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亡妻周淑珍!

执着人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4月4日清明节家人前来坟前祭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深切怀念亡妻——周淑珍 </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994年11月23日(农历10月21日)凌晨6点15分,我的结发爱妻——周淑珍,决然不顾我与家人的深情挽留,带着对这人世间无尽的眷恋,怀揣着对一双儿女深沉的疼爱,饱含着对丈夫和家人的依依不舍,拖着被长期病痛折磨的身躯,以及满心的辛酸,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那时,她才刚刚走过47个春秋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淑珍,是生前我对她最惯用的称谓),你就这样匆匆一人去往了另一个世界。你离开那天,各界诸多人士纷纷前来为你送行!学校的刘玉敬书记庄重地为你主持了送行仪式,袁一贵校长满怀敬意地介绍了你的生平事迹;学校部分教职员工和校办工厂的工人自发前来,只为送你最后一程;我们的亲朋好友,还有我的一些学生,都怀着悲痛赶来;老家的晚辈们身着孝服,以最敬重的方式为你送行;我们众多的兄弟姐妹,也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为你送别;当然,自始至终紧紧陪伴在你身边,哭红了双眼为你送行的,是你的一双儿女。他们都满心祈愿,愿你平安踏上安宁祥和之路,一路顺遂,再无病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本应最该送你的人,就是我这个丈夫啊。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在这诀别的时刻,送你最后一程,见你最后一面,这是夫妻间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然而,我却没能做到。当我从家中匆匆出来,走到送你的灵前,看到那么多亲朋好友怀着悲痛为你送行的场景,我的情绪瞬间失控,几乎就要晕厥过去,学校的办事人员急忙将我搀扶回了家。如今回想起这件事,心中依旧满是愧疚,觉得实在对不住你,这也成了我此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晃,你离开我们已然三十一个年头了。三多十年来,你生前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瞬间,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我脑海中清晰浮现。尤其是在节假日,或是空闲时与子女、家人欢聚一堂之时,大家总会感慨地说,要是你现在还在我们身边,那该多好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1970年3月,我从部队复员回到原籍老家。一个机缘巧合的日子,记得是四月份的一天,我去你所在的村子看望我的姥姥时,经人介绍,我们得以相识。我们几乎没有经过漫长的恋爱过程,仅仅只是见了两次面,便笃定了彼此的终身大事。或许是因为,那时的我已经28岁,年长你5岁,而你也已23岁。在当时,我们都属于大龄晚婚之人了。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位复员军人,既没有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家中又一贫如洗,房子破旧得摇摇欲坠,家中四代六口人,就只能挤在五间难以抵挡风雨的房子里。可你对这一切全然不在意,只是坚定地说:“我看中的是人,不是其他。”你的这份真挚与坚定,让我无比感动,我当即发誓,定要与你白头偕老,相伴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也是在这年四月份,我们顺利领到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七十年代初,我们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也并不富裕,那时年轻人结婚都崇尚节俭,不铺张浪费。我们俩的婚礼更是简单到了极致,记得迎娶你的那天,我身着一身不太破旧的军装,在村里借了一辆自行车,便满心欢喜地把你从八里之外的小马寺——你们村接到了我家。结婚,毕竟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事,我的老父亲(当时我已失去母亲十多年了)不知费了多少周折,为我做了一床崭新的被褥。可床却是一张旧式大床,而且只有三条腿,其中一条腿还是用土坯勉强支起来的。我接你那天,家中也摆了几桌酒席,邀请了大队领导以及我们的至亲前来赴宴。整个婚礼,所有开支加起来总共还不足60元人民币,这60元在当时我们这样的家庭里,可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我们婚后没几天,也就是五月初,我便接到了县退伍办的通知,要求我自带档案到新乡退伍办报到并安排工作。从此,我们便天各一方,我在新乡市成为了一名工人,而你却留在我家,继续操持农活,当起了农民。你在我家当农民的日子,可着实不易啊!在家中,你要悉心伺候年迈的老公公和爷爷;到了田间地头,不管是轻活还是重活,你都毫无怨言地承担下来。好在你本就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不管什么农活,你都完成得极为出色。也正是在家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村里人都对你赞不绝口,夸你种庄稼技术娴熟,又能吃苦耐劳,在家孝敬老人,邻里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真是一个十里挑一的好媳妇啊!当然,我们身处两地,这也给我们的生活和感情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我在新乡市模具厂当了不到一年的工人,当时教育战线人才匮乏,要从新乡市各行各业选调一批学历较高的知识分子充实到教育战线,我有幸被选中。1971年3月21日,我被分配到新乡市一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在学校里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途。也就是这一年,学校领导体谅我们夫妻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你也从原籍来到了我的身边,并在一中校办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此,我们夫妻二人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七十年代初的教育战线尚未完全步入正轨,当时教师队伍严重青黄不接,老教师们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作时总是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开展工作。而从各部门抽调充实到教育部门的知识分子,就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在学校里,无论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参与教育管理工作,我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和松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愿意或者不敢承担的工作,我都毫不犹豫地接受,并努力把它做好。例如,文革后期,一些老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尤其是不愿意接手差班的班主任工作,而我却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文革结束后,一些资深老教师对送毕业班心存顾虑,我虽既无资历又无经验,却连续多年承担起了送毕业班的重任。当然,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嘉奖。