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70多岁了,满头白发,这是她战霜斗雪的完美答卷。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哩!奶奶赶集上店,喜欢挎着篮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要回娘家呢!知道她的人,譬如我的长辈,村子里的叔叔、婶子们都喜欢称她为“篮子大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篮子大娘”果然名不虚传。听我父亲讲,在他小的时候,奶奶年轻,也很能干,她把菜种得跟鲜花一样。菜园子里仿佛只有一个词语,那叫“漂亮”。后来呀,奶奶年纪大了,爷爷也去了另一个世界,父亲心疼奶奶,就不再让她种菜。但有时父亲会给她买菜,奶奶不依:“我有钱,又有手有脚的,我不让你给我买,你还有别的事儿……”也许是上菜园子习惯了,奶奶总喜欢背着粪头(又叫粪箕子)。奶奶回家的时候,粪头里装满了菜。现在园子里没有菜了,都种上了庄稼,奶奶就背着粪头去超市里买菜。那劲头,好像奶奶能够把整个超市的菜都背到家里去。收银员小姐姐见状,赶快拦住了她的粪头的去路:“奶奶,不能背着粪头逛超市!想买菜,我们这里有小推车!”奶奶不用,误以为那是推婴儿的小车,用起来不顺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呀,奶奶再买菜的时候,就把粪头换成了父亲小时候上学的布书包。其实也没买多少菜,而且随吃随买,用书包装够用的了。不曾想,奶奶刚走进超市,大约还不到五秒钟吧,超市的老板就开始调取监控,误以为奶奶是小偷,并且派售货员前来盘查,那情形大有要搜身的气势。奶奶身正不怕影子斜,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给老天爷看,以此自证清白,小偷的嫌疑也就不攻自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不过三,后来呀,奶奶开始盘算:“粪头不让进超市,书包也不让进超市,那么什么能进得了超市呢?”只见奶奶眉头紧皱,而这似乎也只是一两分钟的事情。三分钟以后,奶奶脸上的愁云散去,尽显阳光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次进超市,奶奶挎着一个小竹篮。小竹篮比粪头轻松便捷,远离了笨重和臃肿。小竹篮比书包开放,避免了掖着和藏着的措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收银员给奶奶塑料袋,她也不要,她觉得那是在赚人家的便宜。在奶奶修行的字典里,她始终认为“整天想着占小便宜,早晚会吃大亏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用,不止是第三次,而是三十次,乃至三百次。究竟是多少次,她也记不清了。跨着竹篮买菜,这就是“篮子奶奶”的光辉事迹。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故事就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听说以后,还暗地里给她的篮子贴了个标签:永久牌菜篮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标签,源于我家二楼停放着的一件古董,我的父亲在他上初中时候的坐骑——永久牌自行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