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屯堡

从骨至筋-陈增亮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四年(1381),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一纸政令,调派正在北方作战的傅友德等将领挥师南下,在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后,为巩固和加强对西南的统治,沿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广置卫所,留下部分军队屯兵驻守,开垦周边荒地自给自足,在贵州形成大大小小的屯堡。</p><p class="ql-block">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天龙屯堡”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四公碑。四公碑是首先入黔的四位始祖,分别为张、陈、沈、郑,是明朝屯军时身居要职的官员,因征战到这里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四人结为异姓兄弟,并且都已征定为名,叫张征定、陈征定、沈征定、郑征定,征定是平定战争的意思,希望战争早日平息,百姓安居乐业。至今,村寨里仍繁衍着人口最多、人丁最旺的张、陈、沈、郑四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1388明洪武21年,沈万三为西南理财,协助沐英开发大云南经济,年底到达贵州平坝天龙屯堡。</p><p class="ql-block">这是沈万三故居。</p> <p class="ql-block">当年屯堡人及其后入的老旧房屋。就地取材,垒石筑房,薄石当瓦。</p> <p class="ql-block">演武堂的地戏。地戏在屯堡当地称为“跳神”,由殷商时期军傩演变而来,曲主要以古代战争题材为主,且以平地围场演出,故称“地戏”。旧时每年逢春节和秋收演出两次,现在每天都有演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屯堡文化自成一格,不同于其它汉族文化,也不同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它是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屯堡妇女在服饰方面仍保持祖制,依旧是宝蓝色长衣大袖,尖头的绣花鞋。这样的服饰在安顺市随处可见,穿着这种服饰的不是某个少数民族,仍是汉族,是六百年前的屯堡人延续至今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窄窄的街巷,高大的石墙,仿佛在指引你去探索那段不算久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明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云贵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而且同化得非常彻底。今天我们都觉得云贵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比如云南虽然在汉朝被中国统治,但在六朝时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独立的地方国家。而且不仅宋朝拿大理没办法,连唐朝都拿南诏没办法。在沐英灭大理前,云南的地方政权已经是个延续几百年近千年(爨氏-南诏-大理)的独立主权国家。正是明朝把大理贵族连根拔出,才彻底把云南纳入官僚体系直接管理中。贵州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土司政权。而正是明朝以卫所为据点的移民屯垦,逐步把贵州纳入到官僚体系中。</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明朝对云贵等西南地区的统治很成功,成功得不仅汉人觉得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甚至壮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也这么觉得。像宣威、安顺、兴化、安南(晴隆)等地名无不召示着中央帝国曾经的扩张。</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房屋即将坍塌消失,但那段帝国拓疆扩土的历史,不会忘记,人们会珍惜这一六百年时光酝酿的文化瑰宝。</p>