div> 点了经典的每人一份肉燕(18*3元),等了好久才上桌,一看非常迷你,一尝非常鲜美,肌肠辘辘,一扫而光。</div><div> 添加了小笼包,那才是一个叫小,皮薄馅多,几下就没了,看来这个不是招牌,价格忘了都查不到。</div> 出来继续逛街,街上到处可见根粗叶茂的大榕树。<div> 来到位于谭尾街尾的倪文彬故居——一栋建于清朝、融合了传统中式和西洋建筑风格的三层民居。</div>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十字路口不知转过几个回合。</p><p class="ql-block"> 本想去上杭,女儿顾及某人好古心态,准备带我们去福州市美术馆。 所以又折回向东。 </p> 隆平路可以说是核心中轴,由此串联了上杭街、下杭街、三捷河、中平路、龙岭顶。 遂公亭, 一座倚墙的重檐半边亭,亭柱联:毕生殚力为忠荩,处世倾怀寄翰祠。其历史背景与辛亥革命元老何遂将军密切相关。<div> 何老曾主持黄埔军校校务,1918年秋至1919年何遂南下被护法政府任命为靖闽军总司令,设秘密机关于上下杭潭尾街一个日本洋行内,在这段革命斗争中,何遂亦带领着在台江区双虹小学附近活跃的一大批热血青年,共同从事革命工作。</div><div> 抗战胜利后,为了贯彻中共华东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中共闽浙赣在福州设立地下交通联络总站,最终选择在潭尾街42号高振云开办的“同和”锡箔杂货行作为联络站,该站后来因斗争需要移至太平山仔里村。<div> 遂公亭旁边是号称“第一家茉莉花茶”的店家。<br></div></div> 这里的美食一条街着实不平凡,动不动就是非遗。 百年前,这条三捷河是福州商人们的“财源河”,这棵攀附在桥畔河边的大榕树,枝繁叶茂,让此地成为一个独特的打卡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拍照。 <p class="ql-block"> 沿路又是央妈品牌,高大上的步行街。一排排林立的店铺成为“美食天堂”,熙熙攘攘的人群赋予了老街新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如今的下杭,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延续历史街区完整性和历史延续性的原则下改造成为了以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为主,且具有浓厚福州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的福州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的沧桑感与孤寂感掺杂着繁荣热闹,向下一目标——福州美术馆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