特别是当我看到一届届大批毕业生顺利进入高校,踏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任何财富和嘉奖都无法比拟的。你在校办工厂里,与其他师傅一起带领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言传身教,让学生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样也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我们工作的新乡距离老家并不遥远,人来客往是常有的事。找我们就医的、上学的以及办其他事情的人经常不断。不管老家谁来,你都热情相待,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当时,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总要精心做上几个菜,准备几瓶不太昂贵的小酒,用来款待客人。记得有一次,老家一下子来了二三十号人,可把我们给难住了,怎样才能一次性安排这么多人的吃住呢?最后,还是你想出了办法,在学生食堂购买食物,用筐装馍,用桶提饭,晚上就让他们住在学校的大礼堂。四十多年过去了,老家的人至今仍然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身怀感谢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你来新乡后,1972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可爱的男孩,取名边疆。1975年,我们又迎来了第二个孩子,是个漂亮的千金,取名边新惠。从此,我们家儿女双全,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幸福。原来我们俩的时候,除了上班,剩下的就是吃饭、睡觉,生活简单而平淡。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又多了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除了你坐月子的那段时间,你的二妹来新乡照顾你以外,管理和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一直落在我们两人身上。因为你上的是长白班,白天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白天如果我没有课,孩子就由我来照顾;要是我有课,就只能将孩子围坐在床上,任由他哭闹,我也实在是分身乏术。晚上照看孩子的重任,就全都落在了你一个人的身上。当时,我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工资低,住房也十分紧张,一家四口仅挤在一间狭小的平房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省吃俭用,也尽量让孩子穿得整洁得体,吃得营养健康,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平房里,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无穷。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你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我们都满心期望他们能多学些知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紧张忙碌的工作,照看孩子的辛苦劳累,以及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你原本健壮的身体渐渐变得虚弱不堪。记得是1976年初,你开始咳嗽、吐痰,经医生检查,确诊你患了结核病,医生建议你进行系统治疗,并要注意休息调养。但是,你却没有听从医生的嘱咐,吃了一段时间药后,身体稍有好转,你就又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吃药病情好转,工作劳累后病情又反复,再吃药,再好转,再劳累,病又复发。就这样周而复始,你的病情也一天天加重,最后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记得是1976年,你回老家干活,因为招待客人炒辣椒时被呛到,突然大口吐血,差点丢了性命。我心急如焚,将你从老家接回来后,随即送进了当时豫北地区治疗结核病最好的医院——卫辉专科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你的病情虽有所好转,但已很难彻底根治。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你从未停止过服药,还经常住院治疗。由于病痛的无情折磨,你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再后来,你几乎一年到头都离不开医院,你生前的最后一次住院,长达八个月之久啊!老周,你与疾病顽强抗争了十八年之久,这一路,你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你跟随我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四、五个年头,却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头几年,我们家里贫困,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我们只能拼命工作,为生活奔波。到后来,我们的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起来,可你却患上了难以治愈的重病,整天都在与疾病苦苦抗争,在痛苦中艰难煎熬。有漂亮的衣服,你却没心思穿;有美味的食物,你却食不知味,吃什么都觉得乏味。本想带你外出游玩,放松心情,可你的身体却根本吃不消。记得1992年,我们一家去了山东泰安、烟台、蓬莱,又去了北京。你那时是强撑着身体去的,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当时又确诊你已经患上了肺气肿、肺心病,所以,你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疲惫不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你生前最盼望见到的一件事,就是看到你的儿媳。然而,由于你走得太过匆忙,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现在我要告诉你,你不仅有了儿媳,而且她还是一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关爱孩子的好儿媳啊!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孙女、外孙也已长大成人并都参加了工作,小孙子活泼可爱,学习刻苦努力,也已经十二岁了。我们现在的家,经济宽裕,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家庭和睦温馨,晚辈们都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我的身体也还很硬朗。我们家现在一切安好,而且也一定会越来越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你一生吃苦耐劳、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关爱子女、热情好客、与邻里和同事和睦相处,以及与疾病顽强抗争的精神,都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明天,就是你离开我们31周年的日子,今天清明节,我带着儿女、儿媳、孙子、孙女及外孙,来到你的坟前进行祭奠;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我们对你无尽的思念与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周: 安息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4月4日清明节边德义泣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