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掠影(9)一一世界文化遗产摩洛哥德图安和丹吉尔的非洲洞及直布罗陀海峡

木亢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6日下午,离开美丽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后,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德图安。</p><p class="ql-block">德图安老城(Medina of Tetouan) 是摩洛哥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以保存完好的安达卢西亚-摩洛哥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融合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曾是连接摩洛哥与安达卢西亚的重要贸易和文化枢纽,在伊斯兰和地中海文明交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因此,德图安有欧非大陆纽带之称。</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是舍夫沙万前往海滨城市丹吉尔的必经之地,也有新城与旧城。这里是连接新城与旧城的广场,从这里看新城,德图安的特色一一白色建筑更清楚。</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老城由15世纪末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逃亡的摩尔人(穆斯林和犹太人)重建,因此其建筑风格深受安达卢西亚影响,有着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让人恍如来到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子依山而建,整个城区一片西班牙白。</p> <p class="ql-block">1912年-1956年,德图安曾是西班牙保护国的首都。因此,这里留下了西班牙摩尔人独特的白色建筑。</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的街道与建筑洋溢着浓浓的西班牙风情。白色的建筑,绿色的窗户,几乎是穆罕默德五世大道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大道。</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大道上的橱窗。</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大道上的婚纱礼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很有民族特色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不仅有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还有天主教堂和古老的犹太区,反映了穆斯林、犹太和基督教文化的交融。图为清真寺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见证了多元文化(穆斯林、犹太教、基督教)的共存与交流。图为天主教堂,这在伊斯兰人聚集区是难得一见的。</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皇宫广场是来到了德图安必须打卡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皇宫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在哈桑二世皇宫广场上,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正在哈桑二世皇宫广场上修路的工人。</p> <p class="ql-block">与哈桑二世皇宫遥遥相对的是法蒂玛(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的吉祥手大门。</p> <p class="ql-block">法蒂玛吉祥手大门的上方是摩洛哥国徽。 </p><p class="ql-block">盾形的摩洛哥国徽曾经是王徽,上面一轮光芒四射的金色太阳正普照白雪覆盖的阿特拉斯山,天空、国王和御座的意义包涵其中。山前的红土代表沙漠及火焰般灼热的烈日。盾徽两侧各绘有一只向着徽顶王冠攀登的雄狮,勇猛而威严。在国徽基部的金色饰带上,用阿拉伯文书写着《古兰经》中的一句教诲:“如果你们相助真主,他就相助你们”。</p> <p class="ql-block">坐在法蒂玛吉祥手大门台阶上发呆的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皇宫门前的卫兵。</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老城是摩洛哥保存最完好的老城之一,几乎没有受到破坏。</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的西班牙式老城区,被称为“格林纳达的女儿”。街道狭窄且错综复杂,保留了中世纪的城市布局。</p> <p class="ql-block">老城内的房屋多为低矮的白墙建筑,装饰着彩色的马赛克和木雕,展现了典型的摩洛哥-安达卢西亚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老城区,看上去比较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黄金街上的土豪金。</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老城中狭窄蜿蜒的街道拱门。</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以传统手工艺闻名,如皮革制作、陶器、刺绣和木工。</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集市出售各种手工艺品、香料和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狭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高耸的老城墙下。</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城门。</p> <p class="ql-block">走出老城门。</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老城门。</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老城墙。</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从德图安驱车前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摩洛哥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一一</span>丹吉尔(Tangier)。</p><p class="ql-block">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南岸,地处非洲大陆的西北角。扼地中海和大西洋国际航线要冲——直布罗陀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建城历史比古罗马城还要早,于公元前6世纪由腓尼基人所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是摩洛哥的旅游休养胜地。市区分布于海滨山坡上,海滩绵延10多公里,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宜人。</p> <p class="ql-block">4月6日傍晚入住摩洛哥北部直布罗陀海峡边的城市丹吉尔,这里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是地中海的尽头,地中海在此汇入大西洋。图为我们下塌的四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下塌的酒店阳台上,可观赏直布罗陀海峡风光。图为我们下塌的酒店夜景。