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北极风铃</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自拍</p><p class="ql-block">音乐:青山绿水</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我第一次乘飞机去广州,看到民航杂志上有许多精美的风光片,无不被摄影师独特的审美所震撼。过了许多年,当我再想起摄影师时,依然对摄影师们肃然起敬。我之所以敬佩摄影师,在于他(她)能在耐心等待中,抓拍到最美好的瞬间,并把最美好的瞬间留在相机里,印在照片上,让更多的人去欣赏……</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摄影师在抓拍美景的瞬间,自己都没有来得及欣赏,就把自己瞬间看到和抓拍到的美景映像摄入到了相机里。摄影师在快门咔嚓的声音中,把他自己刚刚萌发的惊奇、惊喜、惊艳和独特神奇的感受抛在了一边,使摄影师自己失去了最惊艳时刻、最动心的审美时光。</p> <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们抓拍并留下唯美的美景,都固化成静止的状态,带给人以活鲜的萌动和凸现的惊奇,使人内心在突然涌现出来的惊呆和惊喜中,覆盖了自己以往认知中温馨浪漫的诗意和惊艳。这种每次不可复制的感觉,都没有留在摄影师的心里和大脑的映像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p><p class="ql-block"> 摄影师忘记了自己欣赏美景带来的喜悦和快感的体验,对摄影师个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个人的一种损失;摄影师快速抓拍到的美景,对读者和参观者来说,不仅是摄影师对读者和参观者的一种奉献,更是摄影师奉献美的精神、使命和责任。我们在敬佩摄影师的无私奉献、感谢摄影师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自己见到自然美景的心灵碰撞、情感的共鸣和最美的风景画面……</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身边,多数人都能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温暖或惊艳之美,获得心理上快感和愉悦,收到启迪和感悟;有人除了工作、穿着打扮和一日三餐之外,对大自然给予的美丽没有任何兴趣,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美好的时光也不感兴趣,似乎能挣钱就行了。实际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欢和爱好,只不过有些人的爱好,被生活琐事所掩盖,不知道自己还有爱好。</span>兴许,这就是一切向钱看和被钱所累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 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见到自然美景时,都会出现一种不能自己的“见欲”(眼睛看到的),瞬间出现发自内心</span>的喜、惊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人们常说要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之心,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要尊重自己的认知、情感和分辨的心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享受自然之美带来的惊奇、惊喜、惊艳的感觉,不断提升自己审美认知,而这几乎是绝大多数提升审美价值的共同追求……</p>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风景,不是出现在相机或手机里,而是出现在令人赏心悦目或惊喜或惊艳的眼前,这种瞬间在视觉中出现惊奇的感觉,是触动人的心灵,让心弦颤动或颤抖的感觉, 是覆盖以往已知的惊奇发现,是自己迅速融入风景之中的不能自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欣赏美景,需要用自己的视觉去感受,在让眼睛大饱眼福的同时,直接与人的认知、情感倾注和审美价值取向相链接,这时人内心涌动的是对眼前美景的心理折射,甚至出现源自大自然的启迪,出现超出想象、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而不是直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代替,并把瞬间萌动的感觉和灵性抛到一边,平时难以出现的思想火花和灵感,都随着一会儿的功夫云销烟灭,而这恰恰是有些人不能研发、缺少创意、人云亦云、做啥啥不中,干啥啥不行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 当美景出现在人的眼前,眼神里闪烁的一定是心灵感应出现最精彩最神圣的感觉,这种充满惊奇与欢喜、惊艳与心动的触电般的感觉,都是一种铭刻心骨的审美价值所在;仿佛眼前的风景都在她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惊呆的表情,已经完全被眼前的美景所俘虏。</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风景,如诗韵深远,浪漫到了极致,如歌声令人无比的舒畅,又如仙人指路,使人豁然开朗,让人心潮涌动、激情澎湃,由视觉在瞬间实现的直触心灵的审美享受,带给人的心灵抚慰,是无与伦比人世间最美丽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风景,是一场令人惊奇的视觉盛宴,人仿佛都会置身于绝美的自然景色之中,人与自然美景在瞬间的触电式碰撞,并产生的激情火花和心灵感应上的共鸣,都是人类视觉难以获得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媒体选用请与作者联系:微信:beijifengling( 北极风铃汉语全拼),引用本文者请注明此文出处,欢迎转发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