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月末,在广西“三月三”假期前夕,我和朋友怀揣着对神秘民族文化的向往,奔赴广西柳州三江程阳八寨,一头扎进了这场期待已久的民族风情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程阳八寨的瞬间,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马鞍寨、平寨、岩寨、平坦寨、东寨、程阳大寨、平埔寨和吉昌寨,这八个侗族寨子,宛如散落人间的明珠,依着山势、傍着溪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共同绘就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长卷。寨中,潺潺的流水声、悠悠的鸟鸣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让人不禁沉醉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永济桥,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引领我们走进侗寨的深处。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静静伫立。这些全木质结构的建筑,不用一钉一铆,仅凭祖先传承下来的榫卯技艺相互连接,便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山水之间,历经风雨洗礼,依旧坚固如初,无声地诉说着侗族工匠的卓越智慧与超凡技艺。它们有的背靠着青山,有的临靠着绿水,一般分为四层:下层放置农具、圈养牲畜,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二层设有温暖的火塘和宽敞的檐廊,火塘里的火苗跳跃,映照着家人的笑脸,檐廊上则是宾主相谈甚欢的场景,这里是家庭团聚与热情待客的温馨空间;三、四层作为卧室或仓库,藏着侗家人的私密生活与岁月沉淀的物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午后,我们入住岩寨的侗酒民宿。民宿门前便是岩寨鼓楼广场,这里是侗族村寨的灵魂所在,也是侗族人生活的活力中心。恰逢“三月三”,广场上热闹非凡,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村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芦笙的悠扬旋律、侗族大歌的嘹亮歌声、多耶舞的欢快节奏,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民族文化的交响乐。欢声笑语在寨子的上空回荡,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欢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傍晚,暮色如轻纱般缓缓笼罩着程阳八寨,岩寨鼓楼前却热闹得如同白昼。鼓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庄重而威严,恰似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民族的传承。广场上,扩音器里传出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侗寨遭遇洪魔的袭击,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垮,侗民们危在旦夕。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英雄从天而降,他挥动着有力的翅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拯救了侗民。为了表达对英雄的感恩之情,家家户户都希望英雄能到自家吃顿饭,可英雄次日一早便要离开,无法一一前往。这时,一位聪慧美丽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每家做几道最拿手的好菜,在鼓楼前摆开百家宴,热情款待英雄。从此,这个习俗便代代相传,成为侗族文化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广场,只见长长的木桌依次排开,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侗族美食,每一道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承载着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文化传承。酸鱼、酸肉散发着独特的发酵香气,那是时间与技艺共同酿造的美味;侗家油茶热气腾腾,茶叶的清香与米花的酥脆完美交融,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还有色泽诱人的糯米饭,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米香,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馈赠。此外,酸鸭、酸萝卜、酸辣椒等特色菜肴也纷纷登场,每一道都别具风味,让人回味无穷。酸鱼是侗族传承已久的传统美食,经过特殊的腌制工艺,鱼肉色泽鲜亮,酸香扑鼻,入口鲜嫩爽滑,细腻的口感在舌尖上舞动,令人陶醉其中;酸肉则肉质紧实,酸中带辣,每一口都充满嚼劲,让人吃得酣畅淋漓;油茶作为侗族饮食文化的代表,用茶叶、花生、芝麻等精心炒制后煮成茶汤,再加入米花、葱花等配料,香气浓郁醇厚,既能提神醒脑,又能在微凉的傍晚驱走寒意、温暖身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百家宴”正式开始,主持人满怀热忱地致欢迎词与祝福话语,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侗族人的热情与好客。随后,大家一同高高举起酒杯,齐声高呼“煎啦一喔呼 ”“吁啦一喔呼”,那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夜空。紧接着,众人仰头将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这整齐划一的动作、豪迈的饮酒姿态,无不彰显着参与众人的齐心与团结。“吃百家饭,联百家情,驱百种邪,成百样事。”这句古老的俗语在此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宴会上,人们不分彼此,亲如一家,你帮我夹菜,我给你敬酒,温馨的画面随处可见。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回荡在整个广场,将节日的欢乐氛围烘托得愈发浓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欢乐的浪潮中,我们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大家共同举杯,为这份难得的相聚而欢庆,每一杯酒都饱含着对彼此的祝福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细细品尝着每一道美食,感受着侗族人民的热情豪爽,每一口食物都蕴含着侗族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每一次与身旁人的交流,都像是在编织一座跨越民族与地域的友谊桥梁,让我们与侗族同胞的心越靠越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品尝美食之际,精彩绝伦的侗族歌舞表演也轮番上演。芦笙舞节奏明快活泼,舞者手中的芦笙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灵动的舞步相互映衬,让人忍不住随之摇摆;多耶舞则是众人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歌词质朴简单,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息,传递着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现场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欢呼声、掌声不绝于耳,欢乐的氛围如同燃烧的火焰,将每个人都包裹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百家宴”在欢声笑语中逐渐落下帷幕。这场亲历的侗族百家宴,不只是一场味蕾的狂欢,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它让我们真切领略到侗族独特的民族魅力,也让我与朋友间的情谊,在这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愈发深厚,成为记忆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珍贵片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4月2日写于柳州—北京CA 1952航班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