</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难得住在一个宽敞的大套房里,套房里有两个独立的大房间和海景阳台,我们在酒店阳台上一起观赏直布罗陀海峡美景,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海峡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阳台上俯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俯瞰直布罗陀海峡和西班牙海岸。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水道,最窄处仅约14公里,隔开了欧洲(西班牙)和非洲(摩洛哥)。</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与西班牙隔海相望,两岸居民生活经济往来密切。远处的地中海碧蓝如洗,对岸的西班牙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近处城中,宣礼塔高耸,唤拜声悠扬,飘荡于街巷之间。</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7日早晨,我们在酒店阳台上拍丹吉尔的晨景。</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坐落在号称“世界交通十字路口”的直布罗陀海峡北非一侧的丹吉尔湾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上丹吉尔曾经多次受到不同种族的争夺与占领,2000多年来战火一直徘徊在这片土地上。从腓尼基人到科尔法克尔人,从汪达尔人到罗马人,从拜占庭人到西哥特人,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丹吉尔长达8个世纪,然而从1471年开始到1956年摩洛哥获得独立其间的485年里,丹吉尔多次被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国家所侵占,独立后的摩洛哥,最终在1956年收回了丹吉尔的主权,并在1965年将其开辟为自由贸易区。</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7日早餐后,我们来到了卡斯巴城堡。</p><p class="ql-block">卡斯巴城堡位于老城区的最高处,曾是葡萄牙人和苏丹的宫殿,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展示摩洛哥的历史和艺术。城堡里有古代的迎宾厅、清真寺、法庭、苏丹王宫和国库等。</p> <p class="ql-block">关于丹吉尔城的名称来历,当地自古流传着一个动听的故事:希腊英雄索法克斯是一个力大无穷的人,传说他能将塌下来的天柱扶正,他的儿子是丹吉尔城的奠基者,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将城市命名为“丹吉”。</p> <p class="ql-block">在希腊神话中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这座城市是海王星的儿子安吉建立的,城市的名称本来叫“安吉”,后来逐渐演变成“丹吉尔”。</p> <p class="ql-block">城堡对面的清真寺、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卡斯巴城堡遗址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驱车前往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景区游览。图为车拍沿途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角是非洲大陆最北的西点,海拔约300米。</p><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位于丹吉尔西面十二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的斯帕特尔角。</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真正的天之涯,海之角。</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角灯塔是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分界点,站在灯塔旁可以同时看到两大洋的交汇。</p><p class="ql-block">灯塔面对辽阔浩茫的海洋,塔身高耸,隔很远能清晰可见,夜间塔顶灯光透亮,来往船只都要据此调整航向。</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是著名的地理标志,大西洋与地中海在此交汇。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西边的大西洋和东边的地中海。目前灯塔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来此的游客都会以灯塔为背景拍照留念。我们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天之涯,海之角。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景区路边的卖纪念品的摊位。</p> <p class="ql-block">离开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景区后,我们沿大西洋海边公路,前往“非洲洞”景区。图为车拍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终年气候宜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图为车拍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海边骑骆驼的站点。图为车拍。</p> <p class="ql-block">海边骑骆驼的游客。图为车拍。</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非洲洞”景区。景区广场上竖立着多个白色立柱。</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位于丹吉尔以西约14公里处的斯帕特尔角,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海蚀洞穴。</p> <p class="ql-block">从白亭子下面这条小路走下去,就可到达“非洲洞”。</p> <p class="ql-block">通往“非洲洞”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位于丹吉尔大西洋海边的非洲洞 ,当地人称为大力神洞 。图为“非洲洞”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不大,从洞口抵达最里面仅几十米的样子,拐一个弯便看到头了。图为从洞里拍进洞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的尽头是一个朝向大西洋的洞口,恰巧在海平面之上一点点的高度,因此,透过洞口可以看到浩瀚的大西洋。</p><p class="ql-block">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口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非洲洞的名称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是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现已成为丹吉尔的一大自然景观。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洞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里拍剪影。</p> <p class="ql-block">透过洞口,看到一只海鸥在空中飞翔。</p> <p class="ql-block">步出洞口。</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观赏大西洋美景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大西洋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浩瀚无边的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驱车前往摩洛哥的壁画小镇艾西拉。图为沿途风景。 </p> <p class="ql-block">第